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32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埋设在地下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凹槽位于行道树下;给水管位于凹槽以下的小型管廊结构底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再生水管位于小型管廊结构底部且与给水管平行设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电力线位于小型管廊结构远离凹槽的侧面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侧壁;通信管线位于小型管廊结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顶部;浇灌水管、施肥管通过管廊主体穿过凹槽;小型管廊结构顶面有路灯安装座,用于安装路灯,引线从安装座正下方引出到电力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树木进行浇灌施肥不仅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且与树池完美结合。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
,尤其涉及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通常埋设在地下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综合管廊的宽度几乎将整个绿化带占满。
[0003]其中,小型综合管廊的建设,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市政管线集于管廊本体内,不仅可以促使地下管线的空间融合,节省管线排布空间,还同时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节约城市用地、优化城市景观。
[0004]然而,由于小型综合管廊埋深浅,布设综合管廊后的道路上,植物向下生长会与综合管廊互相影响;另外,其它市政设施如路灯、信号灯杆等基础设施也与小型管廊廊体存在空间上的冲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以解决植物向下生长及其他基础设施与小型综合管廊互相影响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埋设在地下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包括:给水管、再生水管、电力线、通信管线、浇灌水管、施肥管和凹槽;
[0007]凹槽位于行道树下;
[0008]给水管位于凹槽以下的小型管廊结构底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
[0009]再生水管位于小型管廊结构底部且与给水管平行设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
[0010]电力线位于小型管廊结构远离凹槽的侧面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侧壁;
[0011]通信管线位于小型管廊结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顶部;
[0012]浇灌水管、施肥管通过管廊主体穿过凹槽;
[0013]小型管廊结构顶面有路灯安装座,用于安装路灯,引线从安装座正下方引出到电力线。
[0014]优选地,给水管、再生水管、电力线和通信管线的支撑件间隔设置。
[0015]优选地,凹槽尺寸应不小于树池尺寸的正方体、或立方体或圆柱体。
[0016]优选地,凹槽底面设置成弧面。
[0017]优选地,凹槽设置多个透气孔。
[0018]优选地,凹槽上附着一层防水透气层。
[0019]优选地,凹槽设有支撑杆。
[0020]优选地,凹槽设有防护网,且设置成两个半圆环形,种树时打开,种好树后关闭,环形中间与树干匹配。
[0021]本技术中,将小型综合管廊顶部做一个与树池相匹配的凹槽,水管、施肥管通过管廊主体穿过凹槽连接到凹槽,对树木进行浇灌施肥,不仅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且与树池完美结合,环境美观,减小占地面积与空间冲突,管廊埋深浅,节约成本,增强稳定性。同时,管廊内的管线方便完成拐弯、支线、安装以及更换工作,为检修工作提供便利,减轻管廊段的维修工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管廊横截面;
[0023]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俯视剖面图;
[0024]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俯视透视图;
[0025]图2c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侧视剖面图;
[0026]图2d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侧视透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平面布置图;
[0028]图4

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节点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实施例1提出了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埋设在地下人行道或绿化带下(贴近地面,一般小型管廊结构顶部据地面10至30厘米;通常小型管廊结构由多节构成)。行道树8和路灯9匹配在小型管廊结构上,如图1至5所示,包括:给水管1、再生水管2、电力线3、通信管线4、浇灌水管5、施肥管6和凹槽7。其中,凹槽7位于行道树8下,绿化与管廊完美结合;给水管1位于凹槽7以下的小型管廊结构底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支撑件间隔设置,例如每隔10米设置一个,且支撑件上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给水管1;再生水管2位于小型管廊结构底部且与给水管1平行设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且支撑件上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再生水管2;电力线3位于小型管廊结构远离凹槽7的侧面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侧壁,支撑件间隔设置,例如每隔10米设置一个,且支撑件上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电力线3;通信管线4位于小型管廊结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顶部,支撑件间隔设置,例如每隔10米设置一个,且支撑件上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通信管线4,通信管线4引出回路对路灯进行供电;浇灌水管5、施肥管通6过管廊主体穿过凹槽7,对树木进行浇灌和施肥,由于浇灌管和施肥管直接从管廊引出,方便浇灌和施肥。
[0030]本技术中,小型管廊结构与树坑及路灯等紧密匹配,可以实现管廊埋深浅,方便施工,节约成本;另外,小型管廊结构顶面有路灯安装座,用于安装路灯,引线从安装座正下方引出,方便引出供电。
[0031]本技术中,凹槽7尺寸应不小于树池尺寸,一般树池的尺寸为1.5米X1.5米的
正方形;凹槽7也可以设置成立方体或圆柱体,即侧围截面为矩形或圆形,底面为平面,如图中所示的矩形,这样便于凹槽7的加工;也可以将底面设置成弧面,使得树木根系到凹槽7各面的距离基本相同,便于根系均衡生长。
[0032]本技术中,电力线3、通信管线4等安装架间隔设置,方便完成拐弯、支线、安装以及更换工作,为检修工作提供便利,减轻管廊段的维修工作。
[0033]本技术中,凹槽7设置多个透气孔,利于树木根部通风生长;在凹槽上附着一层防水透气层,防止浇树的水渗透到管廊中,且保持透气通风,利于植物生长。
[0034]本技术中,凹槽7设有支撑杆,利于固定,防止大风吹到;设有防护网,避免人为或动物对树坑土质的破坏,且设置成两个半圆环形,种树时打开(通过铰链安装在凹槽边缘),种好树后关闭,环形中间与树干匹配。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树池及其它市政设施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利用管廊本体预设凹槽与树池相匹配,满足植物根系向下生长的基本条件,同时方便管线的安装施工与维修,且也可以减少投资;并利用廊体作为其它市政设施的基础,减少空间冲突,并增加稳定性。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埋设在地下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管(1)、再生水管(2)、电力线(3)、通信管线(4)、浇灌水管(5)、施肥管(6)和凹槽(7);凹槽(7)位于行道树(8)下;给水管(1)位于凹槽(7)以下的小型管廊结构底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再生水管(2)位于小型管廊结构底部且与给水管(1)平行设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底部;电力线(3)位于小型管廊结构远离凹槽(7)的侧面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侧壁;通信管线(4)位于小型管廊结构上部,通过支撑件固定在小型管廊结构顶部;浇灌水管(5)、施肥管(6)通过管廊主体穿过凹槽(7);小型管廊结构顶面有路灯安装座,用于安装路灯,引线从安装座正下方引出到电力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树池及路灯共建的小型管廊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志尧康晓乐张妍赵峰庄璐韩茜曹蕊佟启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