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65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柜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侧两侧壁内固定安装有直角固定架,所述直角固定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需对控制箱进行检修维修时,通过手握把手柱,向外拉出,使得第四传动杆拉动第五固定轴将供电配电设备拉出,在拉出时通过第三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将其扇形移出,且液压缸起到液压缓冲的作用,使得使用人员在检修维修时的施展空间大,提高维修检修效率。提高维修检修效率。提高维修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柜
,具体的,涉及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即可提供交流电也可提供直流电,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0003]如授权号:CN202120295147.3:“一种用于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数字化管理设备,包括控制箱主体,所述控制箱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缓冲杆、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弹簧、环扣和球节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控制箱主体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避免控制箱主体内部的元器件损坏,通过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位于控制箱主体上方的两角,平衡控制箱主体的重力,避免控制箱主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0004]该授权号及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在检修控制箱内部配电设备时,因控制箱内部空间较小,维修检修不方便,且配电设备及供电设备长时间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具有拉出式结构便于维修检修,且散热较好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侧两侧壁内固定安装有直角固定架,所述直角固定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底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中下段圆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三固定轴,且第三固定轴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固定架的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顶端固定套接有第六固定轴,所述第六固定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配电设备,所述直角固定架的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轴,所述第四固定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五固定轴,并且第五固定轴的底端固定安装在配电设备的一侧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传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传动杆,所述第四传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柱,所述配电设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供电设备。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的内部顶端
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片,所述动力箱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换气扇。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的内侧后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散热片。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的内侧后端顶端固定套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尘防虫网。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柜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柜门,所述柜门的表面中央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柜门的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门把,所述柜门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在使用时,在需对控制箱进行检修维修时,通过手握把手柱,向外拉出,使得第四传动杆拉动第五固定轴将供电配电设备拉出,在拉出时通过第三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将其扇形移出,且液压缸起到液压缓冲的作用,使得使用人员在检修维修时的施展空间大,提高维修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推拉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散热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换气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防虫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控制柜;101、孔一;2、直角固定架;3、第一固定轴;31、固定片;32、液压缸;33、液压杆;34、第二固定轴;4、第一传动杆;5、第二传动杆;51、第六固定轴;6、第三固定轴;7、第四固定轴;71、第三传动杆;72、第四传动杆;73、把手柱;8、第五固定轴;9、配电设备;91、支撑片;10、供电设备;11、支撑框;111、动力箱;112、第一散热片;113、换气扇;12、后固定板;121、防尘防虫网;122、固定柱;13、固定块;131、第二散热片;14、第二散热片;141、控制器;142、观察窗;143、门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
[0025]包括控制柜1,其特征在于:控制柜1的内侧两侧壁内固定安装有直角固定架2,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3,第一固定轴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片31,固
定片3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32,液压缸3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液压杆33,液压杆33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轴34,第二固定轴34的底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杆4,第一传动杆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杆5,第二传动杆5的中下段圆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三固定轴6,且第三固定轴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第二传动杆5的顶端固定套接有第六固定轴51,第六固定轴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配电设备9,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轴7,第四固定轴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杆71,第三传动杆71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五固定轴8,并且第五固定轴8的底端固定安装在配电设备9的一侧表面。第三传动杆7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传动杆72,第四传动杆7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柱73,配电设备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片91,支撑片9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供电设备10。
[0026]通过手握把手柱73,向外拉出,使得第四传动杆72拉动第五固定轴8将供电配电设备拉出,在拉出时通过第三传动杆71与第二传动杆5将其扇形移出,且液压缸32起到液压缓冲的作用。
[0027]实施例2
[0028]请参阅图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包括控制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1)的内侧两侧壁内固定安装有直角固定架(2),所述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3),所述第一固定轴(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片(31),所述固定片(3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32),所述液压缸(3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液压杆(33),所述液压杆(33)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轴(34),所述第二固定轴(34)的底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杆(4),所述第一传动杆(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杆(5),所述第二传动杆(5)的中下段圆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三固定轴(6),且第三固定轴(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5)的顶端固定套接有第六固定轴(51),所述第六固定轴(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配电设备(9),所述直角固定架(2)的表面底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轴(7),所述第四固定轴(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杆(71),所述第三传动杆(71)的顶端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五固定轴(8),并且第五固定轴(8)的底端固定安装在配电设备(9)的一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杆(7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四传动杆(72),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华付亚男王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致睿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