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669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下层活性材料层和涂覆在下层活性材料层表面的上层活性材料层;下层活性材料层的原料包括石墨、SP、CMC和SBR;石墨2T压实密度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专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系统、医疗器械等。
[0003]锂电池极片剥离强度是指极片活性物质与集流体黏附在一起的附着力,是检测锂电池极片重要指标之一,对电池的内阻和循环性能存在影响。目前锂电池负极片中常见的组合是:石墨(活性物质)、粘结剂(丁苯橡胶SBR等)、导电剂、集流体,例如公布号为CN109004217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片配方,由92~97份石墨、0.8~1.5份导电剂(导电炭黑)和2~5份粘结剂组成,在极片烘干过程中,SBR(丁苯橡胶)粘结剂及炭黑会随着溶剂蒸发而向表面迁移,使得极片内部产生了浓度梯度,尤其是在高速烘烤过程中。SBR粘结剂的颗粒尺寸至少比石墨小100倍,石墨颗粒的间距足够让SBR自由移动,溶剂流动会带着聚合物和小颗粒SBR一起迁移上浮,使得粘结剂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集流体、下层活性材料层和上层活性材料层,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上层活性材料层涂覆在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表面;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的原料包括石墨、SP、CMC和SBR;所述石墨2T压实密度为1.8

1.9g/cm3,克容量为358

400mAh/g;所述上层活性材料层的原料包括石墨和CMC;所述石墨2T压实密度为1.3

1.5g/cm3,克容量为345

360mAh/g;且所述上层活性材料层中石墨的克容量小于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中石墨的克容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选自天然石墨、改性天然石墨、人造和天然石墨的混合物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的原料中,石墨、SP、SBR、CMC的质量比为88.8

94:1.4

2.8:2.6

7.2:1.2

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活性材料层的原料中,石墨的D50粒径为13

17微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银银李涛吴芹芹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