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丁鸿专利>正文

复位式无段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70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主要提供承重物在其重力离开时,转轴可同步自动回复原位,其包含有一转轴及二反向枢接于前述转轴上的转动件,且在二转动件上设有一复位元件,并在转动件上对应于元件的两受力端处设有施力部接设,令转动件以外力转动咬合转轴施行无段调整时,同步带动两受力端使复位元件储能,且在外力解除时,复位元件随即释能使两受力端反连动转动件复归原位,如是构成一复位式无段转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尤指一种用于显示器、笔记型电脑、小型化桌上型电脑或其脚架等可作为角度调整的无段转轴。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它能在承重物的重力离开时,转轴可同步自动回复原位。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包含有转轴及二反向枢接于该转轴上的转动件,其特征在于该二转动件设有一复位元件,在该转动件上对应于复位元件的两受力端处设有施力部。该复位元件为一有预加压力的压缩弹簧。该转动件相接面分设有一凸部及一限制该凸部位移行程的凹槽。该复位元件与二转动件之间可增设一轴套。该任一转动件内配置有一对应该转轴所需摩擦力的调能件。该调能件与转动件设有相对应的形成定位关系的第一、第二限制部。该第一、第二限制部的其一为限位口及凸柱。该第一、第二限制部的另一为卡勾及扣槽。该施力部为转动件相接面延伸出耳部,形成一供受力端靠置的缺口。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将配合实施例及附图说明如下 图2是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图4是本技术转动件动作示意图。图5、图6是本技术转轴咬合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外观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件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施力于转动物连动任一转动件2a、2b在转轴10上转动,由于两转动件2a、2b上设有凸部23及限制凸部23位移行程的凹槽24,将可限制转动物调整角度行程而避免转动件2a、2b提供过度摩擦力咬合转轴10而产生咬死现象,并在转动件2a、2b转动下产生摩擦力以咬合转轴10形成无段式角度调整(如图5、图6所示),且在转动件2a、2b转动同时,二施力部22带动复位元件30的受力端31使复位元件30压缩储能,由于承重物本身重量下压力量大于复位元件30弹性压力,并配合转动件2a、2b的静摩擦力咬合转轴10,让使用者可视环境所需调整转动物相对承重物的倾斜角度,而提供使用者相对视界的舒适感;而当使用者结束操作后,只须将承重物上提使其下压力量消去,此时复位元件30原受到压缩储存的弹性力将受到释放,且为便于本技术实施,可将复位元件30作为一预加有大于连动件静摩擦力的弹性压力的压缩弹簧,故在复位元件30释能时,可以二受力端31反连动转动件2a、2b带动转动物自动复归原位,如是构成一复位式无段转轴10。图7、图8分别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之外观立体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为因应各式承重物及转动物内径规格不同,且所需摩擦力程度及复位元件30的弹性压力亦有所差异,针对内径规格配合部分,在不影响复位元件30的弹性压力下,若转动件2a、2b外径过小于复位元件30内径,可在该复位元件30与二转动件2a、2b之间增设有一轴套40;而考量转轴10所需摩擦力,由于转动件2a、2b因厚度较厚、刚性较高的因素之下,可视转轴10所需摩擦力在任一转动件2a、2b内配置有一对应的调能件50(一般其厚度小于转动件2a、2b),该调能件50与该转动件2a、2b设有相对应形成定位关系的第一、第二限制部,前述第一、第二限制部的其一为限位口51及凸柱25,另一则为卡勾52及扣槽26,并在调能件50上同对应该转动件2a、2b的固定孔21处设有穿孔53,使调能件50可稳固定位于该转动件2a、2b上,如是可提供一最适合转轴10咬合所需的摩擦力。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即大凡依本技术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包含有一转轴(10)及二反向枢接于该转轴(10)上的转动件(2a、2b),其特征在于该二转动件(2a、2b)系设有一复位元件(30),在该转动件(2a、2b)上相应于复位元件(30)的两受力端(31)处设有施力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元件(30)为一有预加压力的压缩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2a、2b)相接面分设有一凸部(23)及一限制该凸部(23)位移行程的凹槽(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元件(30)与二转动件(2a、2b)之间可增设一轴套(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任一转动件(2a、2b)内配置有一对应转轴(10)所需摩擦力的调能件(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调能件(50)与转动件(2a、2b)设有相对应的形成定位关系的第一、第二限制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限制部的其一为限位口(51)及凸柱(2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限制部的另一为卡勾(52)及扣槽(2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式无段转轴,其特征在于该施力部(22)为转动件(2a、2b)相接面延伸出耳部(221)形成一供受力端(31)靠置的缺口(222)。专利摘要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主要提供承重物在其重力离开时,转轴可同步自动回复原位,其包含有一转轴及二反向枢接于前述转轴上的转动件,且在二转动件上设有一复位元件,并在转动件上对应于元件的两受力端处设有施力部接设,令转动件以外力转动咬合转轴施行无段调整时,同步带动两受力端使复位元件储能,且在外力解除时,复位元件随即释能使两受力端反连动转动件复归原位,如是构成一复位式无段转轴。文档编号H05K7/16GK2549693SQ0221807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江建璋 申请人:苏丁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位式无段转轴,包含有一转轴(10)及二反向枢接于该转轴(10)上的转动件(2a、2b),其特征在于:该二转动件(2a、2b)系设有一复位元件(30),在该转动件(2a、2b)上相应于复位元件(30)的两受力端(31)处设有施力部( 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璋
申请(专利权)人:苏丁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