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33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属于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直流离子推力器中传统空心阴极结构复杂难以小型化、工作温度高,钨丝阴极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辉光阴极组件、阳极组件、栅极组件、永磁体组件、安装底座和外壳;安装底座设置于外壳的底部开口端,外壳内部由外至内依次套设永磁体组件、阳极组件和辉光阴极组件,栅极组件设置于阳极组件的下游;辉光阴极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从其中心孔伸出,辉光阴极组件将工质气体初步电离,电子被阳极组件吸收,辉光阴极组件未电离的中性气体在放电室进一步电离,放电室中的离子被离子光学系统加速喷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属于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离子推力器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电推进装置之一,其具有高比冲,高效率,推力比冲宽范围调节等优势。根据离子推力器产生等离子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直流离子推力器、射频离子推力器、微波离子推力器。直流离子推力器因为其结构及电源模块简单可靠被广泛研究;而射频和微波离子推力器需要额外的射频源和微波源,电源效率低而且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0003]直流离子推力器主要由主阴极、阳极、磁场以及离子光学系统组成。主阴极发出的原初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最终到达阳极,运动过程中电子与推进剂工质碰撞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通过离子光学系统加速喷出形成反作用力。目前,直流离子推力器主阴极主要是钡钨和六硼化镧空心阴极,结构复杂,难以适应微型离子推力器的尺寸;其次依靠热电子发射,电流发射能力强但是工作温度高,通常超过1000℃,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的钐钴永磁体最高耐温一般在350℃,推力器长时间工作将导致永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辉光阴极组件、阳极组件、栅极组件、永磁体组件、安装底座(13)和外壳(16);安装底座(13)设置于外壳(16)的底部开口端,外壳(16)内部由外至内依次套设永磁体组件、阳极组件和辉光阴极组件,栅极组件设置于阳极组件的下游;辉光阴极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13)上并从其中心孔伸出,辉光阴极组件将工质气体初步电离,电子被阳极组件吸收,辉光阴极组件未电离的中性气体在放电室进一步电离,放电室中的离子被离子光学系统加速喷出;所述辉光阴极组件包括供气管(1)、绝缘帽(2)、负极绝缘子(3)、负极(4)、触持极绝缘子(5)和触持极(6);供气管(1)位于绝缘帽(2)和负极绝缘子(3)之间,并通过绝缘帽(2)内螺纹和负极绝缘子(3)外螺纹配合压紧;辉光阴极的负极(4)底部设置有进气孔(4

1),用于连通供气管(1)和阴极腔室;触持极(6)顶端设置有节流孔(6

1),用于气体节流以维持阴极腔室的较高气压;负极(4)与供气管(1)之间由负极绝缘子(3)保证二者绝缘;触持极(6)与负极(4)之间由触持极绝缘子(5)保证二者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其特征在于,触持极(6)为圆筒状结构,触持极(6)设置有节流孔(6

1),使得辉光阴极放电腔室内形成较高气压;所述节流孔(6

1)的设置方式为:方式一、触持极(6)的筒顶设置一单孔;方式二、触持极(6)的筒顶设置多个小孔,小孔孔径小于方式一单孔的孔径;方式三、触持极(6)的筒顶设置一小孔,用于引出电子及少部分的中性气体;触持极(6)的筒壁设置一圈小孔,用于引出大部分中性气体,使其与壁外阳极附近的电子碰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10),所述挡板(10)设置于阴极节流孔(6

1)下游,挡板(10)固定在触持极(6)上,用于均化辉光阴极未电离的中性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辉光放电阴极的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组件包括阳极绝缘子(7)和阳极(8);阳极(8)为圆筒状,阳极(8)套设于触持极(6)筒外,阳极(8)内部形成推力器放电室;阳极(8)底部内翻沿设置于触持极(6)筒底外翻沿上,且二者之间通过阳极绝缘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中喜韩傲孟天航刘晨光王福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