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74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兰炭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包括多个支撑腿,多个支撑腿的上方的设置有机壳,机壳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机壳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搅拌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螺旋绞龙,螺旋绞龙的底端延伸至出料管的内腔,机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水管。该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通过进水管以及添加管添加至机壳内腔的废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混合搅拌,使絮凝剂与废水之间充分混合,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缩短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时间,解决了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废水是处于流动中的,因此,废水与絮凝剂的混合不均匀,导致该装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的问题。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的问题。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兰炭废水处理
,具体为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兰炭废水又称为半焦废水,是指低变质煤在中低温干馏过程以及煤气净化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废水,兰炭废水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难降解、高毒性的污染物,是一种典型的高污染、高毒性工业废水,因此需要使用到废水处理装置来对兰炭废水进行初步过滤处理、净化。
[0003]申请号为CN202020848644.7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兰炭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叶轮、清扫刷和第二分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开设有排絮口,且装置主体的左端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内部开设有暗槽,且装置主体的内部轴承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螺栓固定有清扫刷,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试剂仓,且试剂仓的下端内侧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与试剂仓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且第二分隔板的下方轴连接有传动锥齿轮。该兰炭废水处理装置可以利用废水的水流作用自动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同时可以自动对凝絮剂进行定量添加,避免凝絮剂添加浪费,提高了装置对废水中煤焦油的去除效率。
[0004]虽然上述专利可利用废水的水流作用自动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避免过滤网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同时可以自动对凝絮剂进行定量添加,避免凝絮剂添加浪费,提高了装置对废水中煤焦油的去除效率,但是絮凝剂添加至该装置中的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使絮凝剂与废水混合反应,而上述专利中的废水是处于流动中的,因此,废水与絮凝剂的混合不均匀,导致该装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包括多个支撑腿,多个支撑腿的上方设置有机壳,所述机壳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机壳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搅拌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螺旋绞龙,所述螺旋绞龙的底端延伸至出料管的内腔,所述机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机壳的内腔底端左侧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网的清洁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以及添加管。
[0007]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螺接有密封盖。
[0008]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有固定架、第二电机以及清洁刷,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机壳的内腔底端左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内嵌在固定架上,所述清洁刷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清洁刷的输出端与过滤网紧密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清洁刷成条形,所述清洁刷的长度与过滤网的直径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旋转板、旋转杆、齿环、旋转柱、齿轮以及桨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机壳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机壳的内腔,所述旋转板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旋转杆固定安装在旋转板的底端,所述齿环固定内嵌在机壳的内腔,多个所述旋转柱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旋转板的底端,多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多个旋转柱的外壁,多个所述桨叶分别固定套接在多个旋转柱的外壁,所述旋转柱的底端与螺旋绞龙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多个所述齿轮均与齿环相啮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通过进水管以及添加管添加至机壳内腔的废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混合搅拌,使絮凝剂与废水之间充分混合,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缩短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时间,解决了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废水是处于流动中的,因此,废水与絮凝剂的混合不均匀,导致该装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0014]2、通过过滤网的设置,可防止絮状沉淀物通过出水管跟随处理之后的废水排出,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过滤网的清洁,防止过滤网被絮状物堵塞,导致处理之后的废水不能排出,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5]3、通过螺旋绞龙的设置,可便于将机壳内腔的絮状物通过出料管排出机壳的内腔,避免絮凝物过多导致出料管堵塞,影响该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机壳的主视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齿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腿;2、机壳;3、进水管;4、添加管;5、出水管;6、出料管;7、密封盖;8、第一电机;9、旋转板;10、旋转杆;11、螺旋绞龙;12、齿环;13、旋转柱;14、齿轮;15、桨叶;16、过滤网;17、固定架;18、第二电机;19、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包括多个支撑腿1,多个支撑腿1的上方设置有机壳2,机壳2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机壳2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6,搅拌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螺旋绞龙11,螺旋绞龙11的底端延伸至出料管6的内腔,机壳2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的右端设置有过滤网16,机壳2的内腔底端左侧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网16的清洁组件,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通过进水管3以及添加管4添加至机壳2内腔的废水以及絮凝剂进行混合搅拌,使絮凝剂与废
水之间充分混合,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缩短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时间,解决了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废水是处于流动中的,因此,废水与絮凝剂的混合不均匀,导致该装置对于煤焦油的处理不彻底的问题,通过过滤网16的设置,可防止絮状沉淀物通过出水管5跟随处理之后的废水排出,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过滤网16的清洁,防止过滤网16被絮状物堵塞,导致处理之后的废水不能排出,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螺旋绞龙11的设置,可便于将机壳2内腔的絮状物通过出料管6排出机壳2的内腔,避免絮凝物过多导致出料管6堵塞,影响该装置的使用。
[0023]本实施例中,机壳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水管3以及添加管4,可便于向机壳2的内腔添加废水与絮凝剂。
[0024]本实施例中,出料管6的底端螺接有密封盖7,可便于控制出料管6的打开与关闭,密封盖7的外壁圆周设置有防滑棱,可扩大该密封盖7外壁圆周的粗糙程度,进而可提高使用者手部与密封盖7外壁圆周之间的摩擦力。
[0025]本实施例中,清洁组件包括有固定架17、第二电机18以及清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包括多个支撑腿,其特征在于:多个支撑腿的上方设置有机壳,机壳的内腔设置有搅拌组件,机壳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搅拌组件的底端设置有螺旋绞龙,螺旋绞龙的底端延伸至出料管的内腔,机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右端设置有过滤网,机壳的内腔底端左侧设置有用于清洁过滤网的清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壳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水管以及添加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料管的底端螺接有密封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净化装置浮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有固定架、第二电机以及清洁刷,固定架设置在机壳的内腔底端左侧,第二电机固定内嵌在固定架上,清洁刷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苗王忠志高雯雯曹保堂王廷李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