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箱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90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箱及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本体、曲轴本体、后端盖、轮毂、甩油组件和第一甩油部,所述曲轴箱本体内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后端盖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并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轮毂的安装孔,所述曲轴本体依次贯穿所述轮毂与所述甩油组件,所述甩油组件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位置处具有朝向所述轮毂的弯曲部,并与所述后端盖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甩油组件与所述后端盖以及所述轮毂形成有甩油腔,同时甩油组件的高速旋转,会对润滑油施加一个离心力,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由第一间隙甩入至曲轴箱本体内部的容纳空间处,避免了润滑油泄露现象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轴箱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器
,尤其涉及一种曲轴箱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曲轴箱是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曲轴箱在使用的过程中时,润滑油会积聚在轮毂与后端盖接缝处,因而未避免润滑油被压出曲轴箱,设置有后油封结构,但现有后油封结构由于装配要求较高,会造成装配偏心过大,进一步的导致轮毂与后端盖接缝处的润滑油会由此被压出曲轴箱,造成润滑油的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曲轴箱及发动机,用于最大程度上避免润滑油泄露现象的发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曲轴箱,包括:曲轴箱本体、曲轴本体、后端盖、轮毂、甩油组件和第一甩油部;
[0006]所述曲轴箱本体内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后端盖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并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轮毂的安装孔,所述曲轴本体依次贯穿所述轮毂与甩油组件,所述甩油组件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位置处具有朝向所述轮毂的弯曲部,并与所述后端盖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甩油组件与所述后端盖以及所述轮毂形成有甩油腔;
[0007]所述轮毂与所述后端盖形成有沿所述曲轴本体轴线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甩油腔连通,所述第一甩油部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内部。
[0008]本技术中设置有用于甩油的甩油组件,并将甩油组件上设置有朝向轮毂的弯曲部,进而能够使得甩油组件与轮毂和后端盖会形成有甩油腔,曲轴箱本体在运行的过程中时,润滑油会进入至甩油腔的内部,由于甩油组件跟随于曲轴本体进行高速旋转,因而会使得轮毂和后端盖朝甩油组件的一面形成有负压区域,进而使得轮毂与后端盖之间的接缝处形成有负压区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润滑油进入此接缝处现象的发生,同时甩油组件的高速旋转,会对润滑油施加一个离心力,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由第一间隙甩入至曲轴箱本体内部的容纳空间处,避免了润滑油泄露现象的发生。
[0009]此外,本申请在第二间隙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甩油部,因而在甩油组件甩油的过程中时,若存在部分润滑油进入第二间隙现象的发生时,润滑油会进入至第一甩油部的内部,进而随着曲轴本体旋转的过程中时,润滑油会由第一甩油部甩入甩油腔的内部,再次由第一间隙处完成润滑油的挤压过程。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甩油部包括多个螺旋槽,所述轮毂的周面开设有多个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位于所述第一间隙位置处,且所述螺旋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后端盖,并与所述甩油腔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甩油组件包括多个旋流叶片和甩油盘,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围绕所述甩油盘的轴线设置于所述甩油盘朝向所述轮毂的表面,且所述多个旋流叶片中的任意两个旋流叶片的旋流方向一致。
[0012]可选地,所述甩油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曲轴本体的过孔以及围绕所述过孔环形分布的多个螺纹孔,所述甩油盘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曲轴本体螺栓连接,所述曲轴本体与所述甩油盘在所述过孔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曲轴箱本体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旋流叶片靠近所述过孔的一端距离所述甩油盘朝向所述轮毂的表面为第一距离,所述旋流叶片远离所述过孔的一端距离所述甩油盘朝向所述轮毂的表面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0014]可选地,所述旋流叶片具有靠近旋流方向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靠近甩油盘的第一区域与远离甩油盘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沿垂直于所述甩油盘轴线方向的截面弧线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沿垂直于所述甩油盘轴线方向的截面弧线半径。
[0015]可选地,所述后端盖靠近所述甩油组件的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轮毂靠近所述甩油组件的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0016]可选地,所述旋流叶片距离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记做L,所述L满足以下范围:
[0017]0.8mm≤L≤1mm。
[0018]可选地,所述甩油腔内部的气压小于所述曲轴箱本体内部的气压。
[00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以及上述所述的曲轴箱,所述发动机本体与所述曲轴箱通过曲轴本体连接。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曲轴箱本体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甩油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甩油盘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处截面示意图。
[0025]其中:1

曲轴箱本体、11

甩油腔、2

曲轴本体、3

甩油盘、31

旋流叶片、32

过孔、33

螺纹孔、4

轮毂、41

螺旋槽、5

后端盖、6

第二间隙、7

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曲轴箱,包括:曲轴箱本体1、曲轴本体2、后端盖5、轮毂4、甩油组件和第一甩油部;
[0028]曲轴箱本体1内部开设有容纳空间,后端盖5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内部,并形成有用于安装轮毂4的安装孔,曲轴本体2依次贯穿轮毂4与甩油组件,甩油组件靠近后端盖5的位
置处具有朝向轮毂4的弯曲部,并与后端盖5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7,第一间隙7与容纳空间连通,甩油组件与后端盖5以及轮毂4形成有甩油腔11;
[0029]轮毂4与后端盖5形成有沿曲轴本体2轴线的第二间隙6,第二间隙6与甩油腔11连通,第一甩油部设置于轮毂4的周面,且位于第二间隙6的内部。
[0030]本技术中设置有用于甩油的甩油组件,并将甩油组件上设置有朝向轮毂4的弯曲部,进而能够使得甩油组件与轮毂4和后端盖5会形成有甩油腔11,曲轴箱本体1在运行的过程中时,润滑油会进入至甩油腔11的内部,由于甩油组件跟随于曲轴本体2进行高速旋转,因而会使得轮毂4和后端盖5朝甩油组件的一面形成有负压区域,进而使得轮毂4与后端盖5之间的接缝处形成有负压区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润滑油进入此接缝处现象的发生,同时甩油组件的高速旋转,会对润滑油施加一个离心力,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由第一间隙7甩入至曲轴箱本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处,避免了润滑油泄露现象的发生。
[0031]此外,本申请在第二间隙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甩油部,因而在甩油组件甩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箱本体、曲轴本体、后端盖、轮毂、甩油组件和第一甩油部;所述曲轴箱本体内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后端盖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并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轮毂的安装孔,所述曲轴本体依次贯穿所述轮毂与所述甩油组件,所述甩油组件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位置处具有朝向所述轮毂的弯曲部,并与所述后端盖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甩油组件与所述后端盖以及所述轮毂形成有甩油腔;所述轮毂与所述后端盖形成有沿所述曲轴本体轴线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甩油腔连通,所述第一甩油部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甩油部包括多个螺旋槽,所述轮毂的周面开设有多个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位于所述第一间隙位置处,且所述螺旋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后端盖,并与所述甩油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组件包括多个旋流叶片和甩油盘,所述多个旋流叶片围绕所述甩油盘的轴线设置于所述甩油盘朝向所述轮毂的表面,且所述多个旋流叶片中的任意两个旋流叶片的旋流方向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曲轴本体的过孔以及围绕所述过孔环形分布的多个螺纹孔,所述甩油盘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曲轴本体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涛王贵民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