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22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涉及智能材料领域。包括介入导管、IPMC驱动单元、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和绝缘层;IPMC驱动单元设在介入导管四周,IPMC驱动单元为三层结构,从上自下依次设有上供电电极、Nafion微驱动体层、下供电电极;IPMC驱动单元由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供电,根据施加电极的正负不同,使得介入导管向不同方向弯曲;上下供电电极引线外附有绝缘层,以使得血液中的电离子不会对电极产生影响;上下供电电极引线依附设在介入导管外壁,绝缘层分别设在IPMC驱动单元、上下电极引线的外层。实现介入导管的多自由度的主动弯曲功能,降低介入器械对血管壁的潜在损伤,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微创介入手术作为多种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的治疗减轻痛苦。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操作导丝和导管,由于导丝和导管的运动仅具备两个自由度,即旋转和推送,因此导丝和导管在推送致血管分叉位置时,面临操作性能降低的问题,极大降低手术的操作效率。在进行复杂血管通路的递送时,由于操作性能降低,会延长手术时间,造成医生和病人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延长。这对医生和病人的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0003]目前,已有研究机构对IPMC驱动导管进行研究,使用IPMC驱动介入导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现有设计方案存在许多问题。日本香川大学的郭书祥([1]S.X.Guo,T.Fukuda,K.Kosuge,et al.“Micro Catheter System with Active Guide Wire”,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导管、IPMC驱动单元、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和绝缘层;所述IPMC驱动单元设有4个,4个IPMC驱动单元设在介入导管四周,每1个IPMC驱动单元均由三层结构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上供电电极、Nafion微驱动体层、下供电电极;IPMC驱动单元由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供电,IPMC驱动单元在供电电极的供电作用下产生特定的形变,根据施加电极的正负不同,使介入导管向不同方向进行弯曲;所述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外附有绝缘层,以使得血液中的电离子不会对电极产生影响;所述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依附设在介入导管外壁,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的一端与供电电极相连,另一端从导管端部引出与信用处理器相连;绝缘层设在IPMC驱动单元、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的外层,以形成绝缘环境。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其特征在于4个IPMC驱动单元对称的排布在介入导管四周,介入导管的可控弯曲方向,向8个不同方向进行弯曲。3.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介入导管的四周制备IPMC驱动单元;2)制备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3)在IPMC驱动单元、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外层制备绝缘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导管采用任意的已临床使用的导管;IPMC驱动单元设有4个,4个IPMC驱动单元对称的排布在介入导管四周,根据供电电极的施加电压方向,实现主动弯曲功能的介入导管最多向8个不同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扬罗潇潇梅子阳陈泓羽张斯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