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毫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63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头毫针,包括针尖和针体,针尖包括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的端部分离,且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自端部开始往下靠近针体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一体相连,形成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之间的微凹槽,双头毫针进针后微凹槽卡压筋部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头毫针,提供了一种兼具破皮如毫针和安全钝性刺微特定病灶处的性能,兼具现有技术中的单头毫针和针刀的有效治疗功效。术中的单头毫针和针刀的有效治疗功效。术中的单头毫针和针刀的有效治疗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毫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头毫针。

技术介绍

[0002]毫针,古代九针的一种,也是现代最常用的针刺工具,用来针刺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一种针灸临床用的针。毫针是金属制作的,一般以不锈钢所制者为主。因为用不锈钢制作的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毫针可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针体的尖端锋锐部分称为针尖。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称为针体,又称针体。针体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针根。用金属丝缠绕以便于执针的部分称为针柄。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毫针,因针尖为单头,难以抓牢筋扭点,容易造成筋经偏离,治疗时易造成局灶性病变的针尖偏移。因此,在临床中,解决单头毫针的这一问题,选用两根毫针,进行双针并刺,试图解决单针无法抓牢筋扭点的问题。但实际应用中,双针并刺破皮时是双针,刺入后,两针针尖会因力学、垂直角度的问题以及针刺部位纹理等原因发生分离,无法确保双针的位置确定在病所在地且双针在一起作用力,尤其是针刺深的情况,无法实现反复提插时并针的效果,安逸达到理论上的双针并刺的技术效果。
[0004]现有技术中的针刀就像针,前面打一个刃,主要是对软组织和筋膜松解。最早针刀松解主要是对肌肉的起止点进行松解、分离,局部的粘连经过针刀的松解、分离,得到缓解,对治疗疼痛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小针刀疗法是具有一定破坏性,小针刀治疗疾病属于一种剥离法,剥离肌肉组织的时候,要顺着肌纤维进行剥离,极易产生操作不当的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也无法替代毫针的应用。
[0005]因此,如何解决单头毫针的无法抓牢筋扭的缺点,实现圆润地解决经筋的卡压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工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毫针的治疗经筋病不足问题,提供一种双头毫针。
[0007]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双头毫针,包括针尖和针体,其特征在于:针尖包括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的端部分离,且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自端部开始往下靠近针体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一体相连,形成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之间的微凹槽,所述微凹槽在双头毫针进针后卡压经筋部位。
[000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端部微凹槽开口处的间距至少为0.1mm,微凹槽的深度为0.5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凹槽呈类V型,且两侧的第一针尖和第二
针尖的针尖端正不偏、尖中带圆、圆而不钝。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体壁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一端连通微凹槽,另一端沿着针体轴向分布,至针尾通出。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体选用圆扁形,呈类花生形,并在扁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凹槽。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头毫针,利用单针、双针头的性状,单体下针能快速到达病所,针头处双针头,双针头之间预留微凹槽,微凹槽卡紧筋扭等病灶处实现了更有力地抓筋扭点,避免病灶体在治疗中偏离,解决了单头毫针在十二经筋治疗中产生的局灶性病变的缺陷,同时微凹槽的设置也便于施针时对深层的卡压松解,更便于实现深层探刺、气血导刺,有利于深层筋膜解压,本技术提供的双头毫针兼具破皮如毫针和安全钝性刺微特定病灶处的性能,兼具现有技术中的单头毫针和针刀的有效治疗功效,且与针刀相比对病人损伤更小,更具有毫针的安全,针刀的疗效,在针灸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双头毫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17]附图中,第一针尖1;第二针尖2;针体3;第二凹槽301;微凹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头毫针,包括针尖和针体,针尖包括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的端部分离,且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自端部开始往下靠近针体3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一体相连,形成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之间的微凹槽4,双头毫针进针后微凹槽4卡压经筋部位。
[0021]本技术的双头毫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单头毫针的针头单一无辅助,针至病所后,难以通过卡压等方式抓筋产生筋偏离的问题,避免影响治疗效果,解决了单头毫针在治疗十二筋经产生局灶性病变的针具缺陷,增强和扩大了局灶性疾病的总状刺微,相较于单头毫针,直至病所后,能更有力的抓牢筋扭点,不易偏离,做到针至病所,治疗更为精确,保障了治疗效果。
[0022]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的针尖端正不偏、尖中带圆、圆而不钝,针体3呈圆扁形,双针头保留了毫针针尖的优势,针头遵循圆润圆缘的形状特征,利用微凹槽3可以快速通过卡压等方式抓筋,实现了不作切断亦能有效地进行局部病灶的松解。
[0023]所述针体3壁面设有第二凹槽301,第二凹槽301一端连通微凹槽1,另一端沿着针体轴向分布,至针尾通出。其中,第二凹槽301的底面为平缓的弧形,第二凹槽301的凹部更有利于与微凹槽1连通,便于泻邪气于外,泻邪即为补正气以调整人体阳气,提升人体的抵抗力,避免身体病症产生。
[0024]针体3的形状设置,便于在深刺透刺时拎转针体,以分离周边其他的经筋,双头圆
扁针体则更有利于针至病所之十二经筋的松解。
[0025]如图3所示,所述针体3呈类花生形,针体的壁面上设有第二凹槽301。针体3为现有技术中的单针头毫针双针并刺熔合形成,仅需将现有技术中的单针头毫针熔合即可,无需另行开具模具,节省制作成本,容易推广使用。
[0026]所述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端部微凹槽4开口处的间距至少为0.1mm,微凹槽4的深度为0.5mm,适于破皮进针的深度的常规治疗需求。
[0027]所述微凹槽4呈类V型。
[0028]所述双头毫针应用于浅、中、深筋膜层的提插、捻转。
[0029]本技术的双头毫针,拥有双针头,针体呈圆扁,针尖锐利,第一针尖1和第二针尖2之间设置微凹槽的针体,具有破皮如毫针和安全钝性刺微的特点。
[0030]本技术的双头毫针的应用时,选用针体0.7mm

0.9mm粗,30mm

50mm长的双头毫针用于浅、中经筋膜层的提插、捻转,穿透;或,选用针体0.7mm

0.9mm粗,75mm

100mm长的双头毫针作为深经筋探刺,进行经筋捣刺、贯刺、透刺。
[0031]本技术的双头毫针的使用方法,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毫针,包括针尖和针体,其特征在于:针尖包括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的端部分离,且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自端部开始往下靠近针体的间距逐渐减小,直至一体相连,形成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之间的微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端部微凹槽开口处的间距至少为0.1mm,微凹槽的深度为0.5mm。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正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建标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