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38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每个节点向基站发送关于其当前位置和能量水平的信息;基站计算平均节点能量;基站利用剩余的节点作为可能的簇头,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簇,最小化非簇头节点向簇头传输数据所需的能量;每个簇头节点访问MAC协议广播广告消息;每个节点通知集群头节点它将是集群的成员;簇头节点建立一个TDMA调度;每个簇之间使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集群中的所有节点使用该扩展码将数据发送到簇头,簇头使用该扩展码对接收到的所有能量进行过滤;数据从群集头节点发送到基站。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一个中央控制算法来形成群集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群集分散在整个网络的簇头节点。络的簇头节点。络的簇头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设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可面向边境防护中光电

雷达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自组网分簇路由,实现聚类形成。

技术介绍

[0002]实际应用中的光电

雷达传感器网络往往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布置在传感区域内。节点部署问题,即在该区域内感知监测的数据量,然后通过无线链路把数据传送到节点部署,即通过一定的算法布置节点,优化现有的网络资源,以期网络在未来的应用中利用率最大或单个任务消耗量最小。它是光电

雷达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决定着传感器监测物理空间的效果,进而影响传感器网络的服务质量。一般来讲,网络的节点部署方法需要在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能耗以延长网络寿命。
[0003]使用LEACHs分布式聚类算法虽然有一些优势,但该协议不保证簇头节点的位置和数量。由于集群是自适应的,在给定一轮中获得一个糟糕的集群设置不会对整体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该方法使用一个中央控制算法来形成群集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群集分散在整个网络的簇头节点。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聚类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每个节点向基站发送关于其当前位置和能量水平的信息;
[0008]步骤2:基站计算平均节点能量,任何能量低于该平均值的节点都不能成为当前轮的簇头;基站利用剩余的节点作为可能的簇头,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簇,通过最小化所有非簇头节点与最近簇头之间的距离平方和来最小化非簇头节点向簇头传输数据所需的能量;
[0009]步骤3:每个簇头节点使用非持久载波感知多址访问MAC协议广播广告消息;每个非簇头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每个簇头的信号强度,选择需要最小通信能量的簇头来确定自己这一轮的簇;在打成平手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簇头;
[0010]每个节点决定它属于哪个集群后,通知集群头节点它将是集群的成员;簇头节点建立一个TDMA调度,并将该调度发送给簇内的节点;
[0011]步骤4:每个簇之间使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每个集群使用一个独特的扩展代码;集群中的所有节点使用该扩展码将数据发送到簇头,簇头使用该扩展码对接收到的所有能量进行过滤;数据使用固定扩展码和CSMA从群集头节点发送到基站。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使用一个中央控制算法来形成群集,可产生更好的群集分散在整个网络
的簇头节点。
[0014]2、本专利技术开发并分析了低能量自适应聚类层次(LEACH),结合了节能的基于聚类的路由和媒体接入的思想,以及特定应用的数据聚合,在系统生命周期、延迟、和应用

感知质量等方面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LEACH操作的时间线。
[0016]图2为初始能量0.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死亡节点数变化曲线。
[0017]图3为初始能量0.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节点死亡数据比较。
[0018]图4初始能量0.2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死亡节点数变化曲线。
[0019]图5初始能量0.2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节点死亡数据比较。
[0020]图6初始能量0.7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死亡节点数变化曲线。
[0021]图7初始能量0.75J:LEACH,LEACH

C,改进LEACH

C节点死亡数据比较。
[0022]图8射电能量耗散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聚类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设置阶段。每个节点向基站发送关于其当前位置(可能使用GPS接收器确定)和能量水平的信息。
[0025]步骤2:簇头选择算法。基站计算平均节点能量,任何能量低于该平均值的节点都不能成为当前轮的簇头。基站利用剩余的节点作为可能的簇头,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簇。算法试图通过最小化所有非簇头节点与最近簇头之间的距离平方和来最小化非簇头节点向簇头传输数据所需的能量。
[0026]模拟退火算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0027][0028]步骤3:集群形成算法。每个簇头节点使用非持久载波感知多址访问(CSMA)MAC协议广播广告消息(ADV)。每个非簇头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每个簇头的信号强度,选择需要最小通信能量的簇头来确定自己这一轮的簇。在打成平手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簇头。
[0029]每个节点决定它属于哪个集群后,通知集群头节点它将是集群的成员。簇头节点建立一个TDMA调度,并将该调度发送给簇内的节点。
[0030]步骤4:稳态阶段。每个簇之间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每个集群使用一个独特的扩展代码;集群中的所有节点使用该扩展码将数据发送到簇头,簇头使用该扩展码对接收到的所有能量进行过滤。数据使用固定扩展码和CSMA从群集头节点发送到基站。
[0031]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
[0032]每一回合都以簇的建立阶段开始,接着是一个传输数据的稳态阶段,当数据从节
点转移到集群头并转移基站时,如图1所示。
[0033]为了解决簇头选择的问题,在LEACH

C的簇头选择阶段每个传感器在r+1轮(以时间t开始)以概率Pi(t)选择自己为簇头,使得这一轮的簇头节点的期望数目为k。记本轮簇头节点数目为#CH。因此,如果网络中有N个节点:
[0034][0035]确保所有节点成为簇头的次数相同,需要每个节点平均在N/k轮中成为簇头一次。如果Ci(t)是确定节点i是否在最近的(r mod(N/k))轮中成为簇头的指标函数(即,如果节点i曾是簇头,Ci(t)=0,否则为1),那么每个节点应该在r轮选择成为簇头,概率为:
[0036][0037]因此,只有那些最近还没有当过簇头的节点,而且可能比最近执行过这种能量密集型功能的节点有更多的能量可用,才可能在r+1轮成为簇头。
[0038]经过N/k轮之后,所有的传感器节点都被认为当过一次簇头,之后他们都有资格在下一轮中执行这一任务。由于Ci(t)是1,表示节点i在时间t有资格成为簇头,否则是0,所以术语代表在时间t有资格成为簇头的节点总数,以及:
[0039][0040]这确保了所有节点的能量在每轮之后都大致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网分簇路由的聚类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每个节点向基站发送关于其当前位置和能量水平的信息;步骤2:基站计算平均节点能量,任何能量低于该平均值的节点都不能成为当前轮的簇头;基站利用剩余的节点作为可能的簇头,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寻找簇,通过最小化所有非簇头节点与最近簇头之间的距离平方和来最小化非簇头节点向簇头传输数据所需的能量;步骤3:每个簇头节点使用非持久载波感知多址访问MAC协议广播广告消息;每个非簇头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鲁振兴刘海娟杜子文张红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