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58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给稳流罐供水的进水总管、和接收稳流罐供水的出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包括与稳流罐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和恒压进水分支管,无负压进水分支管与稳流罐顶部相连通,恒压进水分支管与稳流罐侧面相连通,且进水总管上设有用于识别进水总管内水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进水总管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连接处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进水总管与恒压进水分支管连接处也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同时与进水总管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和恒压进水分支管,根据进水总管的水压情况,选择无负压进水分支管采用罐式方式供水或选择恒压进水分支管采用恒压方式供水。供水或选择恒压进水分支管采用恒压方式供水。供水或选择恒压进水分支管采用恒压方式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供水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
[0003]现有的二次供水通常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变频恒压设备和箱式无负压设备进行供水,其中无负压供水设备通过将市政管网的水进入无负压稳流罐,罐内的空气从排气阀大量排出,当空气排完时,阀内浮球被除水浮起,传动塞头至关闭位置,慢慢关闭排气口,停止排气,防止出水,当稳流罐内水流正常输送时,如有少量空气聚集在阀内到相当程度,阀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此时空气则由排气孔排出,无负压供水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当市政管网供水量不足时,市政进水管管内水流空时,或稳流罐内水压低于大气压时,稳流罐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带动塞头开启,吸入空气,使稳流罐内保持大气压力,不至对市政管网产生负压。
[0004]变频恒压设备采用变频器,内置PID调节控制器,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可根据管网瞬间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及多台水泵的启停,在满足用户流量需求的基础上,使供水压力始终恒定在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上,整套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0005]箱式无负压设备与市政管网直接串接,随时随刻从市政管网取水向用户供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水箱的设置是做差量补偿用的,用水高峰期间也依然能够利用市政管网在最低服务压力下的最大供给量,同时用户用水的差量靠水箱来补偿,从而在保证高层小区、办公楼等建筑供水压力的同时,也保证了自来水的水质。
[0006]相较于变频恒压设备,无负压供水设备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进行供水作业,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节能降耗。
[0007]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市政管网在供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水压波动,当供水过程中的水压波动较大时,无负压供水设备难以实现对水流的正常输送,从而影响供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合无负压供水设备和变频恒压设备的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
[0009]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给稳流罐供水的进水总管、和接收稳流罐供水的出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包括与稳流罐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和恒压进水分支管,无负压进水分支管与稳流罐顶部相连通,恒压进水分支管与稳流罐侧面相连通,且进水总管上设有
用于识别进水总管内水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进水总管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连接处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进水总管与恒压进水分支管连接处也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所述稳流罐底部设有若干与出水总管相连通的出水分支管,出水分支管上设有相对应的水泵。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流罐底部设有支撑稳流罐架空设置的罐体支架,稳流罐水平设置于罐体支架上,稳流罐侧面形成有与恒压进水分支管相连通的侧面进水口,稳流罐顶部形成有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相连通的顶部进水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流罐顶部还设有与稳流罐内部相连通的真空抑制器和第一针型阀,稳流罐内设有与第一针型阀相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负压进水分支管上设有相连通的三通接头,无负压进水分支管与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头相连通,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头形成与稳流罐内部相连通的排气通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形成排气通道的接头内设有排气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负压进水分支管的控制阀设置于三通接头与进水总管之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分支管为向上开口的U型结构,出水分支管两侧顶部分别与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相连,水泵设置于相对应出水分支管底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体支架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顶部的U型螺栓,U型螺栓压紧稳流罐设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总管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出水总管的支撑杆,出水总管外套接有与支撑杆相连接的抱箍,抱箍底部设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水总管上设有与出水总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针型阀和压力表,出水总管内设有分别与第二针型阀和压力表相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同时与进水总管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和恒压进水分支管,根据进水总管的水压情况,选择无负压进水分支管采用罐式方式供水或选择恒压进水分支管采用恒压方式供水,在满足出水总管水压前提下,在市政管网供水水压稳定时选用无负压进水分支管,实现罐式方式供水,无需水泵作业,起到节能降耗作用,而在市政管网供水水压波动较大时,选用恒压方式供水,在水泵作用下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稳流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稳流罐与进水总管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稳流罐1,侧面进水口11,顶部进水口12,进水总管2,无负压进水分支管
21,恒压进水分支管22,控制阀23,三通接头24,排气阀25,出水总管3,第二针型阀31,压力表32,水泵4,罐体支架5,支撑架51,U型螺栓52,真空抑制器6,第一针型阀7,出水分支管8,支撑杆9,抱箍91,调节螺栓9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2]如图1

图7所示,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1、给稳流罐1供水的进水总管2、和接收稳流罐1供水的出水总管3;所述进水总管2包括与稳流罐1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和恒压进水分支管22,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与稳流罐1顶部相连通,恒压进水分支管22与稳流罐1侧面相连通,且进水总管2上设有用于识别进水总管2内水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进水总管2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连接处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23,进水总管2与恒压进水分支管22连接处也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23;所述稳流罐1底部设有若干与出水总管3相连通的出水分支管8,出水分支管8上设有相对应的水泵4。
[0023]进水总管2与市政管网相连通,出水总管3与用户管路相连通,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市政管网的水流压力情况,进水总管2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连接处的控制阀23用于连通或阻断进水总管2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之间的连接,进水总管2与恒压进水分支管22连接处的控制阀23用于连通或阻断进水总管2与恒压进水分支管22之间的连接。
[0024]两个控制阀23在使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控制阀23打开,当进水总管2与恒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1)、给稳流罐(1)供水的进水总管(2)、和接收稳流罐(1)供水的出水总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2)包括与稳流罐(1)相连通的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和恒压进水分支管(22),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与稳流罐(1)顶部相连通,恒压进水分支管(22)与稳流罐(1)侧面相连通,且进水总管(2)上设有用于识别进水总管(2)内水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进水总管(2)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连接处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23),进水总管(2)与恒压进水分支管(22)连接处也设有相对应的控制阀(23);所述稳流罐(1)底部设有若干与出水总管(3)相连通的出水分支管(8),出水分支管(8)上设有相对应的水泵(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1)底部设有支撑稳流罐(1)架空设置的罐体支架(5),稳流罐(1)水平设置于罐体支架(5)上,稳流罐(1)侧面形成有与恒压进水分支管(22)相连通的侧面进水口(11),稳流罐(1)顶部形成有与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相连通的顶部进水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1)顶部还设有与稳流罐(1)内部相连通的真空抑制器(6)和第一针型阀(7),稳流罐(1)内设有与第一针型阀(7)相对应的压力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次供水的恒压和罐式一体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负压进水分支管(21)上设有相连通的三通接头(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明豪黄利军沈怿慷唐少云原众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源智慧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