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600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外壳,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开口;石墨电极;防护壳,置于外壳内,防护壳包括挡板和围边,挡板平行于第一侧壁,挡板的底部连接于外壳的内底壁,围边沿挡板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挡板与第一侧壁之间,挡板、围边以及外壳之间围成安装腔,开口与安装腔正对连通;打磨机,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外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打磨机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安装腔中,无需长距离运输石墨电极,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避免了打磨机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降低了检测需要的空间成本。测需要的空间成本。测需要的空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料通常使用光谱仪进行检测。光谱仪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石墨电极,光谱仪通过石墨电极放电的方式实现对油料的检测。石墨电极放电过程中,外表面会发生积碳现象,每次检测样品油料前,均需要利用打磨机打磨石墨电极,才能保证油料样品在检测时被激发。现有技术中,光谱仪与打磨机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仪器,通常分开单独放置,检测时占用的空间较大,而且若光谱仪与打磨机之间的间距过大,还需要在两个仪器之间运输石墨电极,不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0003]基于此,亟需一种检测装置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将打磨机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安装腔中,无需长距离运输石墨电极,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避免了打磨机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减少了检测需要的空间。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0007]外壳,第一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开口;
[0008]石墨电极,可拆卸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检测待检测物;
[0009]防护壳,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防护壳包括挡板和围边,所述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挡板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底壁,所述围边沿所述挡板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挡板、所述围边以及所述外壳之间围成安装腔,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腔正对连通;
[0010]打磨机,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打磨所述石墨电极。
[0011]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承载座连接于所述防护壳,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内底壁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座上开设有通孔,线缆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外壳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打磨机的电机电连接,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于外部电源。
[0012]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机与所述承载座可拆卸连接。
[0013]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打磨机的机壳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底座板,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柱依次穿过所述底座板和所述承载座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4]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机的磨削组件位于所述底座板的上方;
[0015]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防护板包括水平设置的防护部,所述防护部位于所述底座板与所述磨削组件之间。
[0016]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底座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防护部下方并与所述防护部远离所述机壳的一端连接。
[0017]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防护部上方并与所述防护部朝向所述机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机壳,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磨削组件穿设于所述穿孔。
[0018]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机的机壳的底部与所述承载座之间设置有橡胶支脚,所述橡胶支脚连接于所述机壳。
[0019]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开关串联在所述线缆上。
[0020]作为检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开关置于所述凹槽内。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其包括外壳、石墨电极、防护壳和打磨机,通过防护壳与外壳的设置,能够将打磨机嵌入安装在外壳内的安装腔中,使得检测装置上自带打磨机。当石墨电极的端部积碳后,能够直接将石墨电极拆下并通过检测装置上自带的打磨机打磨,无需长距离运输石墨电极,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避免了打磨机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降低了检测需要的空间成本,降低检测成本;同时防护壳的设置,也避免了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炭粉进入外壳内部从而影响检测装置内的电路板的运行,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0027]图中:
[0028]1、外壳;11、检测空间;12、控制空间;13、隔板;14、凹槽;
[0029]2、石墨电极;3、防护壳;31、挡板;32、围边;
[0030]4、打磨机;41、电机;42、机壳;43、底座板;44、磨削组件;45、橡胶支脚;
[0031]5、安装腔;6、承载座;61、通孔;7、线缆;8、连接螺栓;9、开关;10、防护板;101、防护部;102、第一连接部;103、第二连接部;103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具体地,如图1

图4所示,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石墨电极2、防护壳3和打磨机4。外壳1的第一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开口;石墨电极2可拆卸置于外壳1内,用于检测待检测物;防护壳3置于外壳1内,防护壳3包括挡板31和围边32,挡板31平行于第一侧壁,挡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开口;石墨电极(2),可拆卸置于所述外壳(1)内,用于检测待检测物;防护壳(3),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防护壳(3)包括挡板(31)和围边(32),所述挡板(31)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挡板(31)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壁,所述围边(32)沿所述挡板(31)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挡板(31)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挡板(31)、所述围边(32)以及所述外壳(1)之间围成安装腔(5),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腔(5)正对连通;打磨机(4),置于所述安装腔(5)内并与所述外壳(1)连接,用于打磨所述石墨电极(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置于所述安装腔(5)内,所述承载座(6)连接于所述防护壳(3),所述承载座(6)与所述内底壁之间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座(6)上开设有通孔(61),线缆(7)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外壳(1)和所述通孔(61)并与所述打磨机(4)的电机(41)电连接,所述线缆(7)的另一端连接于外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4)与所述承载座(6)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螺栓(8),所述打磨机(4)的机壳(42)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底座板(43),所述连接螺栓(8)的螺柱依次穿过所述底座板(43)和所述承载座(6)并与螺母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4)的磨削组件(44)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网黄建永李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书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