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22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包括设在回收车左右两侧的两组展翼门、和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和升降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回收车在运输时需借助起吊设备装卸卡车的问题,使用牢靠,操作方便,可减少租赁起吊设备的成本费用,有助于提升回收车的工程化应用。工程化应用。工程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升降设备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六氟化硫气体(SF6)回收车,主要用于国家电网中开关设备保护气体SF6的回收再利用。根据有关法规规定,SF6气体是不能直接排放在大气中,必须回收处理,经过处理后的SF6达到相关标准,可以再回充至电器开关设备中重复利用。电网高压开关往往分布在各变电站和用电场所的节点处,场地具有离散性,要求SF6回收车需要具备移动性,方便开展作业,这样SF6移动回收车应运而生。由于移动速度及车载电瓶电量限制,SF6移动回收车只适合在平坦小区域范围慢速移动。当长途跋涉运输时,还是需要通过卡车等运输工具将SF6移动回收车运送到目的地附近,由于其装卸卡车需要借助起吊设备,给运输带来许多麻烦,为了方便设备(SF6移动回收车)自行上下卡车,这类设备又增设了自升降功能,自升降式移动回收车便诞生了。
[0003]为方便,自升降回收车在下文简称“自升降回收车”或“回收车”,自升降回收车底部设计有电驱动的滚轮以实现回收车小区域移动;通过在自升降回收车两侧设置的竖向液压缸的轴塞伸缩运动实现回收车升降。升降的目的为了能让回收车方便自行装上(及卸下)长途运输的卡车。
[0004]自升降回收车的宽度需小于卡车的宽度,才能通过卡车实现长途运输;但自升降回收车通过竖向液压缸轴塞运动升高后,由于宽度的限制,卡车车厢是开不进自升降移动回收车的底部的。解决办法是,在自升降回收车装车时让自升降回收车两侧设置的展翼门横向展开,才能让回收车升高后下方足够宽,好让卡车车厢开进自升降移动回收车的正下方,这样才能将回收车放入卡车车厢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SF6回收车设备长途运输需要借助起吊设备装卸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实现回收车设备的自升降并加宽回收车的宽度,使之便于装卸卡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包括设在回收车左右两侧的两组展翼门、和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和升降控制机构;
[0007]每组展翼门的结构相同,均包含2个门,分别设置在回收车的左侧或右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左前门和左后门,右前门和右后门,每个展翼门结构相同且均为单开门;
[0008]单侧前后两个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均包括门板及设在其外展侧边的升降液压缸外套管,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在门板内侧面的旋转拐臂;
[0009]门板竖向设置在回收车上,其左侧与回收车架上的立梁通过至少两个铰链机构转
动连接,门板外侧为外展侧,门板的外侧边设置有升降液压缸外套管,升降液压缸外套管与门板固定连接,升降液压缸外套管的外表面与门板齐平,门板底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底部与回收车架底端齐平,门板的内侧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旋转拐臂,旋转拐臂的另一端为驱动端。
[0010]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连杆、双头液压缸套、双头液压缸轴塞、缸套固定板;双头液压缸套横向设置,双头液压缸套内两侧分别对称滑动套接双头液压缸轴塞,双头液压缸轴塞再分别通过驱动连杆分别连接前门和后门的旋转拐臂的驱动端,双头液压缸套通过缸套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回收车架上;
[0011]双头液压缸轴塞与驱动连杆,驱动连杆与旋转拐臂之间均转动连接,双头液压缸轴塞、驱动连杆、旋转拐臂以及旋转拐臂在门板的安装位置相适配。
[0012]展翼门的升降控制机构,包括液压缸筒、下固定板、上盖板,液压缸升降轴塞,地面支撑脚;
[0013]液压缸筒竖向固定设置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内,液压缸筒内向下滑动套接有液压缸升降轴塞,液压缸升降轴塞的底部设有地面支撑脚,液压缸筒的顶面设有上盖板封面,升降液压缸外套管的底部设有下固定板,液压缸升降轴塞穿过下固定板上设置的通孔进行升降运动。
[0014]所述的液压缸筒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固定块组竖向固定设置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内,所述的固定块组内侧面与液压缸筒外侧面相匹配且固定连接,固定块组的外侧面与升降液压缸外套管的内侧面相匹配且固定连接,固定块组的上面或下面为水平面,固定块组水平面向上或向下设置,可分别固定液压缸筒的上盖板或下固定板。
[0015]升降液压缸外套管采用空心立柱。
[0016]每个展翼门的铰链结构,包括铰链活动梁、铰链固定块、铰链旋转轴及螺母,铰链活动梁固定设置在门板的内侧面并突出门板内边缘,铰链活动梁的靠近立梁一端设有竖向的通孔,与铰链活动梁配套的两个铰链固定块固定设置在立梁侧面,两个铰链固定块上也设有竖向的与铰链活动梁相配套的通孔,铰链活动梁与铰链固定块通过铰链旋转轴及螺母转动连接。
[0017]本技术在SF6回收车两侧设计了旋转展翼门,升降液压机构安装在展翼门的外边缘,再用旋转液压机构实现对展翼门的旋转控制,这样就实现了展翼门的横向展开,待上车完成后,回缩旋转液压缸的轴塞并回旋展翼门。卸车时,升降液压缸及展翼门如上重复动作。
[0018]本技术解决了SF6回收车在运输时需借助起吊设备装卸卡车的问题,使用牢靠,操作方便,可减少租赁起吊设备的成本费用,虽然只对回收车起辅助功能,但很好的解决了SF6回收车在不同工作点的自行装卸,有助于提升回收车的工程化应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与回收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4个展翼门展开及回收车架升起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分布在回收车单侧的展翼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与回收车架铰链连接的铰链机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升降控制机构及其固定块组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中旋转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0027]图4中,A图为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的内侧平面图,B图为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的内侧立体图;
[0028]图6中,A图为升降控制机构的示意图,B图为升降控制机构通过固定块组固定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内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图1至图7中,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回收车左右两侧的两组展翼门、和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和升降控制机构;每组展翼门设置在回收车的左侧或右侧的前部和后部,每个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均包括门板(404)及设在其外展侧边的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及固定设置在门板(404)内侧面的旋转拐臂(407),门板(404)左侧与回收车架(300)上的立梁(30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每个展翼门的升降控制机构采用升降液压机构,其设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内,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采用双向液压伸缩机构即横向设置的双头液压缸套(703)内两侧分别对称滑动套接双头液压缸轴塞(702),双头液压缸轴塞(702)再分别通过驱动连杆(701)分别连接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拐臂(407)的驱动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展翼门的结构相同,均包含2个门,分别设置在回收车的左侧或右侧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为左前门和左后门,右前门和右后门,每个展翼门结构相同且均为单开门;单侧前后两个展翼门的门板框架结构均包括门板(404)及设在其外展侧边的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在门板(404)内侧面的旋转拐臂(407);门板(404)竖向设置在回收车上,其左侧与回收车架(300)上的立梁(301)通过至少两个铰链机构(500)转动连接,门板(404)外侧为外展侧,门板(404)的外侧边设置有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与门板(404)固定连接,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的外表面与门板(404)齐平,门板(404)底部、升降液压缸外套管(403)底部与回收车架底端齐平,门板(404)的内侧直接或间接固定设置旋转拐臂(407),旋转拐臂(407)的另一端为驱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回收车的旋转升降联动控制展翼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展翼门的旋转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连杆(701)、双头液压缸套(703)、双头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汪献忠谢又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