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轮驱动机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及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54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5
一种双轮驱动机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及立体车库。所述横移车框架两端一侧对称设置有双轮驱动机构,另一侧对称设置随动机构,双轮驱动机构的行走主动轮及随动机构4的随动轮均搭接在横移轨道1上,所述双轮机构是在轮架上平行设置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在轮架内的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上均设置行走主动轮,传动轴设置在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之间轮架上,三者轴线平行;在横移车一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弹性导向轮机构,另一端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无弹性导向轮机构,分别与横移轨道接触导向,所述电缆卷筒机构设置在横移车框架的下方。采用双轮驱动机构,过缝能力强,受力均匀,降低了横移轨道的单位面积受力,增加了行走轮和横移轨道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轮驱动机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及立体车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轮驱动机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受制于城市的发展规划,车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停车需要,尤其是医院、宾馆和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停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立体车库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停车问题,原本只能停一层的汽车空间,立体车库可以设计成多层,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汽车从入口层进入,升降机将汽车带入停车层,再通过横移车将汽车移动至停车位;反之,取出汽车。
[0003]停车层每层均设置有横移车,现有的横移车一般采用单轮驱动方式,对横移轨道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且过缝能力差,容易卡在轨道内;横移车导向轮直接与导向轨道接触,没有设置弹性机构,横移过程中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轮驱动机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及立体车库,其驱动采用双轮驱动,受力均匀,并在轨道内行走,降低了停车层层高,提高了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及存取车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客户体验效果良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轮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及双轮机构,电机固定在横移车框架上,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双轮机构,进而驱动双轮机构转动,带动横移车沿横移轨道行走。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双轮机构是在轮架上平行设置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在轮架内的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上均设置行走主动轮,传动轴设置在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之间轮架上,三者轴线平行,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Ⅰ与主动长轴、主动短轴分别传动连接,使用时,主动轮搭接在横移车的横移轨道上,传动轴转动,通过传动机构Ⅰ带动两侧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旋转,进而驱动行走主动轮转动,带动横移车沿横移轨道行走。
[0008]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Ⅱ和传动轴,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传动机构Ⅱ连接两对称设置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轴连接双轮机构。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所述的双轮驱动机构的横移车,包括所述双轮驱动机构、横移车框架、随动机构、弹性导向轮机构、电缆卷筒机构及到位检测机构,在横移车框架两端一侧对称设置有双轮驱动机构,另一侧对称设置随动机构,双轮驱动机构的行走主动轮及随动机构的随动轮均搭接在横移轨道上;在横移车一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弹性导向轮机构,另一端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无弹性导向轮机构,分别与横移轨道接触导向,所述电缆卷筒机构设置在横移车框架的下方,电缆输出端头伸出横移车框架上方连接搬运器电源插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向轮机构包括安装板、导向轮座、弹簧、轮轴及导向轮,导向轮安装板一侧固定在横移车框架上,另一侧为连接板,在连接板两侧的一端带有连接套,与轮架通过销轴Ⅰ转动连接,另一端带有安装套,与导向轮座通过带孔螺杆连接,且带孔螺杆上设置有弹簧,导向轮座与导向轮之间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横移车框架上还设置有电缆卷筒机构,包括电缆卷筒安装座、电缆卷筒、导向辊组件、转向轮及卷筒组件,所述电缆卷筒通过电缆卷筒安装座固定在横移车框架外一侧,两组导向辊组件、转向轮与电缆卷筒并列依次设置在横移车框架上内侧,卷筒组件与转向轮沿纵向并列设置在横移车框架上,电缆卷筒上的电缆穿过导向辊组件的两组导向辊间,绕经转向轮改变电缆方向由横向变为纵向,穿过卷筒组件的两电缆滚轮间连接搬运器电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安装座、电缆滚轮架及电缆滚轮,所述卷筒安装座固定在横移车框架上,两电缆滚轮并列设置,其圆周上均带有容置电缆的凹槽,电缆在两电缆滚轮之间通过。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随动机构包括固定轴、轮架、从动轴及从动轮,固定轴设置在横移车框架上,两个从动轮分别通过从动轴连接在轮架上,当双轮驱动机构驱动横移车横移时,从动轮沿着横移轨道随动。
[0014]本专利技术一种立体车库,包括横移车及设置在横移车两端的横移车轨道,所述横移车轨道为横向设置的H型轨道,双轮驱动机构的主动轮、随动机构的从动轮、弹性导向轮机构及无弹性导向轮机构的导向轮均置于H型轨道相对一侧的槽型内,主动轮及从动轮沿H型轨道槽型底部侧边行走,沿槽型中部侧边导向。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轮驱动机构,其驱动采用双轮驱动机构,相比于单轮驱动,双轮驱动过缝能力强,能有效避免横移车在过缝时被卡住;双轮驱动受力均匀,均分到每个轮上受的力减小,降低了横移轨道的单位面积受力,增加了行走轮和横移轨道的使用寿命。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横移车驱动轮在横移轨道内行走,可以有效降低停车层层高,提高立体车库的空间利用率。
[001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车库用横移车一端弹性导向轮机构,另一端采用无弹性导向轮机构,可适应横移轨道内的不同情况,通过弹性导向轮机构实现横移车与横移轨道软接触,避免横移车在横移过程中被卡住。
[0019]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横移车上行走平面采用栅格网,减少了横移车型材用量,故降低横移车的整体重量,从而降低横移车的生产成本;栅格网为采用模块形式安装,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随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横移车主视图。
[0023]图4为图3左视图。
[0024]图5为图3的后视立体图。
[0025]图6为图3中弹性导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3中导向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3中卷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横移轨道、2.横移车框架、3.双轮驱动机构、31.电机、32.传动轴、33.主动长轴、34.主动短轴、35.主动轮、4.随动机构、41.固定轴、42.轮架、43.从动轴、44.从动轮、5.弹性导向轮机构、51.安装板、511.连接板、512.连接套、安装套513、52.导向轮座、53.弹簧、54.轮轴、55.导向轮、56.销轴Ⅰ、57.带孔螺杆、6.行走平台、7.电缆卷筒机构、71.电缆卷筒安装座、72.电缆卷筒、73.导向辊组件、74.转向轮、75.卷筒组件、8.到位检测机构、81.固定支架、82.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如图1

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轮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1、传动装置及双轮机构,电机31固定在横移车框架2上,电机31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双轮机构,进而驱动双轮机构转动,带动横移车沿横移轨道行走。采用双轮驱动机构,相比于单轮驱动,双轮驱动过缝能力强,能有效避免横移车在过缝时被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及双轮机构,电机固定在横移车框架上,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双轮机构,进而驱动双轮机构转动,带动横移车沿横移轨道行走;所述双轮机构是在轮架上平行设置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在轮架内的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上均设置行走主动轮,传动轴设置在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之间轮架上,三者轴线平行,传动轴通过传动机构Ⅰ与主动长轴、主动短轴分别传动连接,使用时,主动轮搭接在横移车的横移轨道上,传动轴转动,通过传动机构Ⅰ带动两侧主动长轴和主动短轴旋转,进而驱动行走主动轮转动,带动横移车沿横移轨道行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机构Ⅱ和传动轴,电机的输出轴端通过传动机构Ⅱ连接两对称设置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轴连接双轮机构。3.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驱动机构的立体车库用横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双轮驱动机构、横移车框架、随动机构、弹性导向轮机构、电缆卷筒机构及到位检测机构,在横移车框架两端一侧对称设置有双轮驱动机构,另一侧对称设置随动机构,双轮驱动机构的行走主动轮及随动机构的随动轮均搭接在横移轨道上;在横移车一端的两侧部分别设置弹性导向轮机构,另一端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无弹性导向轮机构,分别与横移轨道接触导向,所述电缆卷筒机构设置在横移车框架的下方,电缆输出端头伸出横移车框架上方连接搬运器电源插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向轮机构包括安装板、导向轮座、弹簧、轮轴及导向轮,导向轮安装板一侧固定在横移车框架上,另一侧为连接板,在连接板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丽于忠诚王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盛世创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