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37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绝缘基体的中间设有横向延伸的扣合部,扣合部的周围凹陷形成扣合凹槽,扣合部的横向两侧壁内嵌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端子,位于扣合凹槽的横向两端内侧表面均嵌设有接触弹片,绝缘基体的两端部外侧表面均扣合有固定片,接触弹片包括嵌设于扣合凹槽内的第一基板部、分别包覆于绝缘基体两相对内侧壁的两个第一包覆部及包覆于扣合部端面的第二包覆部,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分别自第一基板部的边缘弯折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定片与接触弹片分体结构,固定片只做固定与对插导入、对插保护作用,接触弹片不会因为固定片的变形而接触失效,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简称BTB)是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接插件,其作用是实现电子设备的主板与各模组(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之间的机械及电气上的互连。板对板连接器通常由插头与母座两个部分组成,所述插头与母座均由塑胶体和固持于塑胶体上的导电端子及组成,塑胶体主要起绝缘和定位导电端子的作用,导电端子主要作用是导通电流。通常情况下板对板母座连接器还会增加固定片以提升自身强度,现有的固定片与接触弹片为一体结构,用于固定产品、公母座对插保护、公母座弹片接触导通电流,功能太过集中,公母座对插都是进行盲插,无法目视对插时的公母位置,盲插会撞伤固定片,导致现有的固定片结构变形,接触弹片随之变形,会造成接弹片无法接触,会导致弹片通流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所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绝缘基体的中间设有横向延伸的扣合部,扣合部的周围凹陷形成扣合凹槽,扣合部的横向两侧壁内嵌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端子,位于扣合凹槽的横向两端内侧表面均嵌设有接触弹片,绝缘基体的两端部外侧表面均扣合有固定片,接触弹片包括嵌设于扣合凹槽内的第一基板部、分别包覆于绝缘基体两相对内侧壁的两个第一包覆部及包覆于扣合部端面的第二包覆部,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分别自第一基板部的边缘弯折延伸;第一包覆部上开设有弹片复位缺口,弹片复位缺口内设有沿绝缘基体内侧壁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第一弹性臂从弹片复位缺口的一侧朝内延伸,第一弹性臂的侧面设有第一接触部,固定片包括扣合在绝缘基体端部上表面的第二基板部,第二基板部朝向绝缘基体端面的边缘弯折设有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绝缘基体端面上的第一卡扣槽插接配合,第二基板部上与第一插接部相对的边缘弯折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与绝缘基体内壁上的第二卡扣槽插接配合,第二插接部的表面设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基板部的横向两端部均弯折设有第三插接部,第三插接部与绝缘基体横向侧壁上的第三卡扣槽插接配合,第三插接部的上端弯折设有第二弹性臂,第二弹性臂上朝向弹片复位缺口内弯折设有第三接触部,第三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表面平齐。
[0005]优选的,第一包覆部的上边缘弯折设有第一焊脚,第一焊脚上设有Z形折弯部,Z形折弯部嵌设于绝缘基体内,且Z形折弯部的下端延伸出绝缘基体的横向侧面,第一基板部上与第二包覆部相对的一侧弯折设有第二焊脚,第二焊脚延伸出绝缘基体的纵向端面。
[0006]优选的,第三插接部的下端弯折设有第三焊脚。
[0007]优选的,第一插接部的下端对称设置有第四焊脚,两个第四焊脚延伸出绝缘基体的纵向端面且分别位于第二焊脚的两侧。
[0008]优选的,第一基板部上开设有沿绝缘基体横向延伸的导胶槽。
[0009]优选的,第二插接部的表面设有第二接触部。
[0010]优选的,第二基板部上靠近扣合凹槽的边缘处向下弯折设有圆弧形的引导部。
[0011]与现有技术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固定片与接触弹片分体结构,固定片只做固定与对插导入、对插保护作用,接触弹片不会因为固定片的变形而接触失效,接触弹片采用侧边横向延伸出第一弹性臂,横向延伸的设计可以保证力臂长度,同时通过固定片上弯折设有的第二弹性臂,在与板对板公座连接器对插时,本母座连接器上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与公座连接器上对应的接触位置抵接,并通过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的弹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对插时的插拔力,从而大大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
[0012]2、接触弹片采用侧边横向延伸出第一弹性臂,横向延伸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力臂长度,而且不会受到产品高度影响,产品可以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3]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的爆炸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中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标号表示为:1、绝缘基体;11、扣合凹槽;111、第一卡扣槽;112、第二卡扣槽;113、第三卡扣槽;2、扣合部;3、连接端子;4、接触弹片;41、第一基板部;42、导胶槽;43、第一焊脚;44、第一包覆部;45、弹片复位缺口;46、第一弹性臂;47、第一接触部;48、第二焊脚;49、第二包覆部;410、Z形折弯部;5、固定片;51、第二基板部;52、第一插接部;53、第二插接部;54、第二接触部;55、引导部;56、第三插接部;57、第三焊脚;58、第二弹性臂;59、第三接触部;510、第四焊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9]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1,绝缘基体1的中间设有横向延伸的扣合部2,扣合部2的周围凹陷形成扣合凹槽11,扣合部2的横向两侧壁内嵌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端子3,位于扣合凹槽11的横向两端内侧表面均嵌设有接触弹片4,绝缘基体1的两端部外侧表面均扣合有固定片5,接触弹片4包括嵌设于扣合凹槽11内的第一基板部41、分别包覆于绝缘基体1两相对内侧壁的两个第一包覆部44及包覆于扣合部2端面的第二包覆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板对板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体(1),所述绝缘基体(1)的中间设有横向延伸的扣合部(2),所述扣合部(2)的周围凹陷形成扣合凹槽(11),所述扣合部(2)的横向两侧壁内嵌设有均匀排列的连接端子(3),位于所述扣合凹槽(11)的横向两端内侧表面均嵌设有接触弹片(4),所述绝缘基体(1)的两端部外侧表面均扣合有固定片(5),所述接触弹片(4)包括嵌设于所述扣合凹槽(11)内的第一基板部(41)、分别包覆于所述绝缘基体(1)两相对内侧壁的两个第一包覆部(44)及包覆于所述扣合部(2)端面的第二包覆部(49),所述第一包覆部(44)和第二包覆部(49)分别自所述第一基板部(41)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包覆部(44)上开设有弹片复位缺口(45),所述弹片复位缺口(45)内设有沿所述绝缘基体(1)内侧壁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46),所述第一弹性臂(46)从所述弹片复位缺口(45)的一侧朝内延伸,所述第一弹性臂(46)的侧面设有第一接触部(47),所述固定片(5)包括扣合在所述绝缘基体(1)端部上表面的第二基板部(51),所述第二基板部(51)朝向所述绝缘基体(1)端面的边缘弯折设有第一插接部(52),所述第一插接部(52)与所述绝缘基体(1)端面上的第一卡扣槽(11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基板部(51)上与第一插接部(52)相对的边缘弯折设有第二插接部(53),所述第二插接部(53)与所述绝缘基体(1)内壁上的第二卡扣槽(112)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53)的表面设有第二接触部(54),所述第二基板部(51)的横向两端部均弯折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典伟周英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