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9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5
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属于移动式散料设备领域。该调整机构包括的机头移动组件在机头移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头部的机头导轨移动,机尾移动组件在机尾移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尾部的机尾导轨移动,使得排料臂卸料点的位置能够前后调整,与排料臂的回转动作相结合,能够实现在平面上的一个环扇形面积内调整卸料点,卸料点在平面上的调整范围由一条曲线变为一个环扇面,卸料点调整的灵活度大幅增加,降低了调整对中的难度,提高了转载点对中速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避免了履带频繁参与调整对中带来的履带调整位置困难、调整耗时长精度低、同一设备的受料点和卸料点调整相互影响等问题。调整相互影响等问题。调整相互影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式散料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连续、半连续工艺系统的轮斗挖掘机(自移式破碎机)、转载机、受料车等移动式散料设备依次衔接,物料依次在各个设备之间转载,实现物料的输送。在设备每次移动之后相连设备之间的转载点需要重新对中,而且对中速度要求较高,以便尽快恢复生产。设备的对中通常采用排料臂的俯仰和回转同时调整来实现,俯仰和回转调整不能实现对中时,须履带移动调整设备站立位置后再进行俯仰和回转调整,直至完成对中。排料臂的俯仰可实现在高度方向上上下游设备的卸料点与受料点之间的对接,回转可实现卸料口在圆弧轨迹的一定范围内调整,其调整轨迹为定半径圆弧,调整范围有限,常常是需要多次调整履带位置后,才能实现精准对中。采用履带参与调整实现转载点对中存在如下问题:一、移动式设备一般重量大、体积大因而移动惯性大,移动位置难以精准控制;二、由于履带节之间的松紧程度、履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履带移动的精准度难以有效控制;三、一台移动式设备与其上下游设备之间均有衔接关系,为调整一端的对中,移动履带势必会影响另一端的对中关系,导致设备两端均需要重新对中;四、履带调整的精准度低,往往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完成对中,对中操作困难,对中调整耗时长。因此,在转载点对中的平面调整方式中,增加除回转之外的平移自由度替代履带移动调整,可大大简化调整作业操作难度,缩短对中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解决常见排料臂调整方式卸料点平面位置只能沿定半径圆弧轨迹调整而导致调整范围小对中调整操作复杂的问题。常见排料臂调整方式为排料臂俯仰调整高度方向位置,排料臂回转调整卸料点在平面上的位置,此调整方式在平面上只有回转一个调整自由度,即只能在一个定半径圆弧线上调整卸料点的位置的问题。
[0004]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排料臂主梁,排料臂主梁上设有用以支承位于排料臂主梁上的输送带的承载托辊组和回程托辊组,排料臂主梁上还设有用以缓冲物料冲击、收拢物料并将物料导流到输送带中部的受料装置组件,机头移动组件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头部的机头导轨移动,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的机头移动动力装置与机头移动组件相连接用于为机头移动组件提供移动所需动力并用于机头移动组件在排料臂主梁上的位置调整,机尾移动组件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尾部的机尾导轨移动,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的机尾移动动力装置与机尾移动组件相连接用于为机尾移动组件提供移动所需动力并用于机尾移动组件在排料臂主梁上的位置调整,输送带绕经机头移动组件的机头滚筒和机尾移动组件的机尾滚筒设置,并
在机头移动组件和机尾移动组件的拉力作用下拉紧。
[0005]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头移动组件包括机头架以及分别连接在机头架上的机头滚筒、机头溜槽以及机头行走轮组,机头行走轮组沿机头导轨滚动。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尾移动组件采用轴承座带滑动沟槽的机尾滚筒,机尾滚筒的滑动沟槽与机尾导轨配合,机尾移动组件通过机尾轴承座的滑动沟槽沿机尾导轨滑动。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机头移动组件采用带滑动沟槽的可在机头导轨上滑动的滑动式机头架为主体支承结构,机头滚筒和机头溜槽分别连接在滑动式机头架上。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尾移动组件包括机尾架以及连接在机尾架上的机尾滚筒和机尾行走轮组,机尾行走轮组沿机尾导轨滚动。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头移动动力装置采用钢丝绳绞车调整机头移动组件的位置,绞车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绞车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经滑轮导向后,绳头固定在机头移动组件上,通过绞车收放钢丝绳实现对机头移动组件的位置调整。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尾移动动力装置采用钢丝绳绞车调整机尾移动组件位置,绞车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绞车上缠绕钢丝绳,钢丝绳经滑轮导向后,绳头固定在机尾移动组件上,通过绞车收放钢丝绳实现对机尾移动组件的位置调整。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头移动动力装置为液压缸、电动推杆、电动缸或电液推杆。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尾移动动力装置为液压缸、电动推杆、电动缸或电液推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机头移动组件在机头移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头部的机头导轨移动,机尾移动组件在机尾移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尾部的机尾导轨移动,使得排料臂卸料点的位置能够前后调整,与排料臂的回转动作相结合,能够实现在平面上的一个环扇形面积内调整卸料点,卸料点在平面上的调整范围由一条曲线变为一个环扇面,卸料点调整的灵活度大幅增加,降低了调整对中的难度,提高了转载点对中速度。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避免了履带频繁参与调整对中带来的履带调整位置困难、调整耗时长精度低、同一设备的受料点和卸料点调整相互影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

A剖视图;图5是图1和图2的B

B剖视图;图6是图2和图3的C

C剖视图;图7是图3的D

D剖视图;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排料臂主梁、2承载托辊组、3回程托辊组、4输送带、5受料装
置组件、6机头导轨、7机尾导轨、8机头移动组件、9机尾移动组件、10机头移动动力装置、11机尾移动动力装置、81机头滚筒、82机头架、83机头溜槽、84机头行走轮组、85滑动式机头架、91机尾滚筒、92机尾架、93机尾行走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的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包括排料臂主梁1、承载托辊组2、回程托辊组3、输送带4、受料装置组件5、机头导轨6、机尾导轨7、机头移动组件8、机尾移动组件9、机头移动动力装置10和机尾移动动力装置11。
[0018]排料臂主梁1上设有若干组承载托辊组2和回程托辊组3用以支承输送带4,排料臂主梁1上还设有受料装置组件5用以缓冲物料冲击、收拢物料并将其导流到输送带4中部;在排料臂主梁1头部两侧各设一组机头导轨6,其上是机头移动组件8,机头移动组件8在机头移动动力装置10的拉力(或推力)的作用下在机头导轨6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料臂主梁,排料臂主梁上设有用以支承位于排料臂主梁上的输送带的承载托辊组和回程托辊组,排料臂主梁上还设有用以缓冲物料冲击、收拢物料并将物料导流到输送带中部的受料装置组件,机头移动组件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头部的机头导轨移动,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的机头移动动力装置与机头移动组件相连接用于为机头移动组件提供移动所需动力并用于机头移动组件在排料臂主梁上的位置调整,机尾移动组件沿设置在排料臂主梁尾部的机尾导轨移动,固定在排料臂主梁上的机尾移动动力装置与机尾移动组件相连接用于为机尾移动组件提供移动所需动力并用于机尾移动组件在排料臂主梁上的位置调整,输送带绕经机头移动组件的机头滚筒和机尾移动组件的机尾滚筒设置,并在机头移动组件和机尾移动组件的拉力作用下拉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移动组件包括机头架以及分别连接在机头架上的机头滚筒、机头溜槽以及机头行走轮组,机头行走轮组沿机头导轨滚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卸料点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尾移动组件采用轴承座带滑动沟槽的机尾滚筒,机尾滚筒的滑动沟槽与机尾导轨配合,机尾移动组件通过机尾轴承座的滑动沟槽沿机尾导轨滑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式散料设备的排料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亮郭明敏刘畅宋波李子健张景权孙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