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包括底座、第一升降柱、坐垫、第二升降柱和椅背,所述底座的下端边沿设有带刹车的导轮,所述第一升降柱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下端固定有脚踏盘,所述坐垫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上端并能实现升降,所述椅背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柱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坐垫后端,所述椅背的顶部设有靠枕,所述椅背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电连接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结构紧凑、调节方便,适用不同病人,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
技术介绍
[0002]胸腔穿刺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操作,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和贴近胸部肿块的穿刺活检。胸腔穿刺不仅可以对穿刺标本进行化验、检查,以明确疾病诊断,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减少胸腔内液体的容量,以促进其恢复。考虑到液体和气体对于体位改变的影响,胸腔穿刺一般要求病人坐位,穿刺针从背部、侧方、或前方进针。而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操作,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穿刺的病人用操作椅。
[0003]大部分情况是请并病人坐在普通的凳子上进行操作。而因没有依靠或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如胸膜反应),部分病人无法坚持到操作完成。部分虚弱病人则可能借靠亲属的肩膀或桌子,但这给操作的无菌要求带来极大的考验。而因为没有舒适的体位,部分慢性患者对胸腔穿刺有一定的抗拒心理。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根据不同病人进行调节、且坐姿舒适的胸腔穿刺用病人椅。
[0007]【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包括底座1、第一升降柱3、坐垫5、第二升降柱6和椅背8,所述底座1的下端边沿设有带刹车的导轮11,所述第一升降柱3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柱3的下端固定有脚踏盘2,所述坐垫5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柱3的上端并能实现升降,所述椅背8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柱6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坐垫5后端,所述椅背8的顶部设有靠枕84,所述椅背8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升降柱3、第二升降柱6电连接的控制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柱3或所述第二升降柱6为电动推杆或电液推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椅背8的两端向前呈弧形折弯并形成包裹部81。
[0011]进一步的,所述坐垫5的前端两侧设有第一凹口51。
[0012]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一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cm且小于等于25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椅背8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凹口82,所述椅背8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三凹口83。
[0014]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二凹口之间或两所述第三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cm且小于等于35cm。
[0015]进一步的,所述椅背8的上端向后呈弧形折弯并形成所述靠枕84。
[0016]进一步的,所述脚踏盘2为圆环形且与所述第一升降柱3同轴。
[0017]进一步的,所述椅背8的前后两侧边沿均设有圆角。
[0018]【3】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双升降设置,分别对坐垫和椅背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病人使用,适用范围大;采用电动调节,调节方便、省力,且精度高,提高穿刺成功率;多凹口结构设置,提高正反坐的舒适性和贴合度,便于穿刺作业;设置包裹部,增大椅背与人体的贴合度,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结构紧凑、调节方便,适用不同病人,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的椅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胸腔穿刺用病人椅的椅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
[0026]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其包括底座1、第一升降柱3、坐垫5、第二升降柱6和椅背8,底座1的下端边沿设有带刹车(制动)的导轮(万向轮)11,本实施例中,该底座1为6脚底座,其包括周向均布的6个支脚,每个支脚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
°‑
20
°
,导轮固定在支脚的端部,6个支脚能提高椅子的整体稳定性,底座的整体直径为55cm
‑
65cm,直径大,稳定性高;第一升降柱3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端中心,即该第一升降柱与底座同轴设置,在第一升降柱3的下端固定有脚踏盘2,用于穿刺时脚踏,本实施例中,该脚踏盘2为圆环形,其由金属管弯制而成,且与第一升降柱3同轴设置,通过至少3根连接杆与第一升降柱3刚性连接,该脚踏盘的直径为45cm
‑
55cm;坐垫5固定在第一升降柱3的上端,并通过第一升降柱实现升降,坐垫整体为圆角矩形结构,其长度为45cm
‑
55cm,宽度为35cm
‑
45cm,其上端边缘倒圆,使用舒适性好;椅背8通过第二升降柱6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坐垫5后端,该椅背基本与水平面垂直,以便于穿刺作业,否则会影响穿刺准确性;椅背8的顶部设有靠枕84,具体的,椅背8的上端向后呈弧形折弯并形成靠枕84,方便枕头或搁下巴,正向坐时,用于托住后脑,反向坐时,用于托住下巴,实现对头部的支撑,提高稳定性;在椅背8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该控制器与第一升降柱3、第二升降柱6电连接,能实现对第一升降柱及第二升降柱的高度调节,以满足不同体格的病人,为了避免误操作,在控制器上设有盖体,调节完成后盖上盖体,避免误触;也可以设置锁止按钮或机械锁止机构,避免误触,同时可以配设无线遥控器,提高调节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柱3或第二升降柱6为电动推杆或电液推杆,其均包括一控制电机,电动推杆包括螺杆和螺母,电液推杆包括齿轮(泵)和滑塞,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进而实现升降,其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0027]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力度和贴合度,椅背8的两端向前呈弧形折弯并形成包裹部81。
[0028]为了肢体与坐垫的贴合度,在坐垫5的前端两侧设有第一凹口51,第一凹口开设在坐垫的前端的两个角上,参阅图1
‑
图3,其能在增大坐垫面积的前提下便于大腿放置,满足不同身高的病人,两个第一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cm且小于等于25cm。
[0029]为了提高反向坐姿的舒适性,在椅背8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凹口82,第二凹口开设在椅背的上端的两个角上,两第二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cm且小于等于35cm,其便于手放置于椅背后端,形成环抱姿势;同时,在椅背8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三凹口83,第三凹口开设在椅背的下端的两个角上,用于反坐时容大腿穿过(放置),两个第三凹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cm且小于等于35cm。
[0030]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椅背8的前后两侧边沿均设有圆角,同时,在椅背、坐垫和靠枕用软质海绵被以皮质蒙皮,舒适的同时也方便消毒。
[0031]以下对其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0032]患者正坐时,将第一升降柱3和第二升降柱6调整到合适长度,患者双腿穿过坐垫上的第一凹口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升降柱、坐垫、第二升降柱和椅背,所述底座的下端边沿设有带刹车的导轮,所述第一升降柱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下端固定有脚踏盘,所述坐垫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柱的上端并能实现升降,所述椅背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柱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坐垫后端,所述椅背的顶部设有靠枕,所述椅背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椅背的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凹口,所述椅背的下端两侧设有第三凹口;所述椅背的上端向后呈弧形折弯并形成所述靠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用病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柱或所述第二升降柱为电动推杆或电液推杆。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杜岳武,吴旋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