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899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系统,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二转运单元和储蛋单元;平台单元设置于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夹取单元设置于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第四运输单元的侧部;储蛋单元设置于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稳定,节省了人力,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种蛋/胚蛋孵化、转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孵化机主要由箱体、蛋车、翻蛋装置、进排风口、风机、蛋盘、加热、加湿、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报警系统组成。箱体的框架主要由钢构件组成,立面和顶面为涂塑钢板或彩板。蛋车为金属结构,蛋盘装置固定在四根吊杆上且可以活动,翻蛋时以蛋车两端中心为支点,向右、向左倾斜。控温系统主要由温度探头、温度调节器和电热管组成。控湿系统主要由相对湿度探头、调节器和加湿装置组成。且在对种蛋进行冷却贮藏的情况下,也需要将种蛋放置到冷库的内部,以避免常温条件下种蛋被外界细菌污染。
[0003]而传统孵化机通常只有温湿度和翻蛋的控制,仅能满足孵化的基本条件,其不足之处如下:
[0004](1)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满载种蛋/胚蛋的蛋车进出孵箱、孵房或恒温恒湿温室需要人力推动,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2)对种蛋进行消毒需要单独设置消毒间,种蛋/胚蛋表面消毒也由人工使用雾化器喷洒消毒剂,或使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智能程度低,局限性较大;
[0006](3)由于孵化过程只有温湿度监控,缺乏失水率、O2浓度(PO2)、CO2浓度(PCO2)及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等实时监测,孵化过程需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观察胚胎发育的胚像凭经验进行施温、加湿,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判断难度;
[0007](4)孵化机内没有设置冷却散热系统,在孵化过程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调节风加大排风门或切断加热电源或打开孵化箱门进行缓慢散热降温,且在无人值班时无法进行超温处置。
[0008]现有的冷库用于接种后经孵育培养的胚蛋冷却贮藏,由制冷、风扇和温度控制组成,其不足之处如下:
[0009](1)需冷却的胚蛋进出冷库都需要人力推拉沉重的蛋车,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0](2)胚蛋消毒需要单独设置消毒间,种蛋/胚蛋表面消毒由人工或雾化器喷洒消毒剂,或进行熏蒸消毒。
[0011]此外,在对蛋盘进行码垛或拆垛的情况下,均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码垛或拆垛,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智能程度低。
[0012]目前,针对现有的孵化机以及冷库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人工对蛋盘进行码垛或拆垛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种蛋/胚蛋全自动进出、
转运装置、孵化系统以及冷藏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孵化机以及冷库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人工出入孵化箱/冷库、转运及蛋盘码垛或蛋垛拆垛的问题。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
[0015]第一运输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用于传送蛋盘;
[0016]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送的蛋盘;
[0017]夹取单元,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入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至所述平台单元的蛋盘整理成蛋垛;
[0018]第一转运单元,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用于获取所述夹取单元夹持的蛋垛,并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
[0019]第二运输单元,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用于传送装有蛋垛的蛋框;
[0020]第三运输单元,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将所述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0021]第二转运单元,所述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四运输单元传送的所述蛋框;
[0022]储蛋单元,所述储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转运单元传送的蛋框。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输单元包括:
[0024]第一支撑架元件;
[0025]第一运输元件,所述第一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传送所述蛋盘;
[0026]第一监测元件,所述第一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输元件上是否有蛋盘。
[0027]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单元包括:
[0028]放蛋板元件,所述放蛋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
[0029]第一升降元件,所述第一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升降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单元包括:
[0031]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和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0032]转移元件,所述转移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0033]夹取元件,所述夹取元件的顶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底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带动下进行移动。
[003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元件包括:
[0035]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
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转运单元;
[0036]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所述转移元件;
[0037]两第一滑槽,两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的两相对侧壁,并与所述转移元件滑动连接。
[0038]进一步地,所述转移元件包括:
[0039]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架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0040]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下端;
[0041]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
[0042]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
[0043]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并螺纹套设所述螺杆设置,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向下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下方;
[0044]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安装元件滑动连接。
[0045]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元件包括:
[0046]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上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下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0047]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用于在所述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第一运输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用于传送蛋盘;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送的蛋盘;夹取单元,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入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至所述平台单元的蛋盘整理成蛋垛;第一转运单元,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用于获取所述夹取单元夹持的蛋垛,并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第二运输单元,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用于传送装有蛋垛的蛋框;第三运输单元,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将所述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第二转运单元,所述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运输单元传送的所述蛋框;储蛋单元,所述储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转运单元传送的蛋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架元件;第一运输元件,所述第一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传送所述蛋盘;第一监测元件,所述第一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输元件上是否有蛋盘;和/或所述平台单元包括:放蛋板元件,所述放蛋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第一升降元件,所述第一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升降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连接;和/或所述夹取单元包括: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和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转移元件,所述转移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夹取元件,所述夹取元件的顶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底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和/或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包括:第二升降元件,所述第二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转运板元件,所述转运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夹取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支撑蛋垛;和/或所述第二运输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元件,所述第二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第一推动元件,所述第一推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的侧部;第二监测元件,所述第二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元件的侧壁,用于检测蛋框;和/或所述第三运输单元包括:第三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第三运输元件,所述第三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将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第一气缸元件,所述第一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第二气缸元件,所述第二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推动所述蛋框进入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和/或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包括:横轨元件,所述横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元件的侧部;转运箱元件,所述转运箱元件的顶端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横轨元件设置,用于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滑动;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上方,且所述动力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转运箱元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运箱元件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移动;四第三升降元件,四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转运元件,所述转运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且所述转运元件的两边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带动下上升或下降;距离检测元件,所述距离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元件,用于检测所述转运元件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和/或所述储蛋单元包括:轨道元件,所述轨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若干储蛋元件,若干所述储蛋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且每一所述储蛋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轨道元件滑动连接;若干第五运输元件,若干所述第五运输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储蛋元件的内部,用于带动所述蛋框进行移动;若干喷嘴元件,若干所述喷嘴元件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储蛋元件的侧壁,用于对所述储蛋元件上的蛋框进行消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元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转运单元;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晓知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