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006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配重背板一侧安装有抗载荷训练组件,液压杆底端连接配重背板,传动杆处于涡卷弹簧之间活动套接有隔离板,正八边形环顶端一侧焊接有L型杆,屏幕杆底端连接有屏幕,训练座椅两侧对称安装有防护扶手组件,配重背板另一侧安装有按摩恢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弧形橡胶夹板夹持头部,液压杆缓缓下压,提供向下的压力,驱动电机带动训练座椅转动,屏幕随之移动,驱动电机和屏幕均通过控制器和物联网连接控制,训练者颈部发力,转动头部,面向屏幕,模拟观察两侧时的状况,此过程中涡卷弹簧形变,调节被固定的涡卷弹簧数量,调节力度,从而更好的进行训练。从而更好的进行训练。从而更好的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载荷训练
,具体为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员即为驾驶飞机或其他航空器的人员,飞行员长期进行大过载飞行训练,大过载下身子死死被压在座椅上动弹不得,过载条件下,使得颈部受力更大,而飞行员又常需要扭转头部观察两侧的状况,若颈肌群力量弱,扭转头部时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0003]但是颈肌群因肌肉较少,训练困难,且飞行员承受的几倍的重力时,压力主要是沿着脊椎的方向从上向下,常规颈肌群训练更多是低头时抗压训练,并不适合飞行员,故导致训练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飞行员承受的几倍的重力时,压力主要是沿着脊椎的方向从上向下,常规颈肌群训练更多是低头时抗压训练,并不适合飞行员,故导致训练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06]抗载荷训练组件,所述液压杆带动滑动卡管移动,调节抬升杆至所需高度,弧形橡胶夹板夹持头部,顶带和底带分别固定头部顶端和下巴位置,驱动电机带动训练座椅转动,屏幕随之移动,训练者颈部发力,转动头部,面向屏幕,此过程中涡卷弹簧形变,第一电推杆带动L型杆移动,调节被固定的涡卷弹簧数量,调节力度;
[0007]防护扶手组件,所述挡板在转动槽内转动,海绵软垫中部和胸部位置等高,步进电机带动滑块移动,挡板靠近并挤压前胸,训练者手扶滑动管顶端;
[0008]按摩恢复组件,所述转动板转动,按摩座椅远离抗载荷训练组件,底橡胶卡环和顶橡胶卡环拉开并套接于颈部,气泵间歇性向折叠充气管和C型充气囊充气,推动按摩板和顶橡胶卡环往复上下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配重背板一侧安装有抗载荷训练组件,所述抗载荷训练组件包括滑动卡管、液压杆、调节筒、传动杆、内弹簧卡槽、涡卷弹簧、隔离板、正八边形环、L型杆、外弹簧卡槽、第一电推杆、导向管、中板、第二电推杆、直角杆、连接块、弧形橡胶夹板、顶带、底带、训练伸缩杆、接地板、驱动电机、支撑轴、训练座椅、弧形槽、弧形底轨、强化撑杆、屏幕杆、屏幕、抬升杆和防护扶手组件;
[0010]所述配重背板一侧滑动卡接有滑动卡管,所述滑动卡管底端连接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底端连接配重背板,所述滑动卡管正面中部焊接连接有抬升杆,所述抬升杆一端焊接连接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底面中部转动贯穿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侧开设有内弹簧卡槽,所述内弹簧卡槽内部卡接连接若干涡卷弹簧内侧,所述传动杆处于涡卷弹簧之间活
动套接有隔离板,所述调节筒内部滑动安装有正八边形环,所述正八边形环顶端一侧焊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靠近涡卷弹簧一侧处开设有外弹簧卡槽,所述L型杆顶端连接第一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底端固定连接于调节筒外侧,所述传动杆底端焊接于导向管顶面中部,所述导向管内部中部焊接有中板,所述中板两侧均焊接连接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二电推杆端部连接直角杆,两个所述直角杆相对的面底端均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粘接有弧形橡胶夹板,两个所述连接块顶端分别连接于顶带两端,两个所述连接块底端分别连接于底带两端,所述导向管正面中部焊接有屏幕杆,所述屏幕杆底端连接有屏幕;
[0011]所述配重背板和滑动卡管同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训练伸缩杆,所述训练伸缩杆伸出端焊接有接地板,所述接地板顶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顶端连接训练座椅底面中部,所述接地板顶面对称开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弧形槽分别滑动卡接于弧形底轨两侧,所述弧形底轨顶面均匀焊接有强化撑杆,所述强化撑杆底面固定连接训练座椅底面,所述训练座椅两侧对称安装有防护扶手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筒内部底面为正八边形,所述正八边形环外侧贴合调节筒内壁。
[0013]优选的,所述L型杆外侧贴合调节筒内壁,所述外弹簧卡槽顶面为契合涡卷弹簧外侧一端的L型。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屏幕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输入端分别和外部控制器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外部控制器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防护扶手组件包括边杆、滑动管、丝杆、步进电机、滑块、转动槽、挡板、海绵软垫和电磁铁;
[0016]所述接地板顶面两端对称焊接有边杆,所述边杆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内部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丝杆中部通过螺孔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粘接有海绵软垫,所述转动槽底端固定镶嵌有电磁铁。
[0017]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和电磁铁输入端分别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电磁铁顶面和转动槽内部顶面平齐。
[0018]优选的,所述配重背板另一侧安装有按摩恢复组件,所述按摩恢复组件包括转动板、按摩撑杆、按摩座椅、导向槽、折叠充气管、按摩板、按摩槽、配重板、气泵、连杆、按摩伸缩杆、底橡胶卡环、C型充气囊、顶橡胶卡环、硅胶软条和导向杆;
[0019]所述配重背板另一侧底端转动连接转动板一端,所述转动板另一端顶面焊接有按摩撑杆,所述按摩撑杆顶端连接按摩座椅,所述按摩座椅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中部焊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中部滑动套接有折叠充气管,两个所述导向杆顶端活动贯穿连接按摩板两端,所述按摩座椅中部开设有按摩槽,所述按摩槽内部滑动安装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背面中部安装有气泵,所述配重板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焊接连接按摩伸缩杆一端,所述按摩伸缩杆伸出端粘接连接底橡胶卡环中部,所述底橡胶卡环顶面粘接有C型充气囊,所述气泵出气端通过软管分别连接C型充气囊和折叠充气管,所述C型充气囊顶端粘接连接顶橡胶卡环底面,所述底橡胶卡环和顶橡胶卡环内部均对称粘接有硅胶软条。
[0020]优选的,所述转动板底面和配重背板底端平齐,所述训练座椅和按摩座椅尺寸相同且等高。
[0021]优选的,所述气泵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所述按摩板侧面为粗糙平面。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23]1、设置有抗载荷训练组件,液压杆带动滑动卡管移动,调节抬升杆至所需高度,弧形橡胶夹板夹持头部,顶带和底带分别固定头部顶端和下巴位置,液压杆缓缓下压,提供向下的压力,驱动电机带动训练座椅转动,屏幕随之移动,驱动电机和屏幕均通过控制器和物联网连接控制,以调节训练时移动频率,训练者颈部发力,转动头部,面向屏幕,模拟观察两侧时的状况,此过程中涡卷弹簧形变,第一电推杆带动L型杆移动,调节被固定的涡卷弹簧数量,调节力度,从而更好的进行训练,更适合飞行员。
[0024]2、设置有防护扶手组件,挡板在转动槽内转动,海绵软垫中部和胸部位置等高,步进电机带动滑块移动,挡板靠近并挤压前胸,训练者手扶滑动管顶端,防止训练人员在训练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载荷训练组件(2),所述液压杆(202)带动滑动卡管(201)移动,调节传动杆(204)至所需高度,弧形橡胶夹板(217)夹持头部,顶带(218)和底带(219)分别固定头部顶端和下巴位置,驱动电机(222)带动训练座椅(224)转动,屏幕(229)随之移动,训练者颈部发力,转动头部,面向屏幕(229),此过程中涡卷弹簧(206)形变,第一电推杆(211)带动L型杆(209)移动,调节被固定的涡卷弹簧(206)数量,调节力度;防护扶手组件(231),所述挡板(2317)在转动槽(2316)内转动,海绵软垫(2318)中部和胸部位置等高,步进电机(2314)带动滑块(2315)移动,挡板(2317)靠近并挤压前胸,训练者手扶滑动管(2312)顶端;按摩恢复组件(3),所述转动板(301)转动,按摩座椅(303)远离抗载荷训练组件(2),底橡胶卡环(312)和顶橡胶卡环(314)拉开并套接于颈部,气泵(309)间歇性向折叠充气管(305)和C型充气囊(313)充气,推动按摩板(306)和顶橡胶卡环(314)往复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飞行人员颈肌群抗载荷力量综合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背板(1)一侧安装有抗载荷训练组件(2),所述抗载荷训练组件(2)包括滑动卡管(201)、液压杆(202)、调节筒(203)、传动杆(204)、内弹簧卡槽(205)、涡卷弹簧(206)、隔离板(207)、正八边形环(208)、L型杆(209)、外弹簧卡槽(210)、第一电推杆(211)、导向管(212)、中板(213)、第二电推杆(214)、直角杆(215)、连接块(216)、弧形橡胶夹板(217)、顶带(218)、底带(219)、训练伸缩杆(220)、接地板(221)、驱动电机(222)、支撑轴(223)、训练座椅(224)、弧形槽(225)、弧形底轨(226)、强化撑杆(227)、屏幕杆(228)、屏幕(229)、抬升杆(230)和防护扶手组件(231);所述配重背板(1)一侧滑动卡接有滑动卡管(201),所述滑动卡管(201)底端连接液压杆(202),所述液压杆(202)底端连接配重背板(1),所述滑动卡管(201)正面中部焊接连接有抬升杆(230),所述抬升杆(230)一端焊接连接调节筒(203),所述调节筒(203)底面中部转动贯穿安装有传动杆(204),所述传动杆(204)一侧开设有内弹簧卡槽(205),所述内弹簧卡槽(205)内部卡接连接若干涡卷弹簧(206)内侧,所述传动杆(204)处于涡卷弹簧(206)之间活动套接有隔离板(207),所述调节筒(203)内部滑动安装有正八边形环(208),所述正八边形环(208)顶端一侧焊接有L型杆(209),所述L型杆(209)靠近涡卷弹簧(206)一侧处开设有外弹簧卡槽(210),所述L型杆(209)顶端连接第一电推杆(211),所述第一电推杆(211)底端固定连接于调节筒(203)外侧,所述传动杆(204)底端焊接于导向管(212)顶面中部,所述导向管(212)内部中部焊接有中板(213),所述中板(213)两侧均焊接连接第二电推杆(214),所述第二电推杆(214)端部连接直角杆(215),两个所述直角杆(215)相对的面底端均焊接有连接块(216),所述连接块(216)一侧粘接有弧形橡胶夹板(217),两个所述连接块(216)顶端分别连接于顶带(218)两端,两个所述连接块(216)底端分别连接于底带(219)两端,所述导向管(212)正面中部焊接有屏幕杆(228),所述屏幕杆(228)底端连接有屏幕(229);所述配重背板(1)和滑动卡管(201)同一侧的底端安装有训练伸缩杆(220),所述训练伸缩杆(220)伸出端焊接有接地板(221),所述接地板(221)顶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22),所述驱动电机(222)输出轴端连接有支撑轴(223),所述支撑轴(223)顶端连接训练座椅(224)底面中部,所述接地板(221)顶面对称开设有弧形槽(225),两个所述弧形槽
(225)分别滑动卡接于弧形底轨(226)两侧,所述弧形底轨(226)顶面均匀焊接有强化撑杆(227),所述强化撑杆(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占峰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