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的膜电极
‑
气体扩散层组件(Anordnung),下文中称为“膜电极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优选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总成(Brennstoffzellenaggregat)和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例如燃料电池车辆的例如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总成的低温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中,发生两种运行介质的两种反应物到电能和热量的电化学转化。在此,燃料电池包括至少一个膜电极组件,所述至少一个膜电极组件具有层结构,该层结构由离子或质子传导膜和设置在所述膜两侧的催化电极(具有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膜电极单元作为反应层)以及气体扩散层构成。通常,燃料电池构造成具有布置在堆叠(燃料电池堆)中的多个膜电极组件和布置它们之间的双极板。
[0003]EP2834870B1公开了一种用于这样的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所述膜电极组件具有设置在膜电极单元的催化电极的表面上的微多孔颗粒体。此外,将粗孔金属网设置在颗粒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电化学电池的膜电极组件(105),所述电化学电池尤其是优选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燃料电池总成(1)的燃料电池(10),所述膜电极组件具有膜(110)、设置在所述膜(110)上的至少一个催化电极(112、113)和设置在所述催化电极(112、113)上的面式延伸的气体扩散层(120、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层(120/130)至少部分地构成为多孔复合层(120/130),其中,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具有微多孔颗粒层(122/132),开孔的、尤其是金属的材料层(123/133)至少区段地嵌入到所述微多孔颗粒层中。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膜电极组件(105),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在所述膜电极组件(105)的平面方向(E)和/或厚度方向(D)上比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具有更好的热传导能力和/或电传导能力,
·
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构造为空的微多孔颗粒层(122/132),所述空的微多孔颗粒层至少区段地形成所述膜电极组件(105)的外侧,和/或
·
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构造为空的多孔复合层(120/130),所述空的多孔复合层至少区段地形成所述膜电极组件(105)的外侧。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电极组件(105),其特征在于,将恰好一个或两个、至少一个或两个或者多个开孔的材料层(123/133)嵌入在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内,和/或,所述/一个开孔的材料层(123/133)距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的外侧相比于距相关的催化电极(112、113)或所述膜(110)更靠近、同样靠近或不太靠近地相邻。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电极组件(105),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及其开孔的材料层(123/133)形成夹层状布置,其中,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基本上设置在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的层之间,
·
能由所述膜电极组件(105)的膜电极单元(101)形成的热源作为热流在通过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时借助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部分地能被中和,和/或
·
借助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能够使能从所述膜电极组件(105)的所述/一个膜电极单元(101)运走的总面积热流在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中均匀化。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膜电极组件(105),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如此构造,使得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的全局中心平面平坦地嵌入在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内,
·
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的全局中心平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的外侧地嵌入到所述微多孔颗粒层(122/132)中,和/或
·
所述多孔复合层(120/130)或微多孔颗粒层(122/132)的平均厚度(D)与所述开孔的材料层(123/133)的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