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33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及操作方法,包括倒闸闭锁小母线、出线间隔场地端子箱、主变间隔场地端子箱、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四者相互连接组合使用发挥作用,本结构适用于110kV/220kV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下AIS隔离闸刀的“小母线+分布式启动”电气闭锁回路,满足所有间隔的电气闭锁保障,且可以实现理论上的无限扩展,减少母联间隔的控制电缆安装和母联隔离闸刀、母联断路器的辅助接点,实际仅安装1根2芯4平方毫米的低压电力电缆和需要母联隔离闸刀、母联断路器的1组辅助接点,该方案降低了建设投资,同时实现运行操作的本质安全,有力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110kV/220kV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下AIS变电站内,线路、主变间隔的隔离闸刀在主、副母线倒闸操作或旁路母线倒闸操作的防误闭锁,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0003]A类方式:直接采用相互独立的母联间隔的“隔离闸刀位置信号+断路器位置信号(串接)”,分别引至相应的线路、主变间隔(防止电源混用与寄生回路),作为隔离闸刀的电气闭锁条件。但由于需要母联间隔隔离闸刀和断路器辅助接点多、电缆多,因此,实际仅适用110kV(或220kV)系统规模较小的变电站,其线路、主变间隔一般少于8回。
[0004]B类方式:对于110kV(或220kV)系统规模较大的变电站,其线路、主变间隔一般大于8回,甚至多达12~16回,显然不适合再采用相互独立的电气闭锁回路,因为大量控制电缆安装困难,隔离闸刀和断路器辅助接点数量也无法满足要求。运维单位一般采用组织程序,即从倒闸操作程序上规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倒闸闭锁小母线、出线间隔场地端子箱、主变间隔场地端子箱、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所述倒闸闭锁小母线分别依次并接出线间隔场地端子箱、主变间隔场地端子箱、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所述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包括隔离闸刀1LG、隔离闸刀2LG、断路器MDL、以及倒闸操作启动信号继电器JJ,所述隔离闸刀1LG、隔离闸刀2LG、断路器MDL三者可串联启动倒闸闭锁小母线,所述出线间隔场地端子箱、主变间隔场地端子箱两者内均包括中间继电器1ZJ、切换把手QK、隔离闸刀1G、隔离闸刀2G、隔离闸刀3G、断路器DL,且六者可相互连接分别控制1G分合闸回路、2G分合闸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继电器1ZJ通过切换把手QK接入倒闸闭锁小母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闸闭锁小母线包括+BLM、

BL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BLM常带负电

110V。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LM在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的闭锁条件满足前带负电

110V,母联间隔场地端子箱的闭锁条件满足后带正电+110V。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闸闭锁小母线为1根低压电力电缆,所述低压电力电缆为2芯4平方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G分合闸回路为隔离闸刀1G、隔离闸刀2G、断路器DL、隔离闸刀3G、中间继电器1ZJ、切换把手QK,上述六者依次连接,且1G分合闸回路接通为隔离闸刀1G合位、隔离闸刀2G分位、断路器DL合位、隔离闸刀3G合位、中间继电器1ZJ合位、切换把手QK合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倒闸闭锁小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2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朝辉王卫国周嫣蕾江钧朱月凯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