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622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测量路口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信号控制路口的行人绿灯放行相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即行人灯与同向直行机动车信号灯同时亮灯和同时熄灭,这个放行方式适合于大部分路口使用,行人绿灯时间与同向直行机动车的绿灯时间基本相同。如十字路口中,直行的机动车绿灯和同方向行人绿灯可以同时启亮。第二种是路口所有方向的行人绿灯同时亮起行人可以通行,机动车为红灯禁止通行,适用于大型广场、商场和市中心区域等过街人流量大的信号控制路口。
[0003]第一种行人跟随放行相位的方式应用最广,在机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绿灯放行时间较长,行人有足够的绿灯时间可以通过马路。但是在机动车流量较少的情况下(如夜间),为了保障行人能够安全通过斑马线,同样还是要根据路口的宽度设置固定的行人绿灯时间,路口越宽斑马线越长,需要固定设置的绿灯时间就越长。所以在夜间经常出现机动车已经走完了,因为行人过街速度较慢耗时长,机动车绿灯仍然要与行人绿灯同时亮着,造成机动车绿灯时间浪费,容易引发路口其他方向驾驶员不满和闯红灯等现象。第二种设置路口所有方向行人灯为绿灯通行,可以最大程度满足行人过街的通行需求,但会对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造成较大影响,行人过街量越多造成的影响就越大,容易引发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对行人跟随式信号相位和行人过街专用信号相位进行创新组合的信号控制方式,在机动车少的时候可以保障行人安全过街时间和通行安全,减少机动车绿灯时间浪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07]测量路口O
i
各个方向斑马线长度L
i

[0008]获取行人通过路口O
i
各个方向斑马线的最小过街耗时W
i

[0009]获取路口O
i
各个方向在高峰期、平峰期、低峰期时间段的机动车平均流量Q
i

[0010]记录路口O
i
常用双向直行和双向左转四相位控制方案的各个放行相位P
i
;各个放行相位P
i
分别为相位一P1、相位二P2、相位三P3、相位四P4,其中相位一P1表示机动车东西直行,相位二P2表示机动车东西左转,相位三P3表示机动车南北直行,相位四P4表示机动车南北左转;
[0011]相位一P1、相位二P2、相位三P3、相位四P4中至少两个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记录
路口O
i
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为PW1和PW2,计算PW1和PW2的放行时间为PWT1和PWT2,设置行人专用相位为WE
i
,WE
i
的放行时间为WET
i
;所述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是指行人信号灯与同方向直行的机动车信号灯同时亮灯和同时熄灭;
[0012]记录东西向行人最小过街时间为W1、南北向行人最小过街时间W2,若W1‑
PWT1>0且W2‑
PWT2>0时

调整路口O
i
信号相位放行方式并在两个行人跟随式相位PW1和PW2之间增设行人专用相位WE
i
;所述行人专用相位WE
i
的放行时长WET
i
=(W1‑
PWT1)+(W2‑
PWT2);其中,PWT1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1的放行时间;PWT2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2的放行时间。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路口O
i
为十字形路口,其中四个进口各有一条斑马线。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最小过街耗时W
i
的取值范围为1m/s

1.2m/s,根据路口所处区域过街人流主要类型而定,所述最小过街耗时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为行人平均步速。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获取路口O
i
各个方向在高峰期、平峰期、低峰期时间段的机动车平均流量Q
i
时,在每个时间段内每次采集时间不少于15分钟。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1为机动车东西直行,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2为机动车南北直行;所述计算PW1和PW2的放行时间为PWT1和PWT2的具体步骤为:
[0017]计算最佳信控周期时长C
i
的公式为:
[0018][0019]其中,L为信号总损失时间,Y为流量比总和;
[0020]记录各个相位放行时间为PT
i
,计算公式为:
[0021][0022]可得行人跟随相位放行时长PWT
i
的计算公式为:
[0023][0024]式中y
i=
q
i
/s
i
,q
i
为第i进口实际到达流量,s
i
为第i相位流向的饱和流量;
[0025]根据GA/T 527.1

2015关于相位最小放行时间要求,需PT
i
≥15。
[00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路口O
i
信号相位放行方式并在两个行人跟随式之间增设行人专用相位WE
i
,具体为:
[0027]若W1‑
PWT1>0且W2‑
PWT2>0时,调整路口O
i
信号相位放行方式,将两个行人跟随式相位设置为衔接运行方式,即顺序为P2,PW1,PW2,P4,并在两个行人跟随式相位之间增设行人专用相位WE
i
,调整后相位顺序依次为P2,PW1,WE
i
,PW2,P4。
[002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双向直行同时会涉及同向两侧斑马线存在长短不一致的情况,为同时保障两侧行人过街安全,W
i
需要取较长一侧斑马线的过街时间需求为准;当存在W
i
≤PWT
i
时,该时段则取消行人专用相位WE
i
[002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系统,应用于所述的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包括测量路口模块、过街耗时获取模块、平均
流量获取模块、相位及放行时间获取模块以及调整信号模块;
[0030]所述测量路口模块,用于测量路口O
i
各个方向斑马线长度L
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测量路口O
i
各个方向斑马线长度L
i
;获取行人通过路口O
i
各个方向斑马线的最小过街耗时W
i
;获取路口O
i
各个方向在高峰期、平峰期、低峰期时间段的机动车平均流量Q
i
;记录路口O
i
常用双向直行和双向左转四相位控制方案的各个放行相位P
i
;各个放行相位P
i
分别为相位一P1、相位二P2、相位三P3、相位四P4,其中相位一P1表示机动车东西直行,相位二P2表示机动车东西左转,相位三P3表示机动车南北直行,相位四P4表示机动车南北左转;相位一P1、相位二P2、相位三P3、相位四P4中至少两个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记录路口O
i
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为PW1和PW2,计算PW1和PW2的放行时间为PWT1和PWT2,设置行人专用相位为WE
i
,WE
i
的放行时间为WET
i
;所述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是指行人信号灯与同方向直行的机动车信号灯同时亮灯和同时熄灭;记录东西向行人最小过街时间为W1、南北向行人最小过街时间W2,若W1‑
PWT1>0且W2‑
PWT2>0时,调整路口O
i
信号相位放行方式并在两个行人跟随式相位PW1和PW2之间增设行人专用相位WE
i
;所述行人专用相位WE
i
的放行时长WET
i
=(W1‑
PWT1)+(W2‑
PWT2);其中,PWT1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1的放行时间;PWT2为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2的放行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口O
i
为十字形路口,其中四个进口各有一条斑马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过街耗时W
i
的取值范围为1m/s

1.2m/s,根据路口所处区域过街人流主要类型而定,所述最小过街耗时的计算公式为:其中,r为行人平均步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路口O
i
各个方向在高峰期、平峰期、低峰期时间段的机动车平均流量Q
i
时,在每个时间段内每次采集时间不少于15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1为机动车东西直行,行人跟随式放行相位PW2为机动车南北直行;所述计算PW1和PW2的放行时间为PWT1和PWT2的具体步骤为:计算最佳信控周期时长C
i
的公式为:其中,L为信号总损失时间,Y为流量比总和;记录各个相位放行时间为PT
i
,计算公式为:可得行人跟随相位放行时长PWT
i
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
i=
q
i
/
i
,q
i
为第i进口实际到达流量,s
i
为第i相位流向的饱和流量;
根据GA/T 527.1

2015关于相位最小放行时间要求,需PT
i
≥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改进行人过街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路口O
i
信号相位放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华镇黄德枫陈宁宁林科洪波朱志威邓光文潘秋碧李万彪陈国亮罗建东陈茜蒋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