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梯级引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64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包括内筒、风筒以及若干引射流道,引射流道包括一级引射流道、二级引射流道以及三级引射流道;一级引射流道和内筒之间形成一级引射腔,二级引射流道和一级引射流道之间形成二级引射腔,三级引射流道和二级引射流道之间形成三级引射腔,三级引射腔的输出端和风筒连通,三级引射腔内布置有第一填料;内筒内布置有第二填料;内筒下方布置有集液池,从内筒出口至三级引射环腔出口,通过梯级引射方式,气流经多次掺混后达到第一填料,可以保证在第一填料的进口截面形成径向均匀的速度分布。速度分布。速度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级引射冷却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
,尤其是涉及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用于为工业和民用设施中的循环水降温,使其达到工艺或使用要求。开式冷却塔中,通过风机使外部干冷空气进入塔体,与淋水在以换热填料为主的部件内进行相变对流换热。因此,塔体内的流场组织形式是换热效率和通风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0003]常规开式冷却塔为单体结构(即使多排并联冷却塔,也为多个单体结构的简单叠加),外部干冷空气侧向进入塔体后垂直上升,与下降的循环水在单一填料中进行换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由于气流经历90
°
折转,填料进口截面的流动均匀性差(相对速度偏差较大),导致填料内的换热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为保持可以接受的换热效果而进行的风量维持操作,需要为风机提供较高的功率输入,单纯依靠作为动力源的风机,使系统的节能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气流经历90
°
折转,填料进口截面的流动均匀性差(相对速度偏差较大),导致填料内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包括内筒、风筒以及若干引射流道,引射流道包括一级引射流道、二级引射流道以及三级引射流道;
[0006]一级引射流道围绕布置在内筒的上部,一级引射流道和内筒之间形成一级引射腔,内筒的输出端和一级引射腔连通;
[0007]二级引射流道围绕布置在一级引射流道的上部,二级引射流道和一级引射流道之间形成二级引射腔,一级引射腔的输出端和二级引射腔连通;
[0008]三级引射流道围绕布置在二级引射流道的上部,三级引射流道和二级引射流道之间形成三级引射腔,二级引射腔的输出端和三级引射腔连通,三级引射腔的输出端和风筒连通,三级引射腔内布置有第一填料;
[0009]内筒内布置有第二填料;
[0010]内筒下方布置有集液池,从内筒出口至三级引射环腔出口,通过梯级引射方式,气流经多次掺混后达到第一填料,可以保证在第一填料的进口截面形成径向均匀的速度分布,尤其保证近壁面处得到充足的气流供应,显著提高第一填料内的换热效率。
[0011]为了解决如何方便控制内筒和引射流道进气的问题,进一步包括内筒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侧向进气百叶;
[0012]一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一级进气百叶;
[0013]二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二级进气百叶;
[0014]三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三级进气百叶。
[0015]为了解决引射流道安装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包括一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沿周向布置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一级固定杆,一级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一级引射流道的内壁和内筒的外壁,且一级固定杆穿过一级进气百叶并与一级进气百叶的叶片铰接;
[0016]二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沿周向布置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二级固定杆,二级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二级引射流道的内壁和一级引射流道的外壁,且二级固定杆穿过二级进气百叶并与二级进气百叶的叶片铰接;
[0017]三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沿周向布置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三级固定杆,三级固定杆的端部分别连接三级引射流道的内壁和二级引射流道的外壁,且三级固定杆穿过三级进气百叶并与三级进气百叶的叶片铰接。
[0018]进一步包括一级引射流道的内壁面下部为一级铅垂面,一级引射流道的内壁面上部为从下往上向内收缩的一级导入面;
[0019]二级引射流道的内壁面为从下往上向内收缩的二级导入面;
[0020]三级引射流道的上部为三级铅垂面,三级引射流道的内壁面下部为从下往上向内收缩的三级导入面;
[0021]内筒的上部为从下往上向内收缩的收缩段。
[0022]进一步包括第二填料的下缘高于一级引射腔的输入端端口,第二填料的上缘低于内筒的收缩段。
[0023]进一步包括第一填料上方布置有配水管以及收水器。
[0024]进一步包括集液池的直径不小于三级引射流道的输入端端口直径。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从内筒出口至三级引射环腔出口,通过梯级引射方式,气流经多次掺混后达到第一填料,可以保证在第一填料的进口截面形成径向均匀的速度分布,尤其保证近壁面处得到充足的气流供应,显著提高第一填料内的换热效率;
[0026]梯级引射方式充分挖掘了流动的自组织能力,可在保证空气流量和流动均匀性的情况下,减少风机的输入功率,显著降低机力通风的能耗;
[0027]两级填料可进一步挖掘提升塔内的换热潜力,各级掺混区均位于第一填料和第二填料之间,相变对流换热不仅发生于填料中,也在整个塔体内呈现梯级热量传递模式,有效提高整塔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流动示意图。
[0032]图中:1、内筒,11、侧向进气百叶,12、收缩段,2、风筒,3、一级引射流道,31、一级引射腔,32、一级进气百叶,33、一级固定杆,34、一级铅垂面,35、一级导入面,4、二级引射流道,41、二级引射腔,42、二级进气百叶,43、二级固定杆,44、二级导入面,5、三级引射流道,51、三级引射腔,52、三级进气百叶,53、三级固定杆,54、三级铅垂面,55、三级导入面,6、第一填料,7、第二填料,8、集液池,9、配水管,10、收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4]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包括内筒1、风筒2以及若干引射流道,引射流道包括一级引射流道3、二级引射流道4以及三级引射流道5;
[0035]如图2所示,一级引射流道3围绕布置在内筒1的上部,一级引射流道3和内筒1之间形成一级引射腔31,内筒1的输出端和一级引射腔31连通,一级引射腔31的入口直径(宽度)大于内筒1直径(宽度),两者之差为一级引射腔31的宽度,一级引射流道3上方出口直径(宽度)与内筒1出口直径(宽度)相等;
[0036]如图2所示,二级引射流道4围绕布置在一级引射流道3的上部,二级引射流道4和一级引射流道3之间形成二级引射腔41,一级引射腔31的输出端和二级引射腔41连通,二级引射腔41的入口直径(宽度)大于一级引射腔31的入口直径(宽度),两者之差为二级引射腔41的宽度;
[0037]如图2所示,三级引射流道5围绕布置在二级引射流道4的上部,三级引射流道5和二级引射流道4之间形成三级引射腔51,二级引射腔41的输出端和三级引射腔51连通,三级引射腔51的输出端和风筒2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级引射冷却塔,其特征是,包括内筒(1)、风筒(2)以及若干引射流道,所述引射流道包括一级引射流道(3)、二级引射流道(4)以及三级引射流道(5);所述一级引射流道(3)围绕布置在内筒(1)的上部,所述一级引射流道(3)和内筒(1)之间形成一级引射腔(31),所述内筒(1)的输出端和一级引射腔(31)连通;所述二级引射流道(4)围绕布置在一级引射流道(3)的上部,所述二级引射流道(4)和一级引射流道(3)之间形成二级引射腔(41),所述一级引射腔(31)的输出端和二级引射腔(41)连通;所述三级引射流道(5)围绕布置在二级引射流道(4)的上部,所述三级引射流道(5)和二级引射流道(4)之间形成三级引射腔(51),所述二级引射腔(41)的输出端和三级引射腔(51)连通,所述三级引射腔(51)的输出端和风筒(2)连通,所述三级引射腔(51)内布置有第一填料(6);所述内筒(1)内布置有第二填料(7);所述内筒(1)下方布置有集液池(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引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侧向进气百叶(11);所述一级引射腔(31)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一级进气百叶(32);所述二级引射腔(41)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二级进气百叶(42);所述三级引射腔(51)的输入端端口布置有三级进气百叶(5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级引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引射腔(31)的输入端端口沿周向布置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一级固定杆(33),所述一级固定杆(33)的端部分别连接一级引射流道(3)的内壁和内筒(1)的外壁,且所述一级固定杆(33)穿过一级进气百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凤君黄文庆邵艳卜诗许伟刚王傲贾永杨正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