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23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其中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包括:动盘、静盘和曲轴,所述动盘和所述静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静盘上设置第一排气孔,所述动盘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与压缩腔相连通,所述曲轴朝向所述动盘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动盘围合成缓冲腔,所述曲轴上设置有第三排气孔,所述缓冲腔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另一侧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孔的进口,所述第三排气孔的出口连通至压缩机的壳体内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缩机的静涡旋排气口的通流截面面积小,导致压缩效率低的缺陷,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压缩机可靠性。提升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商用空调系统、热泵及冷冻系统,主要由壳体、压缩机构、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工作流体吸入管和工作流体排出管等零部件组成。动涡旋与静涡旋相差相位角180度对置安装在上支架上,在动涡旋和上支架之间设置有防止动涡旋自转的防自转机构,动涡旋在驱动部件驱动下和防自转机构的限制下,围绕静涡旋的中心以基圆半径做平动转动。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压缩腔。制冷剂工作流体经吸入管进入涡旋泵体内,动涡旋和静涡旋上的螺旋涡卷组成的压缩结构吸气并压缩,经过压缩结构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经静涡旋的排气孔排出泵体进入壳体内,然后再通过壳体上的流体排出管进入制冷循环系统。
[0003]随着商用多联机及其他制冷系统的技术需求提升,涡旋压缩机朝着高速运行趋势不断发展。目前的静涡旋排气口受限于涡旋型线的几何特征,较难继续提高其通流截面面积,这将导致涡旋压缩机高速运行工况下的排气阻力快速增加,过压缩损失增加,压缩效率下降,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动盘(3)、静盘(2)和曲轴(15),所述动盘(3)和所述静盘(2)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静盘(2)上设置第一排气孔(21),所述动盘(3)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孔(22),所述第一排气孔(21)、所述第二排气孔(22)分别与压缩腔相连通,所述曲轴(15)朝向所述动盘(3)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动盘(3)围合成缓冲腔(24),所述曲轴(15)上设置有第三排气孔(25),所述缓冲腔(24)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22),另一侧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孔(25)的进口,所述第三排气孔(25)的出口连通至压缩机的壳体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曲轴(15)的径向,所述曲轴(15)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孔(27),所述第三排气孔(25)沿所述曲轴(15)的轴向布置,所述第四排气孔(2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孔(25),另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3)底部具有安装部,所述曲轴(15)端部具有偏心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偏心部相配合,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偏心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呈环状,所述密封结构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偏心部之间的空间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排气通道(22)、所述缓冲腔(24)和所述第三排气通道(25)均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排气结构还包括输油孔(26),所述输油孔(26)沿轴向贯穿所述曲轴(15),所述输油孔(26)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部的一侧具有切边,所述输油孔(26)的进口设置在所述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徐嘉郭求和刘双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