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77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其包括门框、门扇、安装在门框上的四组滚轮、安装在门扇内的电动推杆、与电动推杆连接的连杆组件、与连杆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和安装在传动组件末端与各滚轮同步滑动连接的沟槽凸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磁屏蔽门铰链侧和对侧各布置两个沟槽凸轮及与之配合的滚轮形成的锁紧点,在辅助开启/锁闭机构作用下,实现插刀和簧片同步分离、同步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动形式可靠,结构紧凑,可靠,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属于电磁屏蔽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屏蔽门是电磁屏蔽室重要设备之一,满足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前提下,提供人员、设备进出的通道;受安装空间和屏蔽效能要求影响,应用最广的是两点锁电磁屏蔽门,采用刀簧密封屏蔽结构,平开门形式。两点锁电磁屏蔽门包括门框、门扇、两个铰链和两个斜导轨锁紧点组成;铰链为单轴形式;门框上安装有簧片,门扇上安装有插刀;插刀与簧片结合完成电磁屏蔽。
[0003]常规两点锁电磁屏蔽门,关门时,靠近铰链的插刀和簧片先结合,逐渐实现全部结合,完成关闭动作;开门时,远离铰链侧插刀和簧片先分离,逐渐实现插刀、簧片的完全分离,进而完全打开屏蔽门。
[0004]两点锁电磁屏蔽门,在门扇上有辅助开启/锁闭机构,在辅助开启/锁闭机构作用下,辅助开启/锁闭机构两组滚轮与两个斜导轨锁紧点配合,而受斜导轨锁紧点长度限制,常规两点锁电磁屏蔽门铰链不能实现门扇上插刀和门框上簧片的同步结合和分离。开门时,只能保证靠近斜导轨锁紧点侧刀簧完全分离,而靠近铰链部位刀簧还不能分离,需要人拉小把手,而且需要的力比较大(约200N

400N),才能真正打开电磁屏蔽门;关门时,需要人使劲推门扇,推门力需要更大(约400N

600N),但也只能保证靠近铰链侧刀、簧结合,而靠近斜导轨锁紧点侧刀、簧还处于分离状态,需要利用门扇上辅助开启/锁闭机构两组滚轮与两个斜导轨锁紧点配合,实现门扇上插刀与门框上簧片的完全结合,完成关门动作,这样操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省力,开、关门时门扇与门框间插刀与簧片的同步结合或分离的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包括门框、门扇、安装在门框上的四组滚轮、安装在门扇内的电动推杆、与电动推杆连接的连杆组件、与连杆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和安装在传动组件末端与各滚轮同步滑动连接的沟槽凸轮。
[0008]本技术滚轮包括间隔安装在门框左边框上的滚轮A和滚轮B以及间隔安装在右边框上的滚轮C和滚轮D;沟槽凸轮包括与滚轮A对应的沟槽凸轮A、与滚轮B对应的沟槽凸轮B、与滚轮C对应的沟槽凸轮C和与滚轮D对应的沟槽凸轮D;
[0009]滚轮A和滚轮C左、右对应,其轴心水平共线;滚轮B和滚轮D左、右对应,其轴心水平共线。
[0010]本技术连杆组件包括杠杆座、V形杠杆、传递杆和总传递轴;在门扇上安装门扇框架,在门扇框架左、右边框内横向间隔固定安装上横杆和下横杆,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
间竖向安装平行的左竖杆和右竖杆;电动推杆的缸体端通过支座安装在上横杆左侧底面,电动推杆的推杆斜向下设置,杠杆座固定安装在下横杆左侧顶面上;所述V形杠杆铰连在杠杆座内,V形杠杆一端与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铰连,另一端与所述传递杆铰连,传递杆另一端与所述总传递轴铰连,总传递轴间隙穿过左竖杆和右竖杆,位于右竖杆右侧在总传递轴端部固定安装过渡连接板,所述过渡连接板与传动组件连接。
[0011]本技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过渡连接板上端铰连的上传动组件和与过渡连接板下端铰连的下传动组件;所述上传动组件包括上斜连杆、竖向设置的上传递轴、上齿条和上连杆;所述上斜连杆一端与所述过渡连接板上端铰连,上斜连杆另一端与所述上传递轴底部铰连,所述上传递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所述上齿条,所述上齿条与上连杆传动连接;所述下传动组件包括下斜连杆、竖向设置的下传递轴、下齿条和下连杆;所述下斜连杆一端与所述过渡连接板下端铰连,所述下斜连杆另一端与所述下传递轴顶部铰连,所述下传递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所述下齿条,所述下齿条与下连杆传动连接。
[0012]本技术在门扇框架的右边框内间隔安装轴承座C和轴承座D,在轴承座C内安装凸轮轴C,在轴承座D内安装凸轮轴D,在凸轮轴C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上轴套C和上轴套D,在上轴套D外端固定安装所述沟槽凸轮C,沟槽凸轮C开口向上与滚轮C对应,在凸轮轴D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下轴套C和下轴套D,在下轴套D外端固定安装所述沟槽凸轮D,沟槽凸轮D开口向下与滚轮D对应,在门扇框架的左边框内间隔安装轴承座A和轴承座B,在轴承座A内安装凸轮轴A,在轴承座B内安装凸轮轴B,在凸轮轴A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上轴套A和上轴套B,所述沟槽凸轮A固定安装在上轴套A外端,沟槽凸轮A开口向上与滚轮A对应,在凸轮轴B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下轴套A和下轴套B,所述沟槽凸轮B固定安装在下轴套A外端,沟槽凸轮B开口向下与滚轮B对应;在上轴套B和上轴套C之间固定安装所述上连杆;在下轴套B和下轴套C之间固定安装所述下连杆;在门扇框架的右边框左侧分别间隙穿过上轴套C和下轴套C对应固定安装上齿条座和下齿条座,在上齿条座后侧设置用于上齿条导向的上滑槽,在上轴套C上固定安装与上齿条啮合的上齿轮;在下齿条座后侧设置用于下齿条导向的下滑槽,在下轴套C上固定安装与下齿条啮合的下齿轮。
[0013]本技术沟槽凸轮的形状为在凸轮体内侧设置弧形槽,弧形槽的宽度大于滚轮的直径,四个凸轮体同步转动,弧形槽沿对应的滚轮滑动,使门扇与门框同步锁紧和开启。
[0014]本技术在总传递轴上安装手动开关机构,所述手动开关机构包括间隙穿过总传递轴固定安装在左竖杆和右竖杆之间的手动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总传递轴顶面上的横向齿条、通过轴承安装在手动安装架上的手动转轴、安装在手动转轴上的齿轮A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手动转轴两端的操作手柄,所述横向齿条和齿轮A啮合且位于手动安装架内,操作手柄分别位于门扇的内、外侧。
[0015]本技术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电磁屏蔽门采用四个锁紧点,即在电磁屏蔽门铰链侧和对侧各布置两个沟槽凸轮及与之配合的滚轮形成的锁紧点,在辅助开启/锁闭机构作用下,实现插刀和簧片同步分离、同步结合。
[0016]本技术电动推杆带动安装在门扇上的连杆组件和传动组件同步运动,使四个沟槽凸轮同步转动后与安装在门框的滚轮相互配合,同步动作实现门扇与门框的同步结合、同步分离,即门扇屏蔽部件插刀可实现平入、平出,插刀与簧片同步结合、同步分离,实现屏蔽门的锁紧和开启;本技术运动形式可靠,结构紧凑,可靠,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技术电动推杆、连杆组件和传动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为本技术沟槽凸轮C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为本技术手动开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技术沟槽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为本技术沟槽凸轮与滚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为电磁屏蔽门的铰链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8为电磁屏蔽门的铰链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9为电磁屏蔽门的门框链板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门框(1)、门扇(2)、安装在门框(1)上的四组滚轮、安装在门扇(2)内的电动推杆(200)、与电动推杆(200)连接的连杆组件、与连杆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和安装在传动组件末端与各滚轮同步滑动配合的沟槽凸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滚轮包括间隔安装在门框(1)左边框上的滚轮A(101)和滚轮B(102)以及间隔安装在右边框上的滚轮C(103)和滚轮D(104);沟槽凸轮包括与滚轮A(101)对应的沟槽凸轮A(201)、与滚轮B(102)对应的沟槽凸轮B(202)、与滚轮C(103)对应的沟槽凸轮C(203)和与滚轮D(104)对应的沟槽凸轮D(204);滚轮A(101)和滚轮C(103)左、右对应,其轴心水平共线;滚轮B(102)和滚轮D(104)左、右对应,其轴心水平共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组件包括杠杆座(210)、V形杠杆(211)、传递杆(212)和总传递轴(213);在门扇(2)上安装门扇框架(205),在门扇框架(205)左、右边框内横向间隔固定安装上横杆(206)和下横杆(207),在上横杆(206)和下横杆(207)之间竖向安装平行的左竖杆(208)和右竖杆(209);电动推杆(200)的缸体端通过支座安装在上横杆(206)左侧底面,电动推杆(200)的推杆斜向下设置,杠杆座(210)固定安装在下横杆(207)左侧顶面上;所述V形杠杆(211)铰连在杠杆座(210)内,V形杠杆(211)一端与电动推杆(200)的推杆端铰连,另一端与所述传递杆(212)铰连,传递杆(212)另一端与所述总传递轴(213)铰连,总传递轴(213)间隙穿过左竖杆(208)和右竖杆(209),位于右竖杆(209)右侧在总传递轴(213)端部固定安装过渡连接板(214),所述过渡连接板(214)与传动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屏蔽门开关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过渡连接板(214)上端铰连的上传动组件和与过渡连接板(214)下端铰连的下传动组件;所述上传动组件包括上斜连杆(215)、竖向设置的上传递轴(216)、上齿条(217)和上连杆(225);所述上斜连杆(215)一端与所述过渡连接板(214)上端铰连,上斜连杆(215)另一端与所述上传递轴(216)底部铰连,所述上传递轴(216)的上端固定安装所述上齿条(217),所述上齿条(217)与上连杆(225)传动连接;所述下传动组件包括下斜连杆(218)、竖向设置的下传递轴(219)、下齿条(220)和下连杆(226);所述下斜连杆(218)一端与所述过渡连接板(214)下端铰连,所述下斜连杆(218)另一端与所述下传递轴(2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朴赵占良王涛仝少帅马森张龙涛王彦清董玉召底剑豪赵飞王凯斌刘士昌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