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96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读取炮集地震数据记录,炮集地震数据记录包括多条接收线;读取接收线,根据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沿时间线对接收线上每道地震数据进行逐次能量扫描,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其中,根据每次扫描的次序和样点间隔获得每次扫描的起始样点,每次扫描的终止样点均为单道地震数据的最后一个样点;根据扫描区域指标找到最优次扫描,计算最优次扫描对应的初至区域。实现准确的确定包含初至的初至区域,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拾取地震数据初至。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拾取地震数据初至。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拾取地震数据初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初至拾取是第一个需要大量人工交互操作的关键环节,初至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静校正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在现有的主流商业软件中,绝大部分需要人工交互拾取初至区域,然后才进入自动初至拾取环节。
[0003]在现有的初至拾取技术中,绝大部分没有涉及初至区域的选取,然而通常情况下一道地震数据包含几千个采样点,在这么多采样点中拾取一个初至采样点,难度是非常大的,当选择了适当的初至区域后,在几百个甚至更少的采样点中自动拾取初至,计算效率会大幅提高,初至拾取准确率也会得到保障。
[0004]现阶段采集的地震资料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不同工区的地质特征多样化,快速准确的确定初至区域会极大提高整个初至拾取的效果和效率。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初至区域估计方法,以快速准确的估计初至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实现准确的确定包含初至的初至区域,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拾取地震数据初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包括:
[0008]读取炮集地震数据记录,所述炮集地震数据记录包括多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上包含多道地震数据;
[0009]读取所述接收线,根据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所述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所述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所述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
[0010]沿时间线方向对所述接收线上每道地震数据进行逐次能量扫描,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其中,根据每次扫描的次序和所述样点间隔获得每次扫描的起始样点,每次扫描的终止样点均为单道地震数据的最后一个样点;
[0011]根据所述扫描区域指标找到最优次扫描,计算所述最优次扫描对应的初至区域。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13]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14]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15]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
[001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装置,包括:
[0018]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炮集地震数据记录,所述炮集地震数据记录包括多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上包含多道地震数据;
[0019]扫描次数计算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接收线,根据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所述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所述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所述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
[0020]初至区域指标计算模块,用于沿时间线方向对所述接收线上每道地震数据进行逐次能量扫描,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其中,根据每次扫描的次序和所述样点间隔获得每次扫描的起始样点,每次扫描的终止样点均为单道地震数据的最后一个样点;
[0021]初至区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扫描区域指标找到最优次扫描,计算所述最优次扫描对应的初至区域。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读取接收线,根据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然后沿时间线方向对接收线上每道地震数据进行逐次能量扫描,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之后根据扫描区域指标找到最优次扫描,计算最优次扫描对应的初至区域,能够准确的确定地震数据中包含初至的初至区域,在有效的范围内实现快速准确的拾取初至。
[0024]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0025]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的步骤图。
[0027]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资料的示意图。
[0028]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中对图2所示低信噪比地震数据资料进行扫描的示意图。
[0029]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中从图2所示低信噪比地震数据资料取得的初至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多年来,初至拾取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耗时耗力的环节之一,一方面基于采集技术的发展,采集范围广,采集数据覆盖次数高,采集数据量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勘探范
围扩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地震资料品质不一,有时肉眼都无法分辨初至位置。面对这种现状,提升资料的品质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的缩小初至所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自动拾取初至。
[003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在炮集地震数据记录中,包含多条接收线数据,在每一条接收线上包含多道地震数据,每道地震数据包含了从炮点到接收点的地下构造信息,根据相近的地理位置具有相似的地下构造信息这一基本地质前提,本专利技术将以接收线为单位,通过沿时间方向逐点滑动扫描的方式,能够准确的确定包含初至的初至区域,目的是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拾取初至。
[003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3]实施例1
[0034]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的步骤图。
[0035]如图1所示,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包括:
[0036]步骤S101:读取炮集地震数据记录,所述炮集地震数据记录包括多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上包含多道地震数据;
[0037]步骤S102:读取所述接收线,根据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所述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所述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所述接收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取炮集地震数据记录,所述炮集地震数据记录包括多条接收线,每条接收线上包含多道地震数据;读取所述接收线,根据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所述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根据所述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所述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沿时间线方向对所述接收线上每道地震数据进行逐次能量扫描,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其中,根据每次扫描的次序和所述样点间隔获得每次扫描的起始样点,每次扫描的终止样点均为单道地震数据的最后一个样点;根据所述扫描区域指标找到最优次扫描,计算所述最优次扫描对应的初至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计算所述接收线上的扫描样点数量,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t
i
=minOff
i
/v其中,t
i
为第i条接收线的扫描结束时间,minOff
i
表示的是第i条接收线中最小的炮检点距离的绝对值,v为该工区的替换速度;通过以下公式将所述扫描结束时间换算成扫描样点数量:s
i
=t
i
/st其中,s
i
为扫描样点的数量,st表示的是采样时间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扫描样点数量及设定的样点间隔计算所述接收线上需要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包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对所述接收线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其中,N
i
为对第i条接收线进行能量扫描的次数,s
i
为扫描样点的数量,m为每次能量扫描所间隔的样点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计算每一次扫描的初至区域指标包括:根据地下介质速度上限,按照设定的速度间隔将所述地下介质速度上限划分为多个速度区间;计算每次能量扫描中参与能量扫描的各样点的速度,并根据各样点的速度将各样点分别放置到对应的速度区间内;计算每个速度区间内的能量,形成多个能量点;分别计算每个能量点的能量变化率,并找出每次扫描中最大的能量变化率及其对应的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接收线的初至区域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点的速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t
=off
k
/d
kt
其中,off
k
表示的第k道地震数据的炮检距的绝对值,d
kt
表示的是第k道第t个样点对应
的时间,单位为秒。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超陈金焕朱海伟王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