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5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2
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位于气管插管前端的气囊,气囊通过通气管与指示气囊相连通,气管插管末端设有接头,气管插管包括前段插管和后段插管,前段插管与后段插管首尾同轴心一体式相连,后段插管为镍钛合金金属丝线编织而成;后段插管末端固定套接有加热传感垫圈;还包括辅助复原装置,辅助复原装置包括加温夹和移动电源,加温夹的输入端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加温夹的夹持部内腔与加热传感垫圈的外轮廓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气管插管的后段插管部分被患者咬扁时可在不拔除气管导管的情况下恢复气管导管管型,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保证了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在全麻手术或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使用的重要医疗器械。气管内插管术是指用特制的气管导管及插管工具,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或抢救技术,同时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可靠手段。非计划性拔管可引起窒息、心律失常等多种严重并发症,还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在ICU停留时间延长、对慢性病护理需求增多、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患者咬扁气管插管导管导致的拔管也属于非计划性拔管。
[0003]目前临床使用的加强型气管插管(如公开号为:CN201248945Y,专利名称为:一种加强型气管插管)是在生产时在气管插管聚氯乙烯内壁置入支撑弹簧(即扁形不锈钢钢丝弹簧)。置入扁形钢丝弹簧是为了防止患者咬扁气管插管,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患者还是能轻易将此类加强型气管插管咬扁,且咬扁后的气管插管无法继续提供机械通气所需要的气道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气管插管的后段插管部分被患者咬扁时可在不拔除气管导管的情况下恢复气管导管管型,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保证了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安全性。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位于气管插管前端的气囊,所述气囊通过通气管与指示气囊相连通,所述通气管埋设于气管插管壁内且一端与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从靠近气管插管的接头端导出,所述气管插管末端设有可与呼吸机或麻醉机相连接的接头,所述气管插管包括前段插管和后段插管,所述前段插管与后段插管首尾同轴心一体式相连,所述接头设置在后段插管的末端,所述后段插管为镍钛记忆合金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后段插管靠近接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传感垫圈;
[0007]还包括辅助复原装置,所述辅助复原装置包括加温夹和移动电源,所述加温夹的输入端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加温夹的夹持部内腔与加热传感垫圈的外轮廓相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后段插管为螺旋形管状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后段插管的长度为13cm

18cm。
[0010]优选地,所述加温夹包括加温夹本体,所述加温夹本体的夹持部内腔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布,所述加热布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加温夹本体外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加温夹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加热布相对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指示灯相连,所述单片机固定安装在加温夹本体内部。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气管插管的后段插管部分被患者咬扁时可在不拔除气管导管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镍钛记忆合金丝恢复气管导管管型,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保证了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 本技术中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 本实用中加温夹和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说明:
[0016]1、气管插管;2、气囊;3、通气管;4、指示气囊;5、加热传感垫圈;6、加温夹;7、移动电源;8、接头;11、前段插管;12、后段插管;61、加温夹本体;62、海绵层;63、加热布;64、指示灯。
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1、位于气管插管1前端的气囊2,气囊2通过通气管3与指示气囊4相连通,通气管3埋设于气管插管1壁内且一端与气囊2相连通,另一端从靠近气管插管1的接头端导出,气管插管1末端设有可与呼吸机或麻醉机相连接的接头8,其中,气管插管1包括前段插管11和后段插管12,前段插管11与后段插管12首尾同轴心一体式相连,接头8设置在后段插管12的末端,后段插管12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线编织而成;后段插管12靠近接头8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传感垫圈5;
[0019]还包括辅助复原装置,辅助复原装置包括加温夹6和移动电源7,加温夹6的输入端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7的输出端相连接,加温夹6的夹持部内腔与加热传感垫圈5的外轮廓相配合。
[0020]工作原理:
[0021]当气管插管在使用过程中,当靠近接头8的后段插管12部分被咬扁时,可直接将辅助复原装置a中的加温夹6夹持到加热传感垫圈5的外表面,再打开移动电源7并通过接口线与加温夹6相连,从而可利用加温夹6对加热传感垫圈5进行加热,继而可通过加热传感垫圈5对整个后段插管12进行传导加热;而在本实施例中,后段插管12采用的是镍钛记忆合金丝线编织而成的螺旋形管状结构,而40℃就是镍钛记忆合金的“变态温度”,被患者咬扁的加强型气管插管加热到变态温度(即40℃),就能恢复到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圆形螺旋形状结构;因此在气管插管1的后段插管12部分被患者咬扁时可在不拔除气管导管的情况下恢复气管导管管型,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保证了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安全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电源7一次充电可多次进行复原加温操作。
[0022]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后段插管12为螺旋形管状结构。后段插管12的长度为13cm

18cm,优选为15cm;因此可保证整个气管插管1的口腔段及外露段均由镍钛合金金属丝线编织而成的后段插管12结构。
[0023]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加温夹6包括加温夹本体61,加温夹本体61的夹持部内腔通过胶水粘接有海绵层62,海绵层62的内表面通过胶水粘接有加热布63,加热布63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7的输出端相连接。通过设置海绵层62,使加温夹本体61在夹持到加热传感垫圈5上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当移动电源7的开关打开时,可通过接口线控制加热布63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布63可采用碳纤维加热布,可防止因自身发热而烧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热量自行补偿,也不会随所夹持位置而影响加温效果。加热布63与移动电源7之间可采用USB接口供电。
[0024]实施例四,作为实施例三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加温夹本体61外表面设置有指示灯64,加温夹6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加热布63相对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指示灯64相连,单片机固定安装在加温夹本体61内部。通过温度传感器可感应加热布63的温度情况,当加热布63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复原的加强型气管导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1)、位于气管插管(1)前端的气囊(2),所述气囊(2)通过通气管(3)与指示气囊(4)相连通,所述通气管(3)埋设于气管插管(1)壁内且一端与气囊(2)相连通,另一端从靠近气管插管(1)的接头端导出,所述气管插管(1)末端设有可与呼吸机或麻醉机相连接的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插管(1)包括前段插管(11)和后段插管(12),所述前段插管(11)与后段插管(12)首尾同轴心一体式相连,所述接头(8)设置在后段插管(12)的末端,所述后段插管(12)为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后段插管(12)靠近接头(8)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加热传感垫圈(5);还包括辅助复原装置,所述辅助复原装置包括加温夹(6)和移动电源(7),所述加温夹(6)的输入端通过接口线与移动电源(7)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加温夹(6)的夹持部内腔与加热传感垫圈(5)的外轮廓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复原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磊青陆晔峰周洪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