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和防弹插板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73832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和防弹插板装配方法。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包括框架主体、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一面的储能模组、依次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另一面的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内层聚脲涂层、纤维材料防弹层和外层聚脲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包括有聚脲、防弹纤维材料和纳米流体吸能材料,使产品具备更好的防弹性能、更轻的重量;由于聚脲、防弹纤维材料和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均具有柔软性特征,也使得本产品具有更好的穿戴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和防弹插板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和防弹插板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军用、警用、民用安防防弹器械功能比较单一,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0003]1、使用钢铁、陶瓷等硬质材料,或钢铁、陶瓷硬质材料搭配聚乙烯、芳纶吸能材料装配的防弹插板。此类产品一般防弹效果较佳,但产品较硬、重量较重,穿戴后舒适性较差,需要搭配防弹衣或战术背心才能使用;
[0004]2、将聚乙烯、芳纶、尼龙等吸能材料直接缝制到防弹背心上,此类产品具有柔性性特征、重量较轻,穿戴后较舒适,可独立使用,但防弹能力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防弹插板装配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包括框架主体、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一面的储能模组、依次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另一面的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内层聚脲涂层、纤维材料防弹层和外层聚脲涂层。
[0009]上述储能模组由锂电池、主板和连接线组成。
[0010]上述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包括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固定于所述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开口处的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盖以及放置于所述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内的纳米流体。
[0011]上述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呈横纵矩阵分布,相邻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相互连接。r/>[0012]上述内层聚脲涂层和外层聚脲涂层由异氰酸酯组份与氨基化合物组份反应而制备;所述内层聚脲涂层厚度为1.0mm,所述外层聚脲涂层厚度为1.5mm。
[0013]上述纤维材料防弹层包含聚乙烯、芳纶或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制备的混合材料;所述纤维材料防弹层厚度为6.0mm。
[0014]上述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厚度为5.5mm。
[0015]上述框架主体近储能模组一侧安装有框架盖,所述框架盖上涂有聚脲涂层。
[0016]防弹插板装配方法,步骤如下:
[0017]在纤维材料防弹层内表面喷涂内层聚脲涂层;
[0018]依次将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和已经喷涂了内层聚脲涂层的纤维材料防弹层粘接装配到框架主体一面;依次将储能模块和框架盖粘接装配到框架主体另一面;
[0019]将上述粘接装配完成的产品六个表面各喷涂一层聚脲,其中迎弹面的聚脲涂层厚度为1.5mm,其他面聚脲涂层厚度为0.5mm,即完成产品的装配。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包括有聚脲、防弹纤维材料和纳米流体吸能材料,使产品具备更好的防弹性能、更轻的重量;由于聚脲、防弹纤维材料和纳米流体吸能材料均具有柔软性特征,也使得本产品具有更好的穿戴体验。由于还带有储能模块,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方便在户外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立体爆炸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图2中A

A截面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图3中B处放大图。
[0025]图中:1

框架主体,2

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3

储能模组,4

内层聚脲涂层,5

纤维材料防弹层,6

外层聚脲涂层,7

框架盖;
[0026]21

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2

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盖,23

纳米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包括框架主体1、设置于框架主体1一面的储能模组3、依次设置于框架主体1另一面的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2、内层聚脲涂层4、纤维材料防弹层5和外层聚脲涂层6。优选的,储能模组3由锂电池、主板和连接线组成;方便使用者在户外给随身设备供电。本实施例中锂电池为12块,以4行3纵方式排列或3行4纵方式排列。
[0030]具体的,如图4所示,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2包括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1、固定于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1开口处的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盖22以及放置于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1内的纳米流体23,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1呈横纵矩阵分布,相邻纳米流体吸能腔体21相互连接;纳米流体23被包裹在由橡胶或TPU等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结构中,作为本专利技术防弹插板迎弹面的最后一层防弹冲击保护层或吸能层,由于纳米流体23与包裹其的柔性材料均具有柔软性,穿戴较为舒适。
[0031]具体的,内层聚脲涂层4和外层聚脲涂层6由异氰酸酯组份与氨基化合物组份反应而制备;内层聚脲涂层4厚度为1.0mm,外层聚脲涂层6厚度为1.5mm;纤维材料防弹层5包含聚乙烯、芳纶或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制备的混合材料;纤维材料防弹层厚度为6.0mm;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厚度为5.5mm。由于聚脲涂层具有防弹冲击性能,同时具有柔软性,穿戴也较为舒适。
[0032]如图4所示,框架主体1近储能模组一侧安装有框架盖7,框架盖7上涂有聚脲涂层。
[0033]实施例2:
[0034]防弹插板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0035]S01:在纤维材料防弹层内表面喷涂内层聚脲涂层;
[0036]S02:依次将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和已经喷涂了内层聚脲涂层的纤维材料防弹层粘接装配到框架主体一面;依次将储能模块和框架盖粘接装配到框架主体另一面;
[0037]S03:将上述粘接装配完成的产品六个表面各喷涂一层聚脲,其中迎弹面的聚脲涂层厚度为1.5mm,其他面聚脲涂层厚度为0.5mm,即完成产品的装配。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一面的储能模组、依次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另一面的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内层聚脲涂层、纤维材料防弹层和外层聚脲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组由锂电池、主板和连接线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流体吸能模块层包括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固定于所述多个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开口处的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盖以及放置于所述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内的纳米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流体吸能腔体呈横纵矩阵分布,相邻纳米流体吸能腔体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储能功能的防弹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聚脲涂层和外层聚脲涂层由异氰酸酯组份与氨基化合物组份反应而制备;所述内层聚脲涂层厚度为1.0mm,所述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令陈敏杰孙忠华王朝龙
申请(专利权)人:晨柔点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