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827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包括燃烧室、管道、传输装置、加热装置,传输装置依次分布并通过所述管道连接的煤浆池、煤浆泵、过滤器、储浆罐,所述储浆罐和所述燃烧室之间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热交换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燃烧室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连通,通过设置的液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得知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益,在煤浆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煤浆泵将煤浆传输到燃烧室内,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在温度不足的时候进行调节风门,由此增加风机的出风量,进而提高燃烧室的燃烧效果,方便了对热媒炉的使用。方便了对热媒炉的使用。方便了对热媒炉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补浆系统
,具体为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媒锅炉一般通过与由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燃烧控制,以使得在负载侧与热媒锅炉之间循环的热媒油的温度大致保持规定的温度。然而热媒锅炉一般通过与由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燃烧控制,以使得在负载侧与热媒锅炉之间循环的热媒油的温度大致保持规定的温度。但是目前在使热媒炉燃烧的时候需要人工进行补浆处理,这样就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补浆系统中所采用了大量的管道,而管道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老化的情况发生,而管道的连接放置都是采用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配合,这样就导致在需要维护管道的时候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包括燃烧室、管道、传输装置、加热装置,传输装置依次分布并通过所述管道连接的煤浆池、煤浆泵、过滤器、储浆罐,所述储浆罐和所述燃烧室之间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热交换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风口和所述燃烧室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连通,所述燃烧室的出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进风口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排风口通过所述管道连通有烟囱,而所述燃烧室的内部设置有液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0005]优选的,所述煤浆泵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储浆罐和所述燃烧室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而所述热风机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门。
[0006]优选的,所述管道包括:多根第一管体和多根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侧开设有直槽,所述直槽的平行方向上弹性配合有定位杆,所述第二法兰盘的一侧开设和所述定位杆相适配的槽口。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在靠近第一法兰盘的一侧均滑动配合有横截面为“T”字形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壁周侧转动连接有螺纹盘,所述筒体的上方滑动配合有多个和所述螺纹盘螺纹配合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螺纹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面螺纹,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平面螺纹之间螺纹配合的第二平面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直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平行方向上弹性配合有推杆,所
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朝向所述定位杆的一侧为斜坡,所述定位杆的一侧连接有柱体,所述斜坡贴合在所述柱体的表面,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贴合在所述连接座的内壁处。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盘的内壁处连接有环体,所述筒体外壁的周侧开设有和所述环体相适配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筒体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滑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磁性配合在所述定位槽的平行方向上。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盘外壁的周侧连接有摩擦纹。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而所述第二法兰盘的一侧设置有和所述密封环相适配的第二环形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液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得知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益,在煤浆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启煤浆泵将煤浆传输到燃烧室内,而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在温度不足的时候进行调节风门,由此增加风机的出风量,进而提高燃烧室的燃烧效果,方便了对热媒炉的使用。
[0014]2、通过设置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设置可以进行贴合连接,并且通过螺纹盘和连接座配合即可完成对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组合,此方式的维护不需要借用工具,并且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需要将所有管道拆除,可以单独选择一个管道拆卸,进而方便了人员的使用,拆装速度更快,方便了对管道的维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补浆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合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
[0016]图中:1、燃烧室;2、管道;3、煤浆池;4、煤浆泵;5、过滤器;6、储浆罐;7、风机;8、热交换器;9、烟囱;10、液体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调节风门;201、第一管体;202、第二管体;203、第一法兰盘;204、第二法兰盘;205、直槽;206、定位杆;207、槽口;208、筒体;209、螺纹盘;210、连接座;211、滑槽;212、推杆;213、推块;214、柱体;215、环体;216、定位块;217、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包括燃烧室1、管道2、传输装置、加热装置,传输装置依次分布并通过管道2连接的煤浆池3、煤浆泵4、过滤器5、储浆罐6,储浆罐6和燃烧室1之间连接,过滤器5用于过滤煤浆中的杂质,提高了煤浆的使用效果,加热装置包括
风机7、热交换器8,风机7的出风口和热交换器8的进风口之间通过管道2连通,热交换器8的出风口和燃烧室1的进风口之间通过管道2连通,燃烧室1的出风口和热交换器8的进风口通过管道2连接,热交换器8的排风口通过管道2连通有烟囱9,而燃烧室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液体传感器10用于接收燃烧室1内煤浆是否充足,温度传感器11用于查询是否需要增加燃烧室1的温度。
[0019]煤浆泵4和过滤器5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储浆罐6和燃烧室1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而热风机7和热交换器8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门14,第一电磁阀12和第二电磁阀13用于控制煤浆的补充速度,调节风门14为了控制风机7的吹风量;在需要使用热媒炉的时候,先通过煤浆泵4将煤浆池3内的煤浆抽离,随后煤浆泵4将煤浆传输到过滤器5内进行过滤,然后过滤器5将煤浆传输到储浆罐6内,然后储浆罐6将煤浆传输到燃烧室1内,随后开启风机7,使风机7将风通过热交换器8传输到燃烧室1内,然后燃烧中的燃烧室1燃烧效果更好,随后燃烧室1多余的烟和热量会重新传输到热交换器8,并通过热交换器8的排气口将多余的烟和热量会从烟囱9处排出,在燃烧室1内煤浆不足时候液体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会发出控制信号,重新好控制储浆罐6传输煤浆。
[0020]管道2包括:多根第一管体201和多根第二管体202,第一管体201和第二管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1)、管道(2)、传输装置、加热装置,传输装置依次分布并通过所述管道(2)连接的煤浆池(3)、煤浆泵(4)、过滤器(5)、储浆罐(6),所述储浆罐(6)和所述燃烧室(1)之间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机(7)、热交换器(8),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8)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2)连通,所述热交换器(8)的出风口和所述燃烧室(1)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管道(2)连通,所述燃烧室(1)的出风口和所述热交换器(8)的进风口通过所述管道(2)连接,所述热交换器(8)的排风口通过所述管道(2)连通有烟囱(9),而所述燃烧室(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浆泵(4)和所述过滤器(5)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所述储浆罐(6)和所述燃烧室(1)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而所述热风机(7)和所述热交换器(8)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门(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包括:多根第一管体(201)和多根第二管体(202),所述第一管体(201)和所述第二管体(2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法兰盘(203)和第二法兰盘(204),所述第一法兰盘(203)和所述第二法兰盘(204)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法兰盘(203)的一侧开设有直槽(205),所述直槽(205)的平行方向上弹性配合有定位杆(206),所述第二法兰盘(204)的一侧开设和所述定位杆(206)相适配的槽口(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热媒炉补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01)和所述第二管体(202)在靠近第一法兰盘(203)的一侧均滑动配合有横截面为“T”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军唐宏林何春生龚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