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头瓢虫饲养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昆虫饲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头瓢虫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用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逐渐被更安全、更环保的生物防虫所取代,生物防虫是指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而瓢虫是大多数常见害虫(例如蚜虫、介壳虫以及白粉虱等)的天敌,其能够在农作物虫害的防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饲养瓢虫尤其是在野外饲养、培育瓢虫以观察研究瓢虫的习性等是利于生物防虫的。
[0003]但现有的瓢虫饲养均依托于室内养殖,即将瓢虫放置于完全封闭的饲养装置中,而后再将该饲养装置放置于养殖房中(养殖房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等),并对瓢虫投喂人工饲料。而研究人员若想研究野外自然环境下,现有的饲养装置是不适用的,例如目前单头瓢虫在野外环境主要是以生活在活体植物上的蚜虫等活体昆虫为食,并产卵在活体植物上,将现有饲养装置放置于野外时,饲养装置会将瓢虫的活动空间与野外活体植株以及活体昆虫等隔离开,即瓢虫并未完全处于野外自然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头瓢虫饲养装置,形成有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饲养部,所述饲养部至少包括彼此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饲养部和第二饲养部,所述第一饲养部形成有第一子饲养空间,所述第二饲养部形成有第二子饲养空间;当所述第一饲养部和所述第二饲养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子饲养空间和所述第二子饲养空间连通以形成为所述主体的饲养空间;以及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饲养部和所述第二饲养部连接的位置处,当所述第一饲养部和所述第二饲养部连接时,所述夹持部与植物连接以将所述植物固定至所述饲养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头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饲养部和所述第二饲养部均形成为长方体状结构,并且当所述第一饲养部和所述第二饲养部连接时,所述第一饲养部位于所述第二饲养部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头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饲养空间沿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饲养部的相对两端,并且所述第一饲养部远离所述第二饲养部的第一端的被贯穿处形成为所述主体的开口;所述第二饲养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饲养部开口的敞开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头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开口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面积大于所述主体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盖体形成有通风部,所述饲养空间与外部环境通过所述通风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头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饲养部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一饲养部均形成有对应的固定部。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羿渠,赵春青,廖建霞,潘朝晖,洪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农牧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