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679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兑垫底铁水;步骤2:兑铸余;步骤3:搅拌;步骤4:脱氧;步骤5:兑铁;步骤6:转炉冶炼;该技术方案实现了稳定、高效的利用铸余,减少铸余加工成本,降低炼钢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属于冶金渣再利用


技术介绍

[0002]针对铸余如何高效利用是近年来冶金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国内钢铁企业开展铸余返精炼利用研究较多,2015年后梅钢也开展铸余返精炼的试验。铸余返精炼利用可将铸余充分利用,高碱度铸余渣有很强的脱硫能力,可节约LF炉辅料消耗和缩短LF炉化渣时间,降低炼钢成本。但铸余返精炼利用对炼钢生产组织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导致利用率不高,铸余比例仅为10~20%,在提倡高效率快节奏生产模式的钢铁企业,铸余返精炼利用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要求。采用铸余返转炉利用模式,随着铸余返回炉数增加,铸余存在发泡问题,限制铸余返回利用比例的提高。
[0003]经过检索,中国专利201310292112.4公开了《一种铸余渣回收利用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铸余利用率低,铁水包每包接受一次铸余,每天约回收铸余炉数10炉,降本增效不显著;二是铸余渣未脱氧活性强,垫底铁水多,铁水液面距铁包上沿净空高度低,倘若铸余发泡溢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兑垫底铁水;步骤2:兑铸余;步骤3:搅拌;步骤4:脱氧;步骤5:兑铁;步骤6:转炉冶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兑垫底铁水,具体如下,步骤1中,铁水包选择周转包,铁包内衬温度>900℃,在铁水包中兑入垫底铁水30~60吨,铁水包通过炉前行车及过跨台运输至连铸跨等待接受连铸铸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兑铸余,具体如下,大包浇铸结束3~10min;安排行车及时将铸余钢包吊至铁水包上方,将铸余翻至铁水包内,兑铸余的铁水包总运转周期控制小于3小时,接受铸余炉数控制小于等于6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铸余热回收发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搅拌,具体如下,在铸余返回第4、6炉时对铁水包铸余渣进行顶吹搅拌,搅拌气体选择氮气,气体压力为0.70~1.00MPa,气体流量10~20m3/h,搅拌时间3~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战旗朱坤孙玉军唐洪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