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跟随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39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跟随台灯,属于照明发光灯具技术领域。所述光源跟随台灯包括控制器、机械臂、机械臂基座、摄像头、发光灯具、人体感应器、台灯底座、夹爪、夹爪伺服电机组和光照强度感应器;所述机械臂中包括一个机械臂伺服电机组。利用该光源跟随台灯可以进行包括人体识别、亮度调节、持笔状态识别、光源定位、光源的实时跟随和桌面清理的控制,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台灯可以在使用者写字时跟随人手的位置进行光源的跟踪,并同步进行亮度的调节,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台灯可以实现多功能。的舒适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台灯可以实现多功能。的舒适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台灯可以实现多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跟随台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发光灯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光源跟随台灯。

技术介绍

[0002]台灯主要放置在写字台、办公桌,以供人手执笔写字或者阅读之用。目前市场上的台灯固定在桌面特定位置上,台灯的光亮照射在桌面局部位置,照射范围相对较小且集中在有限区域,因而不会影响到整个房间的光线,作用局限在办公周围,便于阅读、学习,节省能源。
[0003]现有的台灯仅针对固定位置实现照明,无法随时改变照明位置和角度,使用者需主动迎合光源才能获得充足的光线,这对于正在工作的的使用者说,一旦不能及时调整位置,照明效果就会变差,存在办公效率降低,舒适度降低的问题。另外,现有台灯仅能提供照明,存在功能单一、桌面物品空间利用率低、浪费能源的问题。
[0004]目前,市场上常通过改善灯体结构,增大灯管长度,增加照射亮度等方式来改善照明效果。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2121237231.6于2021年11月19日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台灯》通过按压推杆,解除对台灯的固定,通过调节台灯与底座之间的角度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者在办公环境改变时需手动调整台灯位置,目前市场上多数台灯采用多轴转动,手动调整角度,因此该方法调整方式传统,在实际应用上作用效果甚微,无法产生明显的改善效果,仍存在耗费人力和时间,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6]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97117445.8于1998年04月01日公开的《自动跟踪照明设备、照明控制器和跟踪设备》通过照明、采集图像、图像鉴别、计算控制四个模块,实现在固定位置上的多轴转动,介绍了一种用于宴会厅和舞台等大型场所的照明设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410058315.1于2014年05月28日公开的《一种自动跟踪照明系统》提出了一种运用于施工场地的夜间照明,利用设备自有的起升、牵引、行走机构上的编码器进行探照灯的自动跟踪控制,将探照灯由固定式变为移动式,实现了跟随照明的多维移动功能。综合比较,二者均实现了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照明设备自动跟踪照明主体的功能,但是前者仅能应用于大型舞台场景,后者运用于施工场地,其所研究对象均为大型照明灯具,支撑载体为大型轴承或支架,无法安置在办公桌面上,同时经济成本较高,在桌面办公环境上大材小用,性价比过低,不适用于桌面办公环境,因此不能解决桌面照明的局限性问题。
[0007]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2111584866.8于2022年01月21日公开的《台灯照明智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检测用户工作状态,根据用户的工作状态确定照明角度,根据照明强度、照明角度以及色温系数生成照明策略,并根据照明策略控制目标台灯进行照明。该方法采用智能控制,代替传统手动调节光照角度和亮度的方式,实现对台灯灯光照明的自动控制,需要指出,该方法仅改善了台灯照明角度,可活动空间有限,装置自由度不够,尚不能提高桌面空间利用率,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8]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光源跟随台灯及控制方法在桌面办公的环境下实现了光源自动跟随用户、实时整理桌面、保持桌面办公环境整洁的功能,有效解决了照明范围有限、功能单一、桌面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台灯照明效果差、舒适度低、对于使用者工作状态变化的适应性不强、功能传统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光源跟随、自动调节光亮、自动清理桌面垃圾并具有多种功能的台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跟随台灯,包括控制器、机械臂、机械臂基座、摄像头、发光灯具、人体感应器、台灯底座、夹爪、夹爪伺服电机组、光照强度感应器;所述发光灯具中包括一个发光灯体;
[0011]所述控制器包括信息接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中央处理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单向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单向连接,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单向连接,控制器安装在台灯底座上;
[0012]所述夹爪安装在机械臂的末端,且通过一个末端转动轴实现自转;
[0013]所述机械臂安装在机械臂基座上,机械臂基座安装在台灯底座上;所述机械臂为M+1自由度机械臂,由M+1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包括一段硬直机械结构,其中沿机械臂基座到机械臂末端的第一个关节用于机械臂整体绕基座转动轴自转,自由度分布状态为:机械臂整体的自转以及机械臂在其他M个关节处实现的弯曲及旋转动作;
[0014]所述摄像头和发光灯具分别安装在机械臂末端的两侧,所述摄像头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向连接,所述发光灯具与第二控制模块单向连接;
[0015]所述人体感应器安装在台灯底座上,该人体感应器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向连接;
[0016]所述光照强度感应器安装在台灯底座上,该光照强度感应器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单向连接;
[0017]所述机械臂还包括一个机械臂伺服电机组,机械臂伺服电机组中的伺服电机接收第一控制模块的指令,驱动机械臂实现姿势的调整;所述夹爪伺服电机组中的伺服电机接收第一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夹爪实现垃圾抓取和放下动作;
[0018]所述机械臂伺服电机组和夹爪伺服电机组中的每一个伺服电机均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单向连接,第一控制模块接收中央处理模块发出的指令并传递给各个伺服电机。
[0019]优选地,所述机械臂伺服电机组包括一个一号伺服电机和M个二号伺服电机,其中,所述一号伺服电机位于机械臂基座下方,即所述一号伺服电机通过基座转动轴控制机械臂在机械臂基座上自转;M个二号伺服电机用来控制M个关节姿势的改变;
[0020]所述夹爪伺服电机组包括三号伺服电机和四号伺服电机,其中,三号伺服电机通过末端转动轴控制夹爪的转动,四号伺服电机用来控制夹爪的合拢和打开。
[0021]优选地,所述一号伺服电机位于机械臂基座下方,连接位于机械臂基座上的第一段硬直机械结构,所述M个二号伺服电机两个侧面上下两端各有一个接口,用于连接机械臂中的一段硬直机械结构,下端接口连接后用于固定二号伺服电机,上端接口连接后用于二
号伺服电机转动被连接的一段硬直机械结构,以用于调整机械臂姿势;
[0022]所述三号伺服电机附于机械臂末端硬直机械结构上,所述四号伺服电机附于夹爪上。
[0023]优选地,所述光源跟随台灯中还包括一个电源模块,用于向控制器、机械臂、摄像头、发光灯具、人体感应器、夹爪伺服电机组和光照强度感应器供电。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台灯可以跟随使用者手部的移动而调整光源位置,通过检测使用者状态,控制模块将调整机械臂姿态使得人手执笔的图像位于灯源中心位置,实现台灯根据手部书写位置调整光源中心位置,相比于市面上传统多轴手动转动的台灯,本装置可以实时自动改变合适的照射位置,有效减少因手臂遮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跟随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机械臂(20)、机械臂基座(21)、摄像头(30)、发光灯具(40)、人体感应器(50)、台灯底座(60)、夹爪(70)、夹爪伺服电机组(82)、光照强度感应器(90);所述发光灯具(40)中包括一个发光灯体;所述控制器(10)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1)、数据存储模块(12)、中央处理模块(13)、第一控制模块(14)和第二控制模块(15),其中,所述信息接收模块(11)与数据存储模块(12)单向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2)与中央处理模块(13)单向连接,中央处理模块(13)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4)、第二控制模块(15)单向连接,控制器(10)安装在台灯底座(60)上;所述夹爪(70)安装在机械臂(20)的末端,且通过一个末端转动轴实现自转;所述机械臂(20)安装在机械臂基座(21)上,机械臂基座(21)安装在台灯底座(60)上;所述机械臂(20)为M+1自由度机械臂,由M+1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包括一段硬直机械结构(22),其中沿机械臂基座(21)到机械臂(20)末端的第一个关节用于机械臂(20)整体绕基座转动轴自转,自由度分布状态为:机械臂(20)整体的自转以及机械臂(20)在其他M个关节处实现的弯曲及旋转动作;所述摄像头(30)和发光灯具(40)分别安装在机械臂(20)末端的两侧,所述摄像头(30)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11)和第二控制模块(15)单向连接,所述发光灯具(40)与第二控制模块(15)单向连接;所述人体感应器(50)安装在台灯底座(60)上,该人体感应器(50)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11)和第二控制模块(15)单向连接;所述光照强度感应器(90)安装在台灯底座(60)上,该光照强度感应器(90)分别与信息接收模块(11)和第二控制模块(15)单向连接;所述机械臂(20)还包括一个机械臂伺服电机组(81),机械臂伺服电机组(81)中的伺服电机接收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黄骁琳李锦昊张岳刘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