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收余热余压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品位能源利用
,涉及一种回收余热余压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运转寿命长、储能容量大及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电力能源分配及可再生能源领域。但释能结束后,储能系统仍剩余部分余热余压无法充分利用,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效率。因此,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该余热余压,对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综合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0003]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可将低品位能源转化为高品位电能,但系统热功转化效率较低,大量余热以冷凝热形式散失在空气中。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回收余热余压且减少冷凝热排放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量梯级利用、增大系统整体输出功率及降低系统热量损失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回收余热余压的双涡流管有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余热余压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蒸发器A、蒸发器B、透平、发电机、涡流管C、涡流管D、气体增压泵、空气冷却器、工质混合器、工质泵、工质储液罐、阀门E、阀门F及阀门G组成。其中,工质储液罐通过带有阀门G的管道连接工质泵,所述工质泵通过带有阀门E的管道连接蒸发器A工质进口端,所述蒸发器A工质出口端与透平进口连接,所述透平与发电机同轴连接,所述透平出口连接涡流管C进口,所述涡流管C冷端出口连接空气冷却器工质进口端,所述空气冷却器工质出口端连接所述工质泵。所述工质泵通过带有阀门F的管道连接蒸发器B工质进口端,所述蒸发器B工质出口端连接工质混合器进口端,所述涡流管C热端出口连接气体增压泵增压气体进口,所述气体增压泵增压出口连接所述工质混合器进口端,所述工质混合器出口端与所述透平连接。余热余压空气经蒸发器A热源进口流入,所述蒸发器A热源出口与涡流管D进口连接,所述涡流管D热端出口连接蒸发器B热源进口,所述蒸发器B热源出口与所述气体增压泵驱动气体进口连接,所述涡流管D冷端出口连接所述空气冷却器冷源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收余热余压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余热余压空气作为初始热源,温度在90—150℃之间,压力在0.5—1MPa之间。余热余压空气在所述蒸发器A内第一次换热后,进入所述涡流管D分离成不同压力的冷、热空气。冷空气作为所述空气冷却器的冷源对有机工质进行冷却;热空气作为所述蒸发器B的热源再次与有机工质进行换热,换热后再次利用其余压驱动所述气体增压泵。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乐,闫振超,卜淑娟,李惟慷,苏畅,于宁,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