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水箱以及水泵件,支架放置于地下水库的上方,水箱架装于支架表面,并通过上水管与地下水库连通,水泵件安装于支架表面,且水泵件上配设的抽水管与水箱内腔连通,所述水泵件上配设的出水管延伸到稻田内;其技术要点为:在网筒上设计齿圈,并结合传动齿件和杆组件使用,限位杆的使用可确保整个网筒处于垂直向上移动,在网筒上下移动通过传动齿件与齿杆的传动作业,可使得齿圈带动刷板旋转,从而完成对网筒表面网孔的清理,解决了网筒在使用时,由于过滤的杂质过多导致的网孔堵塞问题,保证整个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个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个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要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以提高种子发芽率,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现在多用机器整地,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被称为秧田;在秧苗长到8公分高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施增化肥,合理灌溉,注意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割,收成的稻谷要晾晒干燥,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等工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0003]在上述进行灌溉操作时,需要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或是水塘内的水抽出,并输送至稻田内,传统的灌溉装置大多只是采用水泵和若干水管组成,将水泵直接放入水塘或地下水中完成抽水处理。
[0004]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传统使用的灌溉装置大多结构简单,根据水源的位置将水泵进行安放,但是在接入水塘时,会持续较多的杂质,水泵在长时间工作后,部分杂质容易在水泵的机体内或是在水管中发生堵塞的情况,从而影响到整个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包括支架、水箱以及水泵件,支架放置于地下水库的上方,水箱架装于支架表面,并通过上水管与地下水库连通,水泵件安装于支架表面,且水泵件上配设的抽水管与水箱内腔连通,所述水泵件上配设的出水管延伸到稻田内;其中,所述水箱内设有于抽水管连通的伸缩管,且伸缩管顶端设有漂浮于水面上的网筒,所述水箱内壁设置有杆组件,所述网筒外表面转动式装配有齿圈,所述齿圈与杆组件之间通过设置传动齿件传动式连接,所述齿圈底侧固定设置有刷板,且刷板与齿圈同步转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表面与水泵件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组件,且电源组件包含蓄电池和太阳能板,所述蓄电池与水泵件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安装有稳压器,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板之间通过设置逆变器连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筒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且网筒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网孔,并在所述网筒的顶端设置浮件;所述浮件为空心的塑料球体结构,且浮件漂浮
于水面上。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齿件包含轴杆和装配于轴杆两端的齿轮,所述网筒的外表面焊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轴杆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杆连接;所述杆组件包含呈平行式分布的限位杆和齿杆,且限位板活动式套装于限位杆的外表面,两组所述齿轮分别与齿杆和齿圈啮合式连接;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齿圈和齿轮呈L形分布。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杆的截面呈四边形,所述齿杆表面朝向传动齿件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齿口。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齿圈与网筒外表面的顶端之间通过设置轴承连接,所述刷板与齿圈底侧之间通过设置若干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刷板上设置的若干刷毛始终于网筒上的网孔接触。
[0016]有益效果:
[0017]一是,本方案中,通过在水箱内设计伸缩管,利用浮件带动网筒漂浮于水箱内的水面上,水箱本身可起到蓄水的作用,水箱内的水被网筒过滤后可从水泵件排入稻田中,解决了水中由于杂质过大,容易在经过水泵件和出水管时发生堵塞的情况,体现了整体装置设计的灵活性;
[0018]二是,本方案中,通过在网筒上设计齿圈,并结合传动齿件和杆组件使用,限位杆的使用可确保整个网筒处于垂直向上移动,在网筒上下移动通过传动齿件与齿杆的传动作业,可使得齿圈带动刷板旋转,从而完成对网筒表面网孔的清理,解决了网筒在使用时,由于过滤的杂质过多导致的网孔堵塞问题,保证整个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泵件和电源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箱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伸缩管及其杆组件组合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齿圈和传动齿件在传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图5局部结构B的放大图。
[0027]图例说明:1、支架;2、水箱;3、太阳能板;4、水泵件;5、上水管;6、出水管;7、蓄电池;8、稳压器;9、抽水管;10、伸缩管;11、网筒;12、浮件;13、齿圈;14、传动齿件;141、轴杆;142、齿轮;15、限位杆;16、齿杆;17、限位板;18、连接杆;19、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
‑
图7所示,
[0031]该灌溉装置包含支架1、水箱2以及水泵件4;
[0032]支架1放置于地下水库的上方,该支架1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架体;
[0033]水箱2架装于支架1表面,并通过上水管5与地下水库连通,上水管5也可与外界的水塘连通,上述的水箱2在干旱天气可作为蓄水池使用;
[0034]水泵件4安装于支架1表面,且水泵件4上配设的抽水管9与水箱2内腔连通,水泵件4上配设的出水管6延伸到稻田内,在出水管6上连接若干水管即可完成后续的灌溉操作;
[0035]其中,水箱2内设有于抽水管9连通的伸缩管10,且伸缩管10顶端设有漂浮于水面上的网筒11,水箱2内壁设置有杆组件,网筒11外表面转动式装配有齿圈13,齿圈13与杆组件之间通过设置传动齿件14传动式连接,齿圈13底侧固定设置有刷板19,且刷板19与齿圈13同步转动。
[0036]如图1
‑
图2所示,下述主要阐述本实施例中使用到的电源组件;
[0037]在一些示例中,支架1表面与水泵件4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组件,且电源组件包含蓄电池7和太阳能板3,蓄电池7与水泵件4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安装有稳压器8,蓄电池7与太阳能板3之间通过设置逆变器连接。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9]使用太阳能板3,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完成对蓄电池7的充电,避免外接冗长的导线,体现了整个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节约了能源。
[0040]实施例2: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其放置于地下水库的上方;水箱(2),其架装于支架(1)表面,并通过上水管(5)与地下水库连通;水泵件(4),其安装于支架(1)表面,且水泵件(4)上配设的抽水管(9)与水箱(2)内腔连通,所述水泵件(4)上配设的出水管(6)延伸到稻田内;其中,所述水箱(2)内设有于抽水管(9)连通的伸缩管(10),且伸缩管(10)顶端设有漂浮于水面上的网筒(11),所述水箱(2)内壁设置有杆组件,所述网筒(11)外表面转动式装配有齿圈(13),所述齿圈(13)与杆组件之间通过设置传动齿件(14)传动式连接,所述齿圈(13)底侧固定设置有刷板(19),且刷板(19)与齿圈(13)同步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表面与水泵件(4)相邻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组件,且电源组件包含蓄电池(7)和太阳能板(3),所述蓄电池(7)与水泵件(4)之间的连接电路上安装有稳压器(8),所述蓄电池(7)与太阳能板(3)之间通过设置逆变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11)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且网筒(11)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网孔,并在所述网筒(11)的顶端设置浮件(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灌溉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征,郝炜,
申请(专利权)人:怀宁县皖丰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