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燃料CO2原位捕集制氢多联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760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申请提供一种含碳燃料CO2原位捕集制氢多联产系统,其包括用于使含碳燃料气化生成粗合成气的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通过与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连通的粗合成气输出通道接收粗合成气的CO2捕集制氢系统,还包括热量集成利用系统。CO2捕集制氢系统利用吸收剂捕集CO2以使粗合成气改性得到H2和CO2,热量集成利用系统用于回收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CO2捕集制氢系统、CO2利用系统、氢利用系统中的物质显热。热量集成利用系统通过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碳燃料CO2原位捕集制氢多联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含碳燃料制氢转化
,具体涉及一种含碳燃料CO2原位捕集制氢多联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截止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均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减少和避免含碳燃料利用过程的CO2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传统的气化技术首先将含碳燃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包括CO、H2、CO2等复杂成分的合成燃料气,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对合成燃料气进行水煤气变换,将CO进一步转化为CO2,提高H2的浓度,得到以H2和CO2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最后再通过物理吸附、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等方法将CO2从合成燃料气中进行捕集分离,获得高纯度的氢气进行利用。然而,上述方法存在催化剂昂贵、失活、存在潜在环境污染、CO2捕集分离成本和能耗高等不足。
[0003]原位CO2捕集方法具有显著优点: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催化剂,因而与传统的先水煤气变换、再进行CO2捕集分离的方法相比,有利于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0004]2012年7月18日公开的公布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碳燃料 CO
2 原位捕集制氢多联产系统,包括用于使含碳燃料 (F) 气化生成粗合成气 (G1) 的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 (1),通过与所述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 (1) 连通的粗合成气输出通道 (11) 接收所述粗合成气 (G1) 的CO
2 捕集制氢系统 (2);所述CO
2 捕集制氢系统 (2) 利用CO
2 吸收剂 (GM) 捕集 CO
2 以促使所述粗合成气 (G1) 改性得到 H
2 和 CO2,其特征在于,所述CO
2 捕集制氢系统 (2) 包括CO
2 捕集单元 (21) 和吸收剂再生单元 (22);所述CO
2 捕集单元 (21) 和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 (22) 之间通过吸收剂通道 (23) 与前驱体通道 (24) 分别连通;所述CO
2 捕集单元 (21) 用于接收所述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 (1) 供给的所述粗合成气 (G1);所述吸收剂通道 (23) 供给的所述CO
2 吸收剂 (GM) 在所述CO
2 捕集单元 (21) 内吸收 CO
2 转化为吸收剂前驱体 (GD),所述吸收剂前驱体 (GD) 经所述前驱体通道 (24) 回到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 (22),并在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 (22) 内吸热转化为所述CO
2 吸收剂 (GM);所述CO
2 捕集单元 (21) 具有氢气输出通道 (211),所述吸收剂再生单元 (22) 具有CO
2 输出通道 (221);还包括热量集成利用系统 (3);所述热量集成利用系统 (3) 用于回收所述燃料气化及粗合成气处理系统 (1)、所述CO
2 捕集制氢系统 (2) 中的物质显热;所述热量集成利用系统 (3) 包括:设置于所述氢气输出通道 (211) 处的氢显热回收单元 (33),该氢显热回收单元 (33) 用于回收所述氢气输出通道 (211) 中的氢气 (GH) 的显热;设置于所述CO
2 输出通道 (221) 处的CO
2 显热回收单元 (32),该CO
2 显热回收单元 (32) 用于回收所述CO
2 输出通道 (221) 中的CO
2 气体 (GC) 的显热;设置于吸收剂通道 (23) 处的吸收剂显热回收单元 (34),该吸收剂显热回收单元 (34) 用于回收吸收剂通道 (23) 中的所述CO
2 吸收剂 (GM) 的显热;设置于所述粗合成气输出通道 (11) 处的粗合成气热量回收单元 (35),该粗合成气热量回收单元 (35) 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鼐韩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