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57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涉及陶瓷用品领域;包括陶瓷罐体、陶瓷罐盖和辅助底架,陶瓷罐体放置在辅助底架上,陶瓷罐体包括防滑防烫结构、罐体内侧壁、罐体外侧壁、不粘附涂层、釉层、陶瓷罐口和中间隔层,防滑防烫结构设置在陶瓷罐体凹陷部位外侧,釉层设置在陶瓷罐体外侧壁的外表面,不粘附涂层在陶瓷罐体内侧壁,陶瓷罐口位于陶瓷罐体靠近陶瓷罐盖的一侧端,中间隔层设置于陶瓷罐体内上方;陶瓷罐盖包括环状卡槽、顶帽、顶部小孔;辅助底架包括底部陶瓷盘、点火器安放架。通过设置中间隔层使陶瓷罐体形成双层式结构,维持陶瓷罐体温度及能同时采用灸法维持罐体温度;通过设置防滑防烫结构,方便走罐的操作。方便走罐的操作。方便走罐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用品
,具体为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走罐疗法是在拔罐疗法的基础上发展的,在1956年田成庆发表《拔火罐》在文末提到“移罐法”是最早对于走罐操作的描述,1970年出版的《针灸治疗手册》一书中,首次提出“走罐法”一词。近年来走罐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形成了多种手法操作。上海市中医医院开展走罐疗法,应用于腹部、肩部、背部等,适用于肠道功能紊乱、颈肩腰腿痛,能达到舒经活血、温经暖寒的作用。
[0003]但走罐疗法目前采用的是玻璃罐,点火温罐后,在相应部位进行走罐操作,并配合定罐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罐很快会出现冷却,无法达到温经通络的目的,且仅用了酒精棉球点燃,在实际中,如果能结合温灸的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有玻璃罐无法满足温灸要求,在局部小部位走罐时,也有采用竹罐的方法,但对于腹部,腹部皮肤松软,采用竹罐容易损伤患者皮肤。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通过设置中间隔层使陶瓷罐体形成双层式结构,维持陶瓷罐体温度及能同时采用灸法维持罐体温度;通过设置防滑防烫结构,方便走罐的操作;通过设置陶瓷罐口的厚度及采用不粘附涂层设计,易于滑动,适合走罐的操作;通过陶瓷罐盖的设计,环状卡槽与陶瓷罐体相配合,密封性能好,其顶部小孔设计,易于通风,便于艾绒的燃烧;通过辅助底架的设计,在底部点火,陶罐扣置在辅助底架上,形成罐内空气负压状态,并达到温罐的目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包括陶瓷罐体、陶瓷罐盖和辅助底架,陶瓷罐盖安装在陶瓷罐体的上端,陶瓷罐体放置在辅助底架上,所述陶瓷罐体包括防滑防烫结构、罐体内侧壁、罐体外侧壁、不粘附涂层、釉层、陶瓷罐口和中间隔层,所述防滑防烫结构设置在陶瓷罐体凹陷部位外侧,所述釉层设置在陶瓷罐体外侧壁的外表面,所述不粘附涂层在陶瓷罐体内侧壁,所述陶瓷罐口位于陶瓷罐体靠近陶瓷罐盖的一侧端,所述中间隔层设置于陶瓷罐体内上方;
[0007]所述陶瓷罐盖包括环状卡槽、顶帽、顶部小孔,所述环状卡槽设置在陶瓷罐盖的底部,其直径大于陶瓷罐体一侧端,所述顶帽位于陶瓷罐盖的顶端;
[0008]所述辅助底架包括底部陶瓷盘、点火器安放架,所述辅助底架同陶瓷罐体分开,所述辅助底架可以摆放多个陶瓷罐体。
[0009]优选的,所述中间隔层设置于陶瓷罐体内上方三分之一部位。
[0010]优选的,所述中间隔层使陶瓷罐体形成双层式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顶部小孔设置有四个,在陶瓷罐盖顶部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防滑防烫结构设于陶瓷罐体外壁,由硅胶材料构成的。
[0013]优选的,所述环状卡槽与陶瓷罐体上侧缘契合。
[0014]优选的,所述釉层的为纳米材料制成。
[0015]优选的,所述辅助底架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设置中间隔层使陶瓷罐体形成双层式结构,维持陶瓷罐体温度及能同时采用灸法维持罐体温度;通过设置防滑防烫结构,方便走罐的操作;通过设置陶瓷罐口的厚度及采用不粘附涂层设计,其表面能级低,摩擦系数小,易于滑动,适合走罐的操作;通过陶瓷罐盖的设计,环状卡槽与陶瓷罐体相配合,密封性能好,便于顶部的开合,放置艾绒,其顶部小孔设计,易于通风,便于艾绒的燃烧;通过辅助底架的设计,在底部点火,陶罐扣置在辅助底架上,形成罐内空气负压状态,并达到温罐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陶瓷罐盖正、俯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辅助底架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辅助底架的俯观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陶瓷罐体;2

陶瓷罐盖;3

辅助底架;4

防滑防烫结构;5

罐体内侧壁;6

罐体外侧壁;7

不粘附涂层;8

釉层;9

陶瓷罐口;10

中间隔层;11

环状卡槽;12

顶帽;13

顶部小孔;14

陶瓷盘;15

点火器安放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技术方案:包括陶瓷罐体1、陶瓷罐盖2和辅助底架3,陶瓷罐盖2安装在陶瓷罐体1的上端,陶瓷罐体1放置在辅助底架3上;
[0026]所述陶瓷罐体1包括防滑防烫结构4、罐体内侧壁5、罐体外侧壁6、不粘附涂层7、釉层8、陶瓷罐口9和中间隔层10,所述防滑防烫结构4设置在陶瓷罐体1凹陷部位外侧,所述釉层8设置在陶瓷罐体1外侧壁6的外表面,所述不粘附涂层7在陶瓷罐体1内侧壁5,所述陶瓷罐口9位于陶瓷罐体1靠近陶瓷罐盖2的一侧端,所述中间隔层10设置于陶瓷罐体1内上方,
通过设置中间隔层10使陶瓷罐体1形成双层式结构,维持陶瓷罐体1温度及能同时采用灸法维持罐体温度;通过设置防滑防烫结构4,方便走罐的操作,通过设置陶瓷罐口9的厚度及采用不粘附涂层7设计,其表面能级低,摩擦系数小,易于滑动,适合走罐的操作;
[0027]所述陶瓷罐盖2包括环状卡槽11、顶帽12、顶部小孔13,所述环状卡槽11设置在陶瓷罐盖2的底部,其直径大于陶瓷罐体1一侧端,所述顶帽12位于陶瓷罐盖2的顶端,通过陶瓷罐盖2的设计,环状卡槽11与陶瓷罐体1相配合,密封性能好,便于顶部的开合,放置艾绒,其顶部小孔13设计,易于通风,便于艾绒的燃烧;
[0028]所述辅助底架3包括底部陶瓷盘14、点火器安放架15,所述辅助底架3同陶瓷罐体1分开,所述辅助底架3可以摆放多个陶瓷罐体1,通过辅助底架3的设计,在底部点火,陶瓷罐体1扣置在辅助底架3上,形成罐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走罐用耐热分层式陶瓷罐,包括陶瓷罐体(1)、陶瓷罐盖(2)和辅助底架(3),陶瓷罐盖(2)安装在陶瓷罐体(1)的上端,陶瓷罐体(1)放置在辅助底架(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罐体(1)包括防滑防烫结构(4)、罐体内侧壁(5)、罐体外侧壁(6)、不粘附涂层(7)、釉层(8)、陶瓷罐口(9)和中间隔层(10),所述防滑防烫结构(4)设置在陶瓷罐体(1)凹陷部位外侧,所述釉层(8)设置在陶瓷罐体(1)外侧壁(6)的外表面,所述不粘附涂层(7)在陶瓷罐体(1)内侧壁(5),所述陶瓷罐口(9)位于陶瓷罐体(1)靠近陶瓷罐盖(2)的一侧端,所述中间隔层(10)设置于陶瓷罐体(1)内上方;所述陶瓷罐盖(2)包括环状卡槽(11)、顶帽(12)、顶部小孔(13),所述环状卡槽(11)设置在陶瓷罐盖(2)的底部,其直径大于陶瓷罐体(1)一侧端,所述顶帽(12)位于陶瓷罐盖(2)的顶端;所述辅助底架(3)包括底部陶瓷盘(14)、点火器安放架(15),所述辅助底架(3)同陶瓷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晓聆侯风刚石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