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74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热膨胀材料和导热添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硅碳负极极片中加入负热膨胀材料,利用快充发热使得该材料在充电过程中体积收缩与硅和石墨体积的膨胀正好相反的特性来缓解硅碳体系极片膨胀的问题。并且为了充分发挥负热膨胀材料的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负极片中加入导热材料,结合负热膨胀材料,充分将机械件位置的热量通过集流体导入负极活性层,负极活性层通过快速导热添加剂,更大化的将热量传输到负热膨胀材料中,充分发挥其材料特性,提升电池循环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负极极片可以提升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组成部件也被广泛的关注;目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需求越来越高,要求锂离子电池具备更高的质量能量密度同时兼具快充能力。
[0003]现阶段,锂离子电池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石墨,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难以满足车用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和氧化亚硅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嵌锂电位而引起广泛关注。Li和Si可形成合金Li4.4Si,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与氧化亚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2100mAh/g,但是硅在与锂合金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体积效应(高达300%),与氧化亚硅产生的体积膨胀约150%,导致极片膨胀严重,在垂直极片厚度方向上极片膨胀的累加导致充电后电芯鼓胀。再者硅负极膨胀后导致集流体与活性材料层的剥落,使电极材料失去电接触,造成容量迅速衰减,加之硅的导电性差,在充电过程中极片发热严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热膨胀材料和导热添加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膨胀材料包括氧化铋镍、氟化钪、氧化钌、铅钒氧化物、由钙、钌和氧原子构成的金属

陶瓷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负热膨胀材料在35℃~90℃的范围内受热开始收缩,所述负热膨胀材料的体积收缩率为2%~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膨胀材料表面包覆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括石墨烯和/或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添加剂选自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碳化硅、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活性物质1和活性物质2,所述活性物质1包含石墨、软碳,硬碳中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活性物质2包含氧化亚硅,硅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涛刘宏勇黄亮覃律健于哲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