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换向连接件及电极组装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静态热电转换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换向连接件及电极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离子能量转换是静态热电转换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热离子能量转换器是实现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具有结构紧凑、无运动部件工作可靠、免维护等优点。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电极一般工作在高温状态下,此时电极的电阻较大,而热离子能量转化器其大电流、低电压的工作模式导致了产生出的电能有相当一部分在转换器内部转换成电极的热能,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对外输出效率偏低。因此,在转换器内部将多个热离子能量转换单元串联,可提高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有效减少电极的欧姆热损失,提高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热电转换效率。
[0003]管状单通道多节型热离子能量转换器,需要在发射极和接收极之间的狭窄的电极间隙(0.5mm)内利用换向连接件将一个发电单元的发射极和另一个发电单元的接收极连接起来;电极间隙之间应为一连续的铯蒸汽通道,各发电单元之间具有几乎一致的铯蒸汽压力;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换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本体,第一端的外侧面适用于与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接收极连接,所述管状本体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内侧面适用于与所述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发射极连接,以将两组电极串联;以及至少两组开槽,沿所述管状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地开设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外侧面上,每组所述开槽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通孔等间距的开设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开槽被构造成连通相邻两组电极之间的间隙空间以便于铯蒸汽的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开槽的弧形通孔错位设置,每组所述开槽包括四个所述弧形通孔,其中,相邻的两组所述开槽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通孔的第三端在所述管状本体周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圆心连线的夹角为4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通孔所对的圆心角范围包括65~7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孔的宽度占所述管状本体长度的2%~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弧形通孔的宽度占所述管状本体长度的4%~8%。6.一种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电极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向连接件进行组装,包括步骤:沿发射极多层管轴向方向将位于表层的第一金属层等间距的环切至暴露出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下方的第一绝缘层,以形成多个环状的热电子发射单元;将接收极多层管底层的第二金属层的第四端环形切除预设长度以暴露出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方的第二绝缘层,将换向连接件第一端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四端的内侧面焊接以形成接收极组件;将第一个接收极组件中换向连接件的第二端的内侧面与第二个热电子发射单元的第五端焊接,其中,第一个接收极组件和第二个热电子发射单元分别位于该换向连接件的两侧;以及将第二个接收极组件中换向连接件的第二端的内侧面与第三个热电子发射单元的第五端焊接,将第二个接收极组件中接收极多层管的表层金属层与所述第一个接收极组件中接收极多层管的表层金属层焊接,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最后一个接收极多层管与上一个接收极多层管完成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华桢,王振东,钟武烨,刘丽,张征,姜玮,齐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