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规则配置过程、视力测试过程和范规测试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视力测试,结合AI深度学习中的人体关节点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分别实现了视力测试和范规测试,可以自动记录测试者的视力等级,以及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测试过程全程录像方便后期查看。硬件上仅使用一个显示屏、一个消费级的2D摄像头和一个低成本、低功耗、高算力的边缘智能化设备即可实现,解决了设备安装难部署难的问题。难部署难的问题。难部署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视力测试通过视力表进行筛查,需要一名医生指视力表的E字,医生根据测试者的手势或者语言来判断是否正确。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自主测试,二是规则判断依赖于医生,容易存在规则不一致的情况。
[0003]目前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自动化测试视力的方法,主要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视力表,再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测试者结果的反馈,以实现自动化测试。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使用的设备较为复杂,安装部署难度大,也无法判断测试者是否踩线过线。
[0004]公开号为CN210009010U公开了一种视力测试仪,包括视力表灯箱和摇杆,视力表灯箱包括视力表和灯箱电路,灯箱电路在视力表对应测试符号的位置设置有灯,灯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灯的亮起或熄灭的第一控制芯片,摇杆用于根据亮起的灯对应的测试符号进行方向变化,摇杆连接有用于接收摇杆方向变化的位置信息的第二控制芯片,第二控制芯片与第一控制芯片进行通讯,将摇杆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芯片根据摇杆的位置信息以及对应的测试符号的比对得出测试者视力程度数据,使用该视力测试仪时无需他人协助即可完成视力测试;本技术还公开基于物联网的视力测试系统,本技术能够将测试者视力程度数据快速上传到物联网云平台。
[0005]上述申请虽然能在没有他人协助时完成视力测试,但是测试过程仍然需要手动进行摇杆的操作,操作复杂。且需要对现有的视力表灯箱进行大量的改进,硬件花销大。其视力表的测试符号固定,容易通过记忆进行作弊;更重要的是,测试者是否在测试过程中与视力表灯箱的距离无法判断,导致测试结果可能不足以采信的弊端;且由于没有对测试过程进行录像,后期无法进行查证。因此,如何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测试过程标准、测试结果准确、硬件花销小的自动化视力测试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测试过程标准、测试结果准确、硬件花销小且便于后期查证。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包括规则配置过程、视力测试过程和范规测试过程:
[0008]所述规则配置过程包括设置评分标准以及测试级别升降标准;
[0009]所述视力测试过程包括:通过测试地标线一定距离的屏幕播放一测试级别对应的视力标识,且同一级别的所述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随机播放;通过摄像头获取测试人员的摆臂图像,根据屏幕上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判断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是否正确;统计
测试人员手臂摆动正确的次数,根据设置的测试级别升降标准判断是否进行测试级别的升级,若是,提升测试级别,并使所述视力标识的大小变大一级;若否,重新降一级别进行测试,若当前级别两次升级失败,取最后一次升级成功的测试级别作为最终成绩;
[0010]所述范规测试过程包括:获取测试人员的脚部和测试地标线的图像,判断测试人员的脚部是否踩到或超过所述测试地标线,若是,则根据所述评分标准判定成绩无效,若否,则判定成绩有效。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装置,包括:
[0012]规则配置模块,用于设置评分标准以及测试级别升降标准;
[0013]视力测试模块:通过测试地标线一定距离的屏幕播放一测试级别对应的视力标识,且同一级别的所述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随机播放;通过摄像头获取测试人员的摆臂图像,根据屏幕上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判断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是否正确;
[0014]测试升级模块,用于统计测试人员手臂摆动正确的次数,根据设置的测试级别升降标准判断是否进行测试级别的升级,若是,提升测试级别,并使所述视力标识的大小变大一级;若否,重新降一级别进行测试,若当前级别两次升级失败,取最后一次升级成功的测试级别作为最终成绩;
[0015]范规测试模块:用于获取测试人员的脚部和测试地标线的图像,判断测试人员的脚部是否踩到或超过所述测试地标线,若是,则根据所述评分标准判定成绩无效,若否,则判定成绩有效。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视力测试,结合AI深度学习中的人体关节点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分别实现了视力测试和范规测试,可以自动记录测试者的视力等级,以及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测试过程全程录像方便后期查看。硬件上仅使用一个显示屏、一个消费级的2D摄像头和一个低成本、低功耗、高算力的边缘智能化设备即可实现,解决了设备安装难部署难的问题。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测试场地布置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方法中的流程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测试过程标准、测试结果准确、硬件花销小且便于后期查证。
[002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视力测试,结合AI深度学习中的人体关节点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分别实现了视力测试和范规测试,可以自动记录测试者的视力等级,以及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测试过程全程录像方便后期查看。硬件上仅使用一个显示屏、一个消费级的2D摄像头和一个低成本、低功耗、高算力的边缘智能化设备即可实现,解决了设备安装难部署难的问题。
[0029]在介绍具体实施例之前,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对应的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系统大概分三个部分:
[0030]显示屏,用于分级别地随机播放视力标识;
[0031]摄像头,用于对测试者的测试过程全程录像,并为视力测试和范规测试提供分析的图像,采用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规则配置过程、视力测试过程和范规测试过程:所述规则配置过程包括设置评分标准以及测试级别升降标准;所述视力测试过程包括:通过测试地标线一定距离的屏幕播放一测试级别对应的视力标识,且同一级别的所述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随机播放;通过摄像头获取测试人员的摆臂图像,根据屏幕上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判断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是否正确;统计测试人员手臂摆动正确的次数,根据设置的测试级别升降标准判断是否进行测试级别的升级,得到最终成绩;所述范规测试过程包括:获取测试人员的脚部和测试地标线的图像,判断测试人员的脚部是否踩到或超过所述测试地标线,若是,则根据所述评分标准判定成绩无效,若否,则判定成绩有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屏幕上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判断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是否正确是:采用使用AI深度学习算法中的关节点检测模型对获取的连续多帧的图像进行分析,得出测试人员前臂摆动方向为上下左右的哪个方向,再将判断结果与屏幕上的所述视力标识的开口方向进行比对,若一致则判定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正确,若不一致则判定测试人员手臂摆动的方向错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范规测试过程采用使用AI深度学习算法中的目标检测模型对获取的连续多帧的图像进行分析,根据脚检测框与测试地标线的位置进行分析,判断测试人员的脚部是否踩到或超过所述测试地标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置的测试级别升降标准判断是否进行测试级别的升级具体是:判断连续答对的数量是否达到预设值,或者判断答对比例是否超过预设比例,若是,则提升测试级别,并使所述视力标识的大小变大一级;若否,重新降一级别进行测试,若当前级别两次升级失败,取最后一次升级成功的测试级别作为最终成绩。5.一种基于视觉技术的视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规则配置模块,用于设置评分标准以及测试级别升降标准;视力测试模块:通过测试地标线一定距离的屏幕播放一测试级别对应的视力标识,且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明,章珠明,
申请(专利权)人:恒鸿达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