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86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前门、后门、用于驱动所述前门打开或关闭的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后门打开或关闭的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将箱体分隔为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内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三个隔间分别为前隔间,中隔间和后隔间,其中,所述中隔间内设置有可向外单向打开的单向门,所述单向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饲喂通道可以保证家禽的单只采食;另外,所述饲喂通道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饲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

技术介绍

[0002]当进行家禽品种选育或家禽生长监测时,需要针对单只家禽测算其料肉比,当前市面上使用的家禽自动称重系统,一般通过空间限位的方式实现单只家禽采食,但家禽一般具有群居属性,有较强的争食行为,仅通过空间限位的方式较难保证有序的单只采食,从而导致计料量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到料肉比的计算。因此还需要设计出一种只可以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所述饲喂通道可以保证家禽的单只采食;另外,所述饲喂通道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04]本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前门、后门、用于驱动所述前门打开或关闭的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后门打开或关闭的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将箱体分隔为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内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三个隔间分别为前隔间,中隔间和后隔间,其中,所述中隔间内设置有可向外单向打开的单向门,所述单向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0006]优选的,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均采用推拉门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前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后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推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该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所述前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前门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前门的转动轨迹和移动轨迹的第一避让槽,所述前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螺栓,所述第一支撑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前门的移动方向垂直,且横跨在所述第一避让槽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该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所述后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后门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后门的转动轨迹和移动轨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后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螺栓,所述第二支撑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后门的移动方向垂直,且横跨在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长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长螺栓的末端的防松螺母,其中,所述连接长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前门、或穿过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和所述后门后,与所述防松螺母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长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前门或所述后门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前门和所
述后门上在与所述连接长螺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
[0011]优选的,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箱体的高度。
[0012]优选的,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0013]优选的,所述单向门通过合页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合页促使所述单向门向外转动打开。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侧板上方的顶板,其中一侧的侧板上设置有两组平行设置的隔板,两组隔板与该侧板垂直,两组隔板与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将所述箱体内部分成前隔间、中隔间和后隔间。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饲喂通道可以实现家禽的单只采食,配合家禽自动称重系统,将能精确的测量单只家禽的采食行为,实现家禽的料肉比测算和采食行为研究,从而对家禽品种选育或家禽生长过程的异常发现提供帮助,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0017]2、本技术的饲喂通道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能减少饲养人员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家禽生长过程与人的接触,降低人为干扰和人畜共患病害传染风险,且易于推广应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

图4为本技术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箱体(去除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的防卡保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参见图1

图6,本技术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前门3、后门5、用于驱动所述前门3打开或关闭的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后门5打开或关闭的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前门3和所述后门5将箱体1分隔为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内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三个隔间分别为前隔间1A,中隔间1B和后隔间1C,其中,所述中隔间1B内设置有可向外单向打开的单向门7,所述单向门7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
[0023]参见图1

图6,所述前门3和所述后门5均采用推拉门结构,这样可以节省空间。
[0024]参见图1

图6,所述前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推杆2;所述后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推杆4,其中,
[002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该第一电动推杆2的伸缩杆与所述前门3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前门3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前门3的转动轨迹和移动轨迹的第一避让槽,所述前门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螺栓,所述第一支撑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前门3的移动方向垂直,且横跨在所述第一避让槽的上方。
[002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该第二电动推杆4的伸缩杆与所述
后门5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后门5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后门5的转动轨迹和移动轨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后门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螺栓,所述第二支撑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后门5的移动方向垂直,且横跨在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上方;
[0027]通过设置上述结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带动所述前门3运动,从而打开前隔间1A和中隔间1B的通道,使得家禽可以从前隔间1A进入到中隔间1B;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带动所述前门3运动以关闭前隔间1A和中隔间1B的通道时,若是出现家禽卡在通道内(即卡在前门3和箱体1内壁之间),所述前门3会绕着转动支点向上转动,使得家禽顺利通过通道,防止夹伤家禽;当家禽通过通道后,所述前门3在其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阻断通道。同理,所述后驱动机构的原理与所述前驱动机构的原理相同。
[0028]另外,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也具有对所述前门3和所述后门5进行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0029]此外,所述第一支撑螺栓和所述第二支撑螺栓的结构一致,包括螺栓10以及螺母构成。
[0030]参见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前门、后门、用于驱动所述前门打开或关闭的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后门打开或关闭的后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将箱体分隔为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内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三个隔间分别为前隔间,中隔间和后隔间,其中,所述中隔间内设置有可向外单向打开的单向门,所述单向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和所述后门均采用推拉门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后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推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该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所述前门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前门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前门的转动轨迹和移动轨迹的第一避让槽,所述前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螺栓,所述第一支撑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前门的移动方向垂直,且横跨在所述第一避让槽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只供单只家禽通过的饲喂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该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所述后门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结构用于促使所述后门可以绕着转动支点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恩利彭玉平曾志雄刘妍华夏晶晶何欣源李子维曾伯阳郭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