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83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气化组件以及吸尘组件;所述冷却罐顶部设置粉料进口,冷却罐中部或下部设置粉料出口,粉料出口连接出料管;所述气化组件包括气化室,气化室连接冷空气输送管,气化室设置于冷却罐底部且与冷却罐内部连通,气化室与冷却罐间设置孔板,孔板上表面设置气化布;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吸尘罩以及吸尘管,所述吸尘罩设置于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所述吸尘管一端与吸尘罩连接,吸尘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罐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独特,能高效冷却粉料的同时减少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料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料冷却设备
,具体为一种粉料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生产中,经常需要对物料进行粉碎、烘干以及冷却等操作。公开号为CN2097450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料冷却装置,其主要利用冷风与热粉料进行对流换热,以降低粉料的温度,并对粉料中的水分进行控制,然而,这种物料冷却装置在工作时,会造成一部分粉料随冷风一起被带出,容易堵塞出风管,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而且粉料进入大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环保性差。公开号为CN2085995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粉料冷却器,其提到现有的冷却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冷却效果,冷却后的物料达不到所需温度,二是冷却效率,冷却时速度较慢,使生产效率较低。此外,现有技术中,粉料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粉料晶体表面水分高,在包装存放过程中形成结块现象。因此,需要提供新型的冷却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粉料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粉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气化组件以及吸尘组件;所述冷却罐顶部设置粉料进口,冷却罐中部或下部设置粉料出口,粉料出口连接出料管;所述气化组件包括气化室,气化室连接冷空气输送管,气化室设置于冷却罐底部且与冷却罐内部连通,气化室与冷却罐间设置孔板,孔板上表面设置气化布;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吸尘罩以及吸尘管,所述吸尘罩设置于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所述吸尘管一端与吸尘罩连接,吸尘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罐的顶部连接。
[0006]本技术中,所述冷却罐底部收束而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粉料出口包括设置于锥形结构上方的第一粉料出口以及设置于锥形结构上的第二粉料出口,第一粉料出口与所述出料管连接。
[0007]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粉料出口以及第二粉料出口上均设置有排料阀。
[0008]本技术中,所述气化布与所述孔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中,所述冷却罐上设置人孔与观察窗。
[0010]本技术中,所述吸尘管上设置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冷却罐的压力,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吸尘管内的吸力大小。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粉料冷却装置,其能使热粉料与冷空气在微负压的条件下进行流化床式对流换热,换热高效,冷却效率高,且冷却后卸料及交换后空气中的粉尘均被吸尘组件吸收,没有粉尘外逸,利于改善工作环境,且更为环保。
[0012]本技术的粉料冷却装置,全程在冷却罐中进行,无需与外部空气接触而避免
吸收水分,能减少结块现象的产生,冷却后产品质量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孔板的示意图。
[0015]其中:1、冷却罐;11、人孔;12、粉料进口;13、第一粉料出口;14、第二粉料出口;15、出料管;16、包装袋;2、吸尘组件;21、吸尘罩;22、吸尘管;23、第一调节阀;24、第二调节阀;3、气化组件;31、气化室;32、孔板;33、气化布;34、冷空气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参见图1的一种粉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1、气化组件3以及吸尘组件2。其中冷却罐1为立式罐体结构,冷却罐1的侧面设置有人孔11与观察窗,冷却罐1顶部设置粉料进口12,高温粉料从粉料进口12进入。冷却罐1中部或下部设置粉料出口,粉料出口连接出料管15,具体的,冷却罐1底部收束而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粉料出口包括设置于锥形结构上方的第一粉料出口13以及设置于锥形结构上的第二粉料出口14,第一粉料出口13与所述出料管15连接。其中第一粉料出口13用于将已完成热量交换而冷却的分料出料,第二粉料出口14用于将沉积于冷却罐1底部的粉尘出料。所述第一粉料出口13以及第二粉料出口14上均设置有排料阀,第二粉料出口14一般在冷却罐1底部粉尘沉积较多时再集中排放。
[0018]所述气化组件3包括气化室31,气化室31连接冷空气输送管34,冷空气输送管34用于向气化室31内输送干冷空气,气化室31设置于冷却罐1底部且与冷却罐1内部连通,气化室31与冷却罐1间设置孔板32,如图2所示,孔板32既起到支撑作用,又用于使干冷空气均匀分布,孔板3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气孔,气孔的孔径优选为10mm左右。孔板32上表面设置气化布33,气化布33用来作为气化床,使粉料与空气混合,呈流化状态,从而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以提高输送效率及热量交换速度。
[0019]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化布33与所述孔板32可拆卸固定连接,如采用螺栓组件固定等方式,从而可根据需要对气化布33定期更换。
[0020]所述吸尘组件2包括吸尘罩21以及吸尘管22,所述吸尘罩21设置于所述出料管15的出料端,所述吸尘管22一端与吸尘罩21连接,吸尘管22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罐1的顶部连接。出料管15底部连接包装袋16,在出料过程中,出料管15的出料端上扬的灰尘通过吸尘罩21收集,防止灰尘外扬,而冷却罐1内扬起的灰尘通过顶部连接的吸尘管22吸收而回收至吸尘罩21内,从而整个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无粉尘逸出至工作环境中,也无粉尘随风外排至环境中,更为环保。
[0021]所述吸尘管22上设置第一调节阀23和第二调节阀24,其中第一调节阀23用于调节冷却罐1的压力,第二调节阀24用于调节吸尘管22内的吸力大小。工作时,通过第一调节阀23的调节,使冷却罐1处于微负压的状态,而通过第二调节阀24,可根据粉尘的种类而调节不同的吸力。
[0022]高温粉料进入冷却罐1后掉落至底部,干冷空气通过气化室31,然后均匀从孔板32
上逸出,并通过气化布33而将高温粉料流化起来,高温粉料与冷干空气进行高效热交换,将高温粉料中的热量和水分带走,然后进行出料即可。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罐、气化组件以及吸尘组件;所述冷却罐顶部设置粉料进口,冷却罐中部或下部设置粉料出口,粉料出口连接出料管;所述气化组件包括气化室,气化室连接冷空气输送管,气化室设置于冷却罐底部且与冷却罐内部连通,气化室与冷却罐间设置孔板,孔板上表面设置气化布;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吸尘罩以及吸尘管,所述吸尘罩设置于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所述吸尘管一端与吸尘罩连接,吸尘管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罐的顶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底部收束而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粉料出口包括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炎善肖宏吴文英罗少芹詹德福黄传周李柳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埃索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