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617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0
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系统。本申请通过采集用户的移动速度并设置第一预设值,当用户的移动速度不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先通过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然后人脸识别装置基于目标人脸图像提取出目标人脸轮廓,在确定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存在用户的目标人脸轮廓时,确定人脸识别通过。本申请通过移动终端的MAC地址保障了识别的精确度,从而使连接上预设WiFi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快速进行人脸识别。进行人脸识别。进行人脸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比如在办公场所的门禁管理上,现有技术通过在大门处设置人脸识别,通过预先将受信任的人脸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从而对进入办公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实现自动开门。然而,现有技术在人脸识别时用户需要保持静止或很低的移动速度,当用户在上下班赶时间,或者有紧急事务要处理时,使用起来体验感较差。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使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也能够快速进行人脸识别,本申请提供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用户的移动速度;获取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在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不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所述已连接MAC地址包括当前已连接上预设WiFi的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所述各移动终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移动终端;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提取用户的目标人脸轮廓,所述目标人脸轮廓中的特征少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中的特征;确定所述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人脸轮廓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轮廓相似度阈值的人脸轮廓;在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
[000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移动速度较慢甚至接近静止时不会影响人脸识别的效果,而在移动速度较快时,人脸识别装置的成像质量较差,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因此,本申请通过采集用户的移动速度并设置第一预设值,当用户的移动速度不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先通过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然后人脸识别装置基于目标人脸图像提取出目标人脸轮廓,在确定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存在用户的目标人脸轮廓时,确定人脸识别通过。本申请通过移动终端的MAC地址保障了识别的精确度,从而使连接上预设WiFi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快速进行人脸识别。
[0005]通过上述设置,用户只需要提前预存预设WiFi的连接信息,并打开WiFi连接,当用户靠近人脸识别装置时,用户首先会进入预设WiFi的连接范围之内,用户的移动终端自动连接上预设WiFi。然后系统获取到移动终端的MAC地址,根据预设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对照库获取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则当用户继续靠近人脸识别装置直到进入人脸识别范围时,人脸识别装置获取到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并提取出目标人脸轮廓,则可以将目标人
脸轮廓与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进行匹配,快速识别出用户。
[0006]可选的,所述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具体为:获取已连接MAC地址中最新连接的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已连接预设WiFi的MAC地址可能有多个,而在外面想要进行人脸识别的用户较少,且当用户以较快的移动速度靠近人脸识别装置时,用户首先会进入预设WiFi的覆盖范围,用户的移动终端开始连接WiFi,然后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会进入人脸识别区域,进行人脸识别。因此,当获取到最新连接上预设WiFi的用户,且人脸识别装置马上识别到有用户以不小于第一预设值的移动速度接近人脸识别装置时,该用户极大概率为最新连接上预设WiFi的用户。因此,通过获取最新连接上预设WiFi的一个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再基于MAC地址获取用户的人脸轮廓,再将目标人脸轮廓与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对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在运动时快速识别的准确性,防止识别出错。
[0008]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连续获取N张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其中,5<N<10;基于N张所述目标人脸图像提取N个目标人脸轮廓;将N个所述目标人脸轮廓与相似人脸轮廓进行匹配,在有两次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所述相似人脸轮廓为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轮廓相似度阈值的人脸轮廓。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运动过程中人脸识别成像会比较模糊,因此本申请通过连续获取N张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将N张移动中的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与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进行对比匹配,若有两次以上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则人脸匹配成功,则使用户不需要降低移动速度也能够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多张目标人脸图像防止由于单张图像成像模糊导致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两次以上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才算人脸匹配成功,也能够减少由于成像模糊导致匹配出错的情况发生。
[0010]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预设人脸识别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图像相似度阈值的人脸图像;在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移动速度较慢甚至接近静止时,摄像头获取的目标人脸图像较为清晰,人脸识别装置能够快速进行识别,此时不需要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可以直接通过目标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识别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识别出用户。
[0012]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的过程中,包括:连续获取N张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其中,5<N<10;将目标人脸图像与相似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有两次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所述相似人脸图像为预设人脸识别库中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图像相似度阈值的人脸图像。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一预设值,但是同样处于运动状态时,也可能出现单张人脸图像成像模糊导致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因此,同样可以连续获取多张目标人脸图像,将目标人脸图像与人脸识别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两次以上
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则人脸匹配成功。
[0014]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预设建立条件满足时,建立最新连接MAC地址与最新人脸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提取最新人脸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轮廓,建立最新连接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映射关系;将最新连接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映射关系添加到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对照库中。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设建立条件满足时,建立最新连接MAC地址与最新人脸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于提取最新人脸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轮廓,建立最新连接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映射关系,再将最新连接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映射关系添加到MAC地址与人脸轮廓的对照库中。
[0016]可选的,所述预设建立条件为最新连接MAC地址与最新人脸识别用户的人脸图像相对应的次数超过预设建立数值。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预先设置一个建立数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用户的移动速度;获取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在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不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所述已连接MAC地址包括当前已连接上预设WiFi的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所述各移动终端中包括所述用户的移动终端;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提取用户的目标人脸轮廓,所述目标人脸轮廓中的特征少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中的特征;确定所述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人脸轮廓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轮廓相似度阈值的人脸轮廓;在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具体为:获取已连接MAC地址中最新连接的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连续获取N张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其中,5<N<10;基于N张所述目标人脸图像提取N个目标人脸轮廓;将N个所述目标人脸轮廓与相似人脸轮廓进行匹配,在有两次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所述相似人脸轮廓为已连接MAC地址对应的人脸轮廓中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轮廓相似度阈值的人脸轮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确定用户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预设人脸识别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图像相似度阈值的人脸图像;在确定存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的过程中,包括:连续获取N张用户的目标人脸图像,其中,5<N<10;将目标人脸图像与相似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有两次匹配结果在第二预设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用户的人脸识别通过,所述相似人脸图像为预设人脸识别库中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的相似度高于预设人脸图像相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愿李利红刘清韩运恒李改平周梓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