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50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下颌托盘、锁骨撑盘、弹簧、罩体、导管、导向柱和压板,罩体顶部开口,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弹簧的腔体,罩体底部与锁骨撑盘相连接;下颌托盘设置在罩体上方,导管的一端与下颌托盘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压板并延伸至腔体内,导管上设有外螺纹段,压板与外螺纹段螺纹配合相连,压板外边缘与罩体内壁间隙配合;导向柱一端与腔体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导管套接,在导向柱朝向导管端部外壁面设有卡接部,导管朝向导向柱端部内壁面设有限位部,卡接部设置在导管内并位于限位部上方,卡接部在导管内移动或者与限位部相抵接;弹簧套设在导管和导向柱外侧,弹簧两端分别与腔体底部和压板下表面相抵接。表面相抵接。表面相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头抬升训练是一种患者在仰卧位下抬升头部,从而增加颈前部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它可以通过强化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的肌力,增加喉上抬的力量和运动范围,从而增加环咽肌开放的幅度,减少食物的残留和误吸,改善吞咽功能。现在市面上的训练装置主要通过下颌压缩弹簧来进行头抬升训练,而训练装置中弹簧的初始使用阻力一般无法调节。由于颈部屈曲的肌肉相对有限,下颌用力向下压弹簧时,下颌可以移动的距离相对有限,对应的弹簧压缩量也是有限的。而患者进行逐步进阶的抗阻训练时,对头抬升训练的训练阻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导致目前市面上的训练装置无法满足训练要求。
[0003]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5538177U公开了一种咽肌抗阻反馈训练仪,其结构包括上颚托以及下撑座,其中上颚托包括托盘以及第一导向管;下撑座包括撑盘以及第二导向管,在第一导向管与第二导向管之间穿设有弹力弹簧,弹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位于第一导向管内的托盘上,弹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第二导向管内的撑盘的盘面上;在弹力弹簧与撑盘的固定位置处还设有压力传感器、计数器以及供电电源,在撑盘外还装有显示器,压力传感器与显示器以及计数器电连接;计数器与压力传感器以及显示器电连接;显示器与压力传感器以及计数器电连接。该技术的吞咽抗阻反馈训练仪操作方便,小巧便携,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该装置进行咽肌的康复训练。但是,该装置的弹力弹簧初始使用阻力不可调节,如需进行更高阶的抗阻训练,只能通过更换弹力弹簧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该康复训练装置中弹簧的初始使用阻力可以调节,从而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逐步进阶的抗阻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下颌托盘、锁骨撑盘和弹簧,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罩体、导管、导向柱和压板,所述罩体顶部开口,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弹簧的腔体,所述罩体底部与所述锁骨撑盘相连接;所述下颌托盘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上方,所述导管的一端与下颌托盘固定连接,该导管的另一端贯穿压板并延伸至所述腔体内,所述导管上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压板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配合相连,所述压板的外边缘与罩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柱一端与所述腔体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管套接,在所述导向柱朝向导管的端部外壁面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管朝向导向柱的端部内壁面设有限位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导管内并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上方,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导管内移动或者与所述限位部相抵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管和导向柱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腔体底部和压板下表面相抵接。
[0007]下颌托盘、导管和压板的重力作用会使得弹簧有一定的压缩量,训练装置使用之前,卡接部与限位部均处于抵接状态,避免导管向上弹出。旋转压板向下或者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下颌托盘和锁骨撑盘之间初始距离不发生改变。导管上的外螺纹段为压板提供了运动路径,从而调节弹簧的初始使用阻力。训练装置使用时,患者将训练装置放置于颈部前方,下颌放置于下颌托盘上表面,锁骨撑盘放置于锁骨上窝,下颌用力向下压下颌托盘,下颌托盘、导管和压板均向下运动,使得弹簧压缩,卡接部在导管内移动。达到训练阻力后,下颌向上抬起,下颌托盘、导管和压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均向上运动,直至卡接部与限位部相抵接。当患者的训练阻力较大,在该训练阻力下弹簧所需达到的压缩量大于下颌所能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此时,需要对弹簧设置初始使用阻力,旋转压板使得压板相对外螺纹段向下运动,弹簧压缩,从而调节弹簧的初始使用阻力,使得患者训练时能达到训练阻力。当训练装置处于较大的初始使用阻力,而患者的训练阻力相对较小时,为了能使患者能正常训练,此时需要对弹簧的初始使用阻力进行调节。旋转压板使得压板相对外螺纹段向上运动,弹簧在弹力作用下伸长,即可调节训练装置的初始使用阻力。该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使用之前,弹簧初始使用阻力可通过旋转压板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逐步进阶的抗阻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应更多的人群。
[000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圆环结构,所述卡接部为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圆环结构的内径。
[000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0010]为了方便对压板进行旋转,所述压板上表面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为立柱或者凹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弹性固定带,两个所述弹性固定带的自由端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弹性固定带将训练装置固定在颈部前方,可以解放治疗师和患者的双手,方便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自我训练或家庭练习。
[0012]为了方便两个弹性固定带的连接,优选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按扣。
[0013]优选所述下颌托盘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柔性垫层,所述锁骨撑盘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柔性垫层。所述第一柔性垫层和第二柔性垫层均可采用防滑垫和弹性海绵垫的组合,防滑垫可防止相对滑动,弹性海绵垫可以更好地贴合训练者的下巴和锁骨区域。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的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弹簧初始使用阻力可通过旋转压板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逐步进阶的抗阻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应更多的人群。
[0016]2、本技术的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弹性固定带将训练装置固定在颈部前方,可以解放使用者的双手,方便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自我训练或家庭练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给弹簧设置初始使用阻力时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在图中:1

下颌托盘,2

锁骨撑盘,3

弹簧,4

导向柱,5

卡接部,6

限位部,7

罩体,8

调节部,9

导管,10

弹性固定带,11

第一柔性垫层,12

第二柔性垫层,13

连接件,14

压板,15

腔体,16

外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吞咽肌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下颌托盘(1)、锁骨撑盘(2)和弹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7)、导管(9)、导向柱(4)和压板(14),所述罩体(7)顶部开口,其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弹簧(3)的腔体(15),所述罩体(7)底部与所述锁骨撑盘(2)相连接;所述下颌托盘(1)设置在所述罩体(7)的上方,所述导管(9)的一端与下颌托盘(1)固定相连,该导管(9)的另一端贯穿压板(14)延伸至所述腔体(15)内,所述导管(9)上设有外螺纹段(16),所述压板(14)与所述外螺纹段(16)螺纹配合相连,所述压板(14)的外边缘与罩体(7)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柱(4)一端与所述腔体(15)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管(9)套接,在所述导向柱(4)朝向导管(9)的端部外壁面设有卡接部(5),所述导管(9)朝向导向柱(4)的端部内壁面设有限位部(6),所述卡接部(5)设置在所述导管(9)内并位于所述限位部(6)的上方,所述卡接部(5)在所述导管(9)内移动或者与所述限位部(6)相抵接;所述弹簧(3)套设在所述导管(9)和导向柱(4)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航岳博宇梁裕琪解东风麦艺颖王庄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