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8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涉及震后震损原位快速修复技术领域,包括:端部H型钢梁,中部H型钢梁,机械铰节点,翼缘连接板,防屈曲盖板,端部H型钢梁与中部H型钢梁之间设置有间隙;机械铰节点的两端分别与端部H型钢梁和中部H型钢梁固定连接,翼缘连接板能够拆卸地设置于端部H型钢梁和中部H型钢梁远离机械铰节点一侧的翼缘的外侧,翼缘连接板用于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消耗地震时的能量;防屈曲盖板能够拆卸地连接于翼缘连接板远离端部H型钢梁翼缘的一侧用于防止翼缘连接板发生屈曲行为。地震过程中翼缘连接板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地震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震后震损时能够原位快速修复。在震后震损时能够原位快速修复。在震后震损时能够原位快速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震后震损原位快速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发展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对建筑工业化和工程结构抗震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实现结构震害快速修复和建筑功能快速恢复是“可恢复功能城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研究方向。可恢复性能结构一般指结构遭遇地震后不需要修复或适度修复即可恢复其性能的建筑结构,可恢复性能结构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仅可显著减少直接震害损失,而且可显著缩短震后修复周期,为最终实现可恢复城市提供基本技术支持。
[0003]钢框架结构中,各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更为方便,为可替换技术提供了方便,通过设置可更换构件,经过合理设计,实现损伤可控,从而实现结构性能的可恢复及震后快速修复。目前在可恢复钢梁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少有带机械铰节点的构造,在受力分析时没有明确的旋转点。另一方面,可更换钢板沿钢梁上下左右各表面设置,在震后替换时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地震过程中吸收大部分的地震能量,震后震损能够原位快速修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包括:端部H型钢梁,中部H型钢梁,机械铰节点,翼缘连接板,防屈曲盖板,所述端部H型钢梁用于与柱连接;所述中部H型钢梁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远离所述柱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端部H型钢梁与所述中部H型钢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机械铰节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铰接连接,所述机械铰节点用于传递中部H型钢梁传递到所述柱上的剪力;所述翼缘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远离所述机械铰节点一侧的翼缘的外侧,且所述翼缘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翼缘和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翼缘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翼缘连接板用于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消耗地震时的能量;所述防屈曲盖板能够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翼缘连接板远离所述端部H型钢梁翼缘的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翼缘连接板发生屈曲行为。
[0007]优选的,所述机械铰节点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腹板的上部,所述翼缘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底部翼缘的外侧。
[0008]优选的,所述机械铰节点包括第一耳板、销轴和两个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两侧,所述第一耳板上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耳板插入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使所述第一销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销孔对齐,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
销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销孔并固定,所述机械铰节点能够绕所述销轴的轴心线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耳板为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顶部部分延长形成。
[0010]优选的,所述翼缘连接板为低屈服点钢板。
[0011]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固定螺栓,所述翼缘连接板上设置有多排第一通孔,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底部翼缘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翼缘连接板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底部翼缘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翼缘连接板中部的所述第一通孔为翼缘长圆孔,其余的所述第一通孔过为圆孔,所述翼缘长圆孔两端的两个所述固定螺栓分别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防屈曲盖板的中部设置有盖板竖向加劲肋,所述防屈曲盖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另一端设置有防屈曲盖板长圆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被所述端部H型钢梁上靠近的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防屈曲盖板长圆孔用于被所述中部H型钢梁上靠近的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所述固定螺栓穿过。
[0014]优选的,所述端部H型钢梁还包括钢梁端板,所述钢梁端板用于与所述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还包括机械铰加劲肋和钢梁腹板加劲肋,所述机械铰加劲肋固定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上靠近所述机械铰节点的位置,所述机械铰加劲肋包括多个机械铰竖向加劲肋和多个机械铰水平加劲肋,所述机械铰竖向加劲肋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和翼缘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机械铰水平加劲肋平行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翼缘且与所述机械铰竖向加劲肋和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固定连接,所述钢梁腹板加劲肋与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腹板和翼缘垂直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包括端部H型钢梁、中部H型钢梁、机械铰节点、翼缘连接板及防屈曲盖板。通过设置机械铰节点,传递中部H型钢梁从跨中传递到柱上的剪力,并在地震作用下为该部位提供明确的转动机制。通过在一侧翼缘设置翼缘连接板,在地震作用下,使翼缘连接板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部分的地震能量,很好地保护钢梁和机械铰不发生破坏;同时,由于翼缘连接板与端部H型钢梁和中部H型钢梁能够拆卸地连接,在地震后,可将被损坏的翼缘连接板取下替换,实现震后快速修复,进一步的在翼缘连接板外侧设置防屈曲盖板,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翼缘连接板的屈曲行为,确保翼缘连接板材料性能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放入带防屈曲盖板的可更换钢梁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放入带防屈曲盖板的可更换钢梁中的端部H型钢梁和中部H型钢梁的构件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放入带防屈曲盖板的可更换钢梁中的翼缘连接板和防屈曲盖板的构件示意图;
[0023]图中:1、端部H型钢梁;2、中部H型钢梁;3、机械铰节点;3

1、第一耳板;3

2、第二耳板;3

3、销轴;4、翼缘连接板;5、防屈曲盖板;6、机械铰加劲肋;6

1、机械铰竖向加劲肋;6

2、机械铰水平加劲肋;7、钢梁腹板加劲肋;8、柱;9、高强度螺栓;10

1、翼缘长圆孔;10

2、防屈曲盖板长圆孔;11、盖板竖向加劲肋;12、钢梁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H型钢梁,所述端部H型钢梁用于与柱连接;中部H型钢梁,所述中部H型钢梁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远离所述柱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端部H型钢梁与所述中部H型钢梁之间设置有间隙;机械铰节点,所述机械铰节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铰接连接,所述机械铰节点用于传递中部H型钢梁传递到所述柱上的剪力;翼缘连接板,所述翼缘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远离所述机械铰节点一侧的翼缘的外侧,且所述翼缘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翼缘和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翼缘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翼缘连接板用于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消耗地震时的能量;以及防屈曲盖板,所述防屈曲盖板能够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翼缘连接板远离所述端部H型钢梁翼缘的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翼缘连接板发生屈曲行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铰节点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腹板的上部,所述翼缘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端部H型钢梁和所述中部H型钢梁底部翼缘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铰节点包括第一耳板、销轴和两个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中部H型钢梁的两侧,所述第一耳板上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二耳板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耳板插入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使所述第一销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销孔对齐,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和两个所述第二销孔并固定,所述机械铰节点能够绕所述销轴的轴心线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防屈曲盖板的功能可恢复铰接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板为所述端部H型钢梁的腹板顶部部分延长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沛杰刘阳刘小娟何文建苏龙辉陈业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协和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