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该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层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两侧表面上的隔离底膜和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为不透明的;该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采用不透明的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卷材的高强复合膜,进而代替现有技术中透明的聚酯膜(PET)需要再通过与PE层复合实现遮光的技术方案;通过染色技术将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染色后,可直接用于湿铺HS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不再需要粘结剂和PE层,可降低生产成本,并避免因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所用PE层原料耐热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成品卷材表面出现起鼓、冒泡、透明的聚酯层与PE层分离等现象。透明的聚酯层与PE层分离等现象。透明的聚酯层与PE层分离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
[0001]本技术属于防水卷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0002]湿铺H类及E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主要由自粘沥青胶料,胎体膜材,隔离膜材等组成。其中,自粘沥青胶料是由沥青,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丁苯橡胶(SBR)、增粘树脂等在高温下溶胀,分散后制备而成。隔离膜材主要起到隔离保护自粘沥青胶料的作用,分为PE、PP、PET等3大类,其与沥青接触面均匀分布有固化硅油,施工时容易剥离。胎体膜材根据产品需求分为交叉膜(高密度聚乙烯/PE),高强膜(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高强复合膜(PET与PE复合)。目前,市场上湿铺HS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普遍采用高强复合膜。
[0003]然而高强复合膜作为胎体膜材存在以下问题:1、高强复合膜中聚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均为透明PET,必须将其与PE复合,并将PE层染成黑色后才能避免阳光透穿PET层致使沥青加速老化。2、采购成本较高,高强复合膜中力学性能主要由PET层提供,PE层仅起到染色遮光的作用,然而将PET层与PE层复合需要更高的生产成本。3、在生产高强复合膜过程中,由于复合所用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所用PE层原料耐热性不足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成品防水卷材表面的PE层发生起鼓、冒泡甚至与PET层分离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该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采用不透明的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卷材的高强复合膜,使得聚酯膜(PET)无需再通过与PE复合实现遮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
[0006]防水层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两侧表面上的隔离底膜和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为不透明的。
[0007]可选地,所述隔离底膜的宽度与所述防水层的宽度相同,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水层的宽度。
[0008]可选地,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膜区和第二边膜区,所述第一边膜区的和所述第二边膜区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边膜和第二隔离边膜,所述第一隔离边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边膜与所述防水层连接并覆盖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没有覆盖的所述防水层。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边膜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隔离边膜的宽度。
[0010]可选地,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表面上的中部设置有压花,所述压花使得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表面凹凸不平,所述压花的花纹形状为网格状,所述压花的两侧分别形成表面平整的第一平面部。
[0011]可选地,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为白色。
[0012]可选地,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中部矩阵式排列,多个所述凸起部的两侧分别形成表面平整的第二平面部。
[0013]可选地,所述防水层为自粘沥青胶层。
[0014]可选地,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为经过染色处理的PET层。
[0015]可选地,所述隔离底膜、所述第一隔离边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边膜的材料为PE、PP或PET。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采用不透明的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卷材的高强复合膜,进而代替现有技术中透明的聚酯膜(PET)需要再通过与PE层复合实现遮光的技术方案;通过染色技术将聚酯膜胎体层染色后,可直接用于湿铺HS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不再需要粘结剂和PE层,可降低生产成本,并避免因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所用PE层原料耐热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成品卷材表面出现起鼓、冒泡、透明的聚酯层与PE层分离等现象。
[001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防水层;2、染色聚酯膜胎体层;3、隔离底膜;4、第一隔离边膜;5、第二隔离边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7]现有技术中的湿铺H类及E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主要由自粘沥青胶料,胎体膜材,隔离膜材等组成。目前,市场上湿铺HS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普遍采用高强复合膜。然而高强
复合膜作为胎体膜材存在以下问题:1、高强复合膜所用聚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均为透明PET,必须将其与PE复合,并将PE层染成黑色后才能避免阳光透穿PET层致使沥青加速老化。2、采购成本较高,高强复合膜中力学性能主要由PET层提供,PE层仅起到染色遮光的作用,然而将PET层与PE层复合需要更高的生产成本。3、在生产高强复合膜过程中,由于复合所用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所用PE层原料耐热性不足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成品防水卷材表面的PE层发生起鼓、冒泡甚至与PET层分离等现象。
[002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
[0029]防水层1和分别设置在防水层1两侧表面上的隔离底膜3和染色聚酯膜胎体层2,染色聚酯膜胎体层2为不透明的。
[0030]具体的,防水层1可以为自粘沥青胶料,染色聚酯膜胎体层2可以为胎体膜材,隔离底膜3可以为隔离膜材;该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采用不透明的染色聚酯膜胎体层2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防水卷材的高强复合膜,进而代替现有技术中透明的聚酯膜(PET)需要再通过与PE层复合实现遮光的技术方案;通过染色技术将聚酯膜胎体层2染色后,可直接用于湿铺HS类自粘沥青防水卷材,不再需要粘结剂和PE层,可降低生产成本,并避免因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所用PE层原料耐热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成品卷材表面出现起鼓、冒泡、透明的聚酯层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该防水卷材包括:防水层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两侧表面上的隔离底膜和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为不透明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底膜的宽度与所述防水层的宽度相同,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水层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边膜区和第二边膜区,所述第一边膜区的和所述第二边膜区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边膜和第二隔离边膜,所述第一隔离边膜和所述第二隔离边膜与所述防水层连接并覆盖所述染色聚酯膜胎体层没有覆盖的所述防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边膜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隔离边膜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聚酯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聚酯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晨旭,吴信朋,苏长泳,徐佳龙,李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