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78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包括近距离控制端和中远距离控制端,所述近距离控制端包括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实现数据连接,且电池模块管理单元通过2.4G无线模块连接电池簇管理单元并进行数据管理,所述中远距离控制端包括与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和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的S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控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BMS电池系统俗称之为电池保姆或电池管家,主要就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包括BMS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组、显示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电气设备、用于为电气设备供电的电池组以及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电池信息的采集模组,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通信接口分别与无线通信模组及显示模组连接,所述采集模组的输出端与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控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电池组及电气设备连接,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Server服务器端连接。
[0003]目前传统储能电池管理主要通过CAN线以菊花链方式组网进行管理,然而以有线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偏大;
[0005]2、成本较高,包括:微控制器、CAN收发器、隔离器等;
[0006]3、不易于安装维护,灵活性低容易老化;
[0007]4、可靠性、安全性低,线路老化破坏不宜与后期维修,单点失效影响整个线路通讯,基于有线的安全通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解决了现有系统安全性能低、设计成本高、电池重量大不易维修、不利于硬件长时间的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0009]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距离控制端和中远距离控制端;
[0010]所述近距离控制端包括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实现数据连接,且电池模块管理单元通过2.4G无线模块连接电池簇管理单元并进行数据管理;
[0011]所述中远距离控制端包括与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和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的Sub

1G的射频收发器之间通过相应频带进行中远距离传输,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与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组成的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实现数据连接;
[0012]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电池阵列管理单元和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共同组成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对应连接有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和储能交流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置于若干个电池单体外部的罩体,所述罩体上通过
支撑板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延伸至小齿轮上,所述小齿轮外壁啮合传动有固定在螺杆上的大齿轮,所述螺杆一端贯穿罩体并延伸至罩体内壁上的转动槽中,且螺杆上螺旋传动有固定在面板上的滑块,所述面板上固定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外壁开设有与罩体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的活动孔,随着电机启动,螺杆的螺旋传动带动面板和导向块进行水平移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上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风机,所述风机外壁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和清洁板上的第二支柱之间通过摆动杆相连接,所述摆动杆相对于罩体中心对称设置,且清洁板中心处一体成型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沿罩体内壁高度方向连接有T型槽,且清洁板靠近罩体内壁一侧粘性固定有清洁刷。
[0015]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杆两端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连接,且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外壁上均设有与摆动杆相连接的环形槽,随着面板带动风机的水平移动,风机带动摆动杆上的清洁板进行上下循环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板顶端和底端两侧均粘性固定有海绵垫。
[0017]进一步的,所述消防系统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摄像头输出端通过处理器连接有值班室中的显示屏。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19](1)第一部分为近距离Mech组网。通过2.4G无线模块连接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和电池簇管理单元进行数据管理,Mech组网最大支持50000个子节点和100个主节点,支持密集型网络,多路传输可动态扩展,可随时添加主设备进行观测数据。全球免费2.4G频段,符合IEEE802.15.4e无线Mech标准;
[0020](2)第二部分通过电池簇管理单元和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的Sub

1G的射频收发器通315/433/779/868/915MHz频带进行中远距离传输,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0021](3)温控系统中实质就是通过设计电机、小齿轮、大齿轮、螺杆、面板、滑块和风机,这样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使得螺杆进行旋转,并通过螺旋传动作用,使得滑块带动面板进行水平移动,同时在面板来回移动过程中风机可以起到均匀的散热作用,此外,面板的来回移动过程中,利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转动设置的摆动杆,从而使得在在罩体内壁上的清洁板得以上下移动,在清洁板上下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进行清洁作业,防止罩体内壁积攒较多灰尘,影响装置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距离控制端的系统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远距离控制端的系统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园清洁板和罩体的连接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罩体;2

支撑板;3

电机;4

小齿轮;5

螺杆;6

大齿轮;7

面板;8

滑块;9

导向块;10

风机;11

第一支柱;12

清洁板;13

第二支柱;14

摆动杆;15

T型块;16

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附图1

4,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距离控制端和中远距离控制端;
[0028]所述近距离控制端包括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实现数据连接,且电池模块管理单元通过2.4G无线模块连接电池簇管理单元并进行数据管理;
[0029]所述中远距离控制端包括与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和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的Sub

1G的射频收发器之间通过相应频带进行中远距离传输,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与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组成的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实现数据连接;
[0030]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电池阵列管理单元和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共同组成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对应连接有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近距离控制端和中远距离控制端;所述近距离控制端包括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与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实现数据连接,且电池模块管理单元通过2.4G无线模块连接电池簇管理单元并进行数据管理;所述中远距离控制端包括与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和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的Sub

1G的射频收发器之间通过相应频带进行中远距离传输,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通过Mech组网与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组成的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实现数据连接;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电池阵列管理单元和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共同组成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对应连接有温控系统、消防系统和储能交流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阵列无线数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置于若干个电池单体外部的罩体(1),所述罩体(1)上通过支撑板(2)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上的输出轴延伸至小齿轮(4)上,所述小齿轮(4)外壁啮合传动有固定在螺杆(5)上的大齿轮(6),所述螺杆(5)一端贯穿罩体(1)并延伸至罩体(1)内壁上的转动槽中,且螺杆(5)上螺旋传动有固定在面板(7)上的滑块(8),所述面板(7)上固定安装有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外壁开设有与罩体(1)内壁上的支架相连接的活动孔,随着电机(3)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弘亿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