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用的定位件及具有该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06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路板用的定位件及具有该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应用于限制设置于机壳上的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自由度,该电路板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机壳上的第一结合部以及定位件,其中该定位件包括本体、设于该本体而以可移动的方式地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以及设于该本体的一侧的抵靠部,从而在该本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令该抵靠部抵靠至该电路板,进而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自由度,可避免因外界震动造成电路板松离,且免使用工具组卸该电路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定位机构,尤其涉及利用具有电路板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协助电路板定位于机壳上的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起飞,伺服器与个人电脑普遍应用,各式各样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也纷纷出笼,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在科技产品多功能需求急遽增加,电路板的种类也随之倍增,该电路板主要用以承载各式各样的电子零件(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并电性连接各个电子零件,因此电路板扮演着很重要的要色,然而,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有效的定位大量的电路板,以满足各式各样的电路板。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电路板11上设置多定位孔110,对应于机壳1上的多定位柱10,再配合档板12将电路板11挡止定位,该档板是由螺丝定位于机壳1上,用以挡止于该电路板1无法前后移动,进而配合该定位柱10与定位孔110有效定位该电路板1。然而,上述的电路板定位机构,除了使用定位柱10与定位孔110配合将电路板11定位,必须再增加挡板13用以防止电路板11前后移动,而该挡板13却使用螺丝来定位,无形中造成成本增加与组卸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免使用工具,来定位该电路板,实为目前亟待处理的问题。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使用工具,即可轻易安装与拆卸的电路板用的定位件及具有电路板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因外界震动造成电路板松离的电路板定位件及具有电路板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与降低生产成本的电路板定位件及具有电路板定位件的电路板定位机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包括第一结合部及定位件,应用于限制设置于机壳上的电路板。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一机壳上,以提供该定位件定位。该定位件是由本体、第二结合部以及抵靠部组成,配合该第一结合部,用以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该第二结合部形成于该本体上而以可移动的方式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而该抵靠部形成于该本体的一侧,从而在该本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令该抵靠部抵靠至该电路板,进而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定位件包括本体、第二结合部以及抵靠部,应用于具有多第一结合部的机壳上,用以限制设置于机壳上的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自由度。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本体且可移动地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而该抵靠部设于该本体的一侧,从而可藉该本体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而令该抵靠部抵靠至该电路板,进而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因此,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主要通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结合,从而使该电路板定位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调整适当的位置,使该抵靠部限制在该电路板的第一方向的自由度,以挡止该电路板,避免因震动造成电路板松离,且可以免使用工具组卸该电路板,及其结构简单与组装、拆卸方便,明确可解决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板用的定位件的示意图;以及图4A至图4C为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机壳10 定位柱11 电路板110 定位孔12 挡板13 螺丝2 机壳20 第一结合部3 定位件31 第二结合部310 组设缺口33 抵靠部34 组设部340 弹性限位臂35 夹制部A 第一方向B 第二方向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电路板21滑动组设于机壳2上且仅在第一方向A具有移动自由度,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是由设于该机壳2上的第一结合部20与一可移动地结合于该机壳2的定位件3所组成,该定位件3抵接于该电路板21以限制该电路板21在第一方向A的移动而将该电路板21定位在该机壳2上。该定位件3包括有本体30、第二结合部31以及抵靠部33,以藉该抵靠部33抵接于该电路板21而限制该电路板1在第一方向A的自由度。该第二结合部31供可移动地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20。该第一结合部20是由柱体200及设于该柱体200顶端的伞状头部201所组成,且该伞状头部201的外径大于该柱体200。该本体30具有弹性且呈长条状,该第二结合部31为形状对应该本体30而宽度对应该柱体200外径的沟槽。此外,一定位件3可移动结合于二并列的第一结合部20,以使该定位件3可沿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水平滑动。该抵靠部33为形成于该本体30的一侧的凸块,当第一结合部20与第二结合部31结合后,操作该定位件3沿着第二方向B移动,而使该抵靠部33抵靠于该电路板1而限制该电路板21在第一方向A的移动自由度。请配合参阅图3,形成该抵靠部33的凸块可在末端具有一夹制部35其对应夹合该电路板21以加强抵靠部33抵接于该电路板21的稳固性。形成该抵靠部33的凸块中另可设有一连通于该第二结合部31的组设部34,该组设部34为一孔径略大于该第二结合部31宽度的穿孔以供该第一结合部20的其中之一可较轻易地穿透,而另一第一结合部20则可通过该本体30的变形穿透该第二结合部31,当两第一结合部20分别穿透该组设部34及该第二结合部31后,转动该定位件3则可使该第二结合部31结合于二第一结合部20。而为了使该定位件3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20更加顺畅,可在该第二结合部31预定结合该第一结合部20的预定位置上增设一略大于该第二结合部31(沟槽)宽度的组设缺口310。另外,为防止该定位件3沿该第二方向B滑动时不慎使该第一结合部20滑回组设部34,因此可在构成该组设部34的穿孔中增设有弹性限位臂340其设于该穿孔的相对两侧,末端则延伸至该组设部34及该第二结合部31的交界处,以具有防止结合于该第二结合部31中的第一结合部20由于误操作滑动回该组设部34的功效。请参阅图4A至图4C,为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如图4A所示,首先将该定位件3依前述的结合方式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20。如图4B所示,当定位件3结合于两个定位柱2后,操作该定位件3沿第二方向B滑动而使该定位件3的抵靠部33可抵靠于该电路板21。如图4C所示,当该第一结合部20的其中之一受该第二结合部31的一端止挡时,该抵靠部33亦达抵靠在该电路板21的预定位置上。而欲将该定位件3卸除于该第一结合部20,则依组设方式的反向操作即可达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路板定位机构,主要通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结合,从而使该定位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达适当的位置,使该定位件所具的抵靠部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自由度,使该电路板受止挡而达定位,避免因震动造成电路板松离,且可以免使用工具组卸该电路板,及其结构简单与组装、拆卸方便,明确可解决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范围所列。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板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定位设置于机壳上且在第一方向具有移动自由度的电路板,该电路板定位机构包括:    第一结合部,设于机壳上;以及    定位件,包括本体、形成于该本体上而以可移动的方式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以及形成于该本体的一侧的抵靠部,从而在该本体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时,令该抵靠部抵靠至该电路板,进而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自由度而将该电路板定位在该机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伶娥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