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终端及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终端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车市场的大势发展,电车市占率节节攀升,对应充电桩设备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针对充电终端,小体积、大输出功率,是关键指标,因此对应终端内部的架构布局至关重要。充电终端一般包括辅源和充电控制模块,辅源和充电控制模块沿充电终端的高度方向直接布置在壳体主体内,导致充电终端的体积增大,同时,充电终端门板上的空间未被利用,导致充电终端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终端及充电系统。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终端,所述充电终端用于给储能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终端用于连接直流输入源和交流输入源,所述充电终端包括壳体主体、门板、辅源、充电控制模块和充电枪,所述门板转动连接至所述壳体主体,所述门板能够相对所述壳体主体关闭或打开;所述辅源位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所述辅源位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所述辅源用于将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用于给储能设备充电,所述充电终端用于连接直流输入源和交流输入源,所述充电终端包括壳体主体、门板、辅源、充电控制模块和充电枪,所述门板转动连接至所述壳体主体,所述门板能够相对所述壳体主体关闭或打开;所述辅源位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所述辅源用于将所述交流输入源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输出给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用于根据所述储能设备控制所述直流输入源输出第二直流电;所述充电枪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并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传输给所述储能设备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设有辅源插座,所述辅源通过所述辅源插座接收所述交流输入源输出的交流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源插座与所述辅源的排布方向与所述门板的表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配电模块,所述配电模块和所述充电枪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配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直流输入源输出的第二直流电,所述配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枪的一端电连接,为所述充电枪提供第二直流电;所述壳体主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主体内外表面的出线孔,在所述充电终端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配电模块和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之间,所述充电枪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孔而位于所述壳体主体外且用于将所述第二直流电传输给所述储能设备充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插枪底座,所述插枪底座用于收容所述充电枪的另一端,所述插枪底座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或所述门板;在所述充电终端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插枪底座位于所述配电模块和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门板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三侧板,所述门板和所述壳体主体关闭时,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门板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或者第三侧板上;所述插枪底座安装于所述门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或所述第三侧板。7.根据权利要求4
‑
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门板朝向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一侧且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所述配电模块在所述门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散热装置在所述门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或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内且位于所述配电模块的周侧。8.根据权利要求4
‑
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接线模块和第二接线模块,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辅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电连接,所述辅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用于给所述充电控制
模块供电;所述第二接线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充电枪内具有充电通信线缆,所述第二接线模块连接所述充电通信线缆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在所述充电终端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和所述第二接线模块位于所述出线孔远离所述配电模块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控制芯片、直流接线端子和通信连接端子,所述辅源通过所述直流接线端子给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控制芯片供电,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所述通信连接端子与所述储能设备通信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终端还包括第一接线模块和第二接线模块,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辅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电连接,所述辅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线模块用于给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供电;所述第二接线模块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充电枪内具有充电通信线缆,所述第二接线模块连接所述充电通信线缆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在所述充电终端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接线模块和所述第二接线模块位于所述出线孔远离所述配电模块的一侧。1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志晟,吴双,蔡舜尧,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