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肺训练仪,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固定设有筒体,筒体的开口端设有筒盖,筒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筒体的内壁设有止挡环,筒体的内腔通过止挡环分为气腔和活动腔,筒体的周壁对应气腔的位置开设有气口,气口处设有气管,气管与气腔连通,活动腔内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周壁与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升降板的顶面设有训练柱,训练柱穿过筒盖,筒盖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筒盖延伸至筒体内,调节杆与筒盖螺纹连接,调节杆与升降板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肺训练仪,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心肺训练,操作方便且安全,同时还能够调节训练的强度,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训练仪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心肺训练仪。
技术介绍
[0002]心肺训练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心肺是能与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直接相关。心肺训练可以增加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心输出量、降低静息心率和次最大强度运动心率,增加运输氧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数量、提高心率储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强结缔组织。
[0003]许多心肺患者在做完心肺手术后的静养时期内,需要进行心肺康复训练来恢复心肺的功能,比较常见的心肺康复训练有心肺拉伸训练或一些简单的有氧训练。由于患者在做完手术后身体机能较差,若通过运动来进行有氧训练导致患者受到伤害,降低了康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训练仪,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心肺训练,操作方便且安全,同时还能够调节训练的强度,适用性强。
[0005]本技术公开的心肺训练仪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心肺训练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设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开口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止挡环,所述筒体的内腔通过止挡环分为气腔和活动腔,所述筒体的周壁对应气腔的位置开设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与气腔连通,所述活动腔内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周壁与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升降板的顶面设有训练柱,所述训练柱穿过筒盖,所述筒盖上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过筒盖延伸至筒体内,所述调节杆与筒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与升降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杆相对于筒盖的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与调节杆相等。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盖与筒体卡扣连接。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管远离气腔一端可拆卸连通有气嘴。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活动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撞板,所述撞板位于训练柱的正上方。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管的周壁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固定管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周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调节孔相匹配,所述调节孔处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调节孔和定位孔。
[0012]本技术公开的心肺训练仪的有益效果是:心肺训练仪在初始状态下,升降板通过止挡环悬空放置在筒体内,使气腔与活动腔处于非连通状态。训练时,患者通过气管朝筒体的气腔内持续地吹气,气体充满气腔后会推动活动腔内的升降板向上移动,然后气体
进入活动腔内,继续推动升降板,升降板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件,弹性件的反作用力会对升降的上升产生阻力,从而为心肺训练增加难度,当需要调节训练难度时,转动调节杆,改变弹性件的初始压缩量,弹性件的初始压缩量越小,训练难度越小,反之,弹性件的初始压缩量越大,训练难度越大,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渐调节训练的难度,操作方便且适用性强,升降板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带动训练杆向上移动,患者可以直观地根据训练杆上升的高度来判断自身的训练效果,患者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心肺训练,操作方便且安全,同时还能够调节训练的强度,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心肺训练仪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心肺训练仪的剖视图。
[0015]10、底座;20、筒体;21、气腔;22、活动腔;23、止挡环;30、筒盖;40、气管;41、气嘴;51、升降板;52、训练柱;53、调节杆;54、弹性件;61、固定管;62、支撑杆;63、撞板;64、定位孔;6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0017]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心肺训练仪,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顶面固定设有筒体20,筒体20的开口端设有筒盖30,筒盖30与筒体20可拆卸连接,筒体20的内壁设有止挡环23,筒体20的内腔通过止挡环23分为气腔21和活动腔22,筒体20的周壁对应气腔21的位置开设有气口,气口处设有气管40,气管40与气腔21连通,活动腔22内设有升降板51,升降板51的周壁与筒体20的内壁密封连接,升降板51的顶面设有训练柱52,训练柱52穿过筒盖30,筒盖30上设有调节杆53,调节杆53穿过筒盖30延伸至筒体20内,调节杆53与筒盖30螺纹连接,调节杆53与升降板51之间设有弹性件54,弹性件54一端与调节杆53固定连接,弹性件54另一端与升降板51固定连接。
[0018]心肺训练仪在初始状态下,升降板51通过止挡环23悬空放置在筒体20内,使气腔21与活动腔22处于非连通状态。训练时,患者通过气管40朝筒体20的气腔21内持续地吹气,气体充满气腔21后会推动活动腔22内的升降板51向上移动,然后气体进入活动腔22内,继续推动升降板51,升降板51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件54,弹性件54的反作用力会对升降的上升产生阻力,从而为心肺训练增加难度,当需要调节训练难度时,转动调节杆53,改变弹性件54的初始压缩量,弹性件54的初始压缩量越小,训练难度越小,反之,弹性件54的初始压缩量越大,训练难度越大,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逐渐调节训练的难度,操作方便且适用性强,升降板51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带动训练杆向上移动,患者可以直观地根据训练杆上升的高度来判断自身的训练效果,患者通过呼吸的方式进行心肺训练,操作方便且安全,同时还能够调节训练的强度,适用性强。
[0019]具体的,请参考图1,调节杆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杆53相对于筒盖30的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弹性件54的数量与调节杆53相等。对称分布的调节杆53和弹性件54能够进一步确保升降板51保持水平,同时为升降板51提供多个不同大小的阻力。
[0020]具体的,请参考图2,筒盖30与筒体20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结构稳定,拆装方便,便
于筒体20内部零件装配和更换。
[0021]具体的,请参考图1,气管40远离气腔21一端可拆卸连通有气嘴41。患者可以通过气嘴41朝气管40内吹气,吹气方便,而且随时可以更换气嘴41,使用成本低,且干净卫生。
[0022]具体的,请参考图1,底座10的顶面固定设有固定管61,固定管61内活动插接有支撑杆62,支撑杆62的顶端设有撞板63,撞板63位于训练柱52的正上方。撞板63设置在训练柱52的正上方,且撞板63与训练柱5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患者吹气推动训练柱52上升时会撞击到撞板63,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训练的效果,同时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增加患者的成就感和训练动力。
[0023]具体的,请参考图1,固定管61的周壁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调节孔沿固定管61的轴向间隔设置,支撑杆62的周壁开设有定位孔64,定位孔64与调节孔相匹配,调节孔处设有限位杆65,限位杆65穿过调节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设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开口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与筒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止挡环,所述筒体的内腔通过止挡环分为气腔和活动腔,所述筒体的周壁对应气腔的位置开设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与气腔连通,所述活动腔内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周壁与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升降板的顶面设有训练柱,所述训练柱穿过筒盖,所述筒盖上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过筒盖延伸至筒体内,所述调节杆与筒盖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与升降板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晴,
申请(专利权)人:孔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