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73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空心管型结构,用以支撑腹主动脉瘤内壁;外覆膜,所述外覆膜覆盖在支架主体外表面,与支架主体间存在间隙,通过在间隙处放置药物,可形成药物层;所述外覆膜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当所述外覆膜逐渐降解后,使所述药物层露出并发挥治疗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架表面设置外覆膜,以形成可放置药物的夹层,同时,外覆膜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材质,在外覆膜逐渐降解的过程中,使药物逐渐露出,达到缓释的效果,且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的药物层,可分阶段自动给药,使给药过程更便捷;此外,支架本体也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在治疗完成后可直接被人体吸收不需要额外手术取出。外手术取出。外手术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传统的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是对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切开瘤体、用人造血管植入代替病变血管,重建腹主动脉的连续性,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安装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所有的治疗都经伸入动脉血管内的导丝、导管、支架等治疗器材,在X线血管造影的导引下完成,因此血管不需要实际的剥离或缝合,所以有伤口小、失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支架只能从物理层面对瘤体进行支撑,防止瘤体扩张,后续还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0004]支架治疗后续的给药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身给药,通过药物在体内循环达到瘤体部位,但药物在体内循环时损耗较大,药物起效等待时间长、治疗效果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导管等辅助器材对瘤体部位进行给药,但由于药物治疗通常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多次给药,每次给药都要在医院利用辅助器材进行操作,使得整个给药过程十分繁琐。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所述支架主体(1)为空心管型结构,用以支撑腹主动脉瘤内壁;外覆膜(3),所述外覆膜(3)覆盖在支架主体(1)外表面,且与所述支架主体(1)之间存在有间隙,在所述间隙内填充有药物以形成药物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层(2)内通过覆膜(8)分隔为多个药物分层(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载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支架(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远李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